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耳鼻喉科门诊诊疗风险与精准防护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4期   作者:宁梅 邢雪梅 [通讯作者1] 秦富琴 顾晨晨
[导读] 2019新型冠状病毒( 2019 novel coronavirvs,2019nCOV )于 2019 年 12 月在中国武汉因出现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患者而被发现,体外分离培养时,96 h 左右即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发现[ 1 ] 。
        宁梅 邢雪梅 [通讯作者1]  秦富琴  顾晨晨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  江苏南京  210028)

        2019新型冠状病毒( 2019  novel coronavirvs,2019nCOV )于 2019 年 12 月在中国武汉因出现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患者而被发现,体外分离培养时,96 h 左右即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发现[ 1 ]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已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并按甲类传染病进行防治 [ 2 ] 。 2020 年 02 月 11 日WHO将2019nCOV 所致疾病命名为:“ COVID19 ”。 COVID19 可经空气、飞沫、接触、消化道等传播,潜伏期 1 ~14 d,人与人之间可以传染,且传染性强[3],极具有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家庭聚集性、临床表现多样化等特点 [ 4 ] 。患者感染2019nCoV 后,主要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四肢乏力、咳嗽、呼吸 困难等,部分重症患者可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脓毒症休 克等严重并发症[5]。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门诊耳鼻喉科;诊疗风险;精准防护
        门急诊是疫情防控第一关,人员流动大,存在人群密集,人员结构复杂,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耳鼻喉科有许多上呼吸道感染导致的发热,如:流感、急性扁桃体炎、急性鼻窦炎、急性中耳炎。鼻咽部位的淋巴瘤患者也表现为反复持续发热。患者在发热门诊排除新冠肺炎等相关疾病后往耳鼻喉科就诊,因此对于发热病人,无论是否感染了新冠,耳鼻喉科医务人员都要做好足够的防护。遵循疑似或确诊经空气传播疾病的处理原则: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1.预检分诊管理
        进入医院测体温,佩戴无呼吸阀口罩。医院实行单一入口管理,就诊人员从医院西门进入,东门仅限本院职工通行。就诊人员均行预检分诊,进入诊疗区前完成体温测量、苏康码、行程码查验等措施。入口处加强苏康码校验,无码人员门诊影像检查的凭检查单通行,入病区的安保人员联系相应病区,在病区入口处做好苏康码和行程码检查工作。工作人员进入病房楼时统一从闸机验码通行,系统中无信息人员(工勤、学生等)从人工通道凭有关工作、学习证明通行。实行全面预约分时段就诊,做好“一医一患一诊室”、排队一米线,接诊患者应保持距离;注意环境通风,减少人群聚集。实行门急诊接诊“四关”管理。第一关,苏康码检验和体温筛查;第二关,有异常人员到预检分诊点复核(含行程码);第三关,呼吸科、儿科、急诊科分诊台及有关科室二次预检(含行程码);第四关门急诊出诊医师对患者进行有关新冠肺炎症状和流行病学史调查。深挖流行病学史,有高、中风险地区旅居史、苏康码显示为红码、黄码的人员,专人护送至发热门诊排查。发现高、中风险地区旅居史人员应立即报告医务处,联系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在询问流行病学史时,凡28天内入境人员(澳门除外)就诊的,均需分诊到发热门诊,进行核酸检测,排查疑似病例;核酸结果出来前,患者不得离开发热门诊留观室。如有从事涉外货运接触史人员和入境隔离点工作人员出现发热等症状的,立即安排专人转送发热门诊进行症状筛查和核酸检测,报告科室负责人,并报告医务处。
2.门诊患者候诊防护管理
        耳鼻喉科候诊者,科室行第二次分诊,测体温、扫行程码。切实履行告知义务。就诊者充分利用互联网、预约平台、现场预约等多种方式。诊疗区域内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健康宣教如呼吸卫生、佩戴口罩、手卫生、社交距离等。候诊座椅上使用隔位座标记带并发放疫情防护宣传册,提高患者疫情防护的意识。诊室门口及时更新疫情等级表,让患者知晓实时全国疫情最新状况。预检台备速干手消毒液,墙上贴有七步洗手法示意图,患者可以及时做到手消毒。入院患者持一周内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抗体检测阴性报告进入病区。
3.诊室内防护
        首诊医生负责制,接诊医生询问记录流行病学史、是否有发热和呼吸道症状。医生按耳鼻喉科诊室防护级别要求,戴一次性工作帽、穿隔离衣,医用外科口罩、戴面屏,工作服、一次性乳胶手套,喉镜检查人员需要穿鞋套严格执行手卫生,使用速干手消毒液,手部有可见污染时即时洗手。落实WH0提出的“手卫生五个时机” 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环境后。穿脱隔离衣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进行无菌操作前后  当医务人员的手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  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必须手卫生。
4.环境空气的消毒管理
        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到1小时。按照治疗室→办公室→值班室→诊间→走廊→卫生间的消毒顺序。严格执行医院环境清洁与消毒制度,强化电梯间每日四次、检查操作室、卫生间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至少每日 2次;卫生间每日4次医疗区域预防消毒至少1次/天,,有明显污染随时消毒。喉镜检查操作室等按规定做好消毒。

加强环境及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必要时增加清洁消毒频次,保持病区环境清洁无污染,对于使用频次较高的电脑键盘使用一次性保护膜。
5.医疗废物的管理
        医疗废物收集桶为脚踏式并带盖;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应使用双层包装袋盛装 。采用鹅颈结式封口,分层封扎。在运送医疗废物前,检查包装袋或者利器盒的标识、标签以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医疗废物放置在装有黄色垃圾袋的医疗废物桶中,禁止混入生活垃圾,黄色垃圾定点放置,在监控控内。科室暂存48小时,黄色垃圾及时运输。运送时应当防止包装袋或利器盒破损,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避免泄露和扩散 每天运送结束后,对工具进行清洁和消毒 。对于医用织物,应分类收集,包括对脏污物织物和感染性织物进行分类收集,收集时减少抖动。盛装感染性织物的为宜为橘红色收集袋;脏污物织物宜采用可重复使用的专用布袋或包装箱收集,包装袋和包装箱应有文字或颜色标识;盛包装袋封口,包装箱加盖密闭;用于盛装使用后医用织物的专用布袋和包装箱应一用一消毒;使用后的一次性塑料包装袋应按医疗废物处理。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科室备有专用使用后口罩丢弃医疗废物桶。
6.喉镜室的消毒与管理
        按2017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新规范规定,所有内镜每次使用后均进行彻底清洗和高水平消毒或灭菌;消毒剂浓度每日检测并记录。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对拟使用的内镜再次消毒、终末漂洗、干燥后用于患者诊疗。每日清洗消毒工作结束后,对清洗槽、酶洗槽彻底刷洗,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对内镜室的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每日对内镜及附件进行检查,内镜及其附件表面应清洁、无污渍。不合格的重新处理.记录具有可追溯性,消毒剂浓度检测记录保存期≥6个月,其他监测资料保存期≥3年
7.科室人员管理
        科室医务人员(含护理员及工勤人员),每月开展1次核酸检测;由科室内医院感染护士负责,建立医务人员核酸检测台账,登记检测时间。科室人员核酸报告及时上交保健科归档。制定科室新冠肺炎病例应急预案,医务人员每天企业微信健康上报、严格自律、不聚餐、减少集中开会、杜绝科室间人员不必要往来,严防医院感染
        科室院感护士及时传达院感及上级疫情防护标准,每日做好疫情工作督察和落实。开展感染预防控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感染预防控制意识和能力,加强佩戴口罩、手卫生、环境通风和物表消毒管理。加强医护,护理员规培生及生实习生的培训。使用微信腾会议等方式加强医务人员、进修生、规培生、实习生、保洁员等所在岗位人员培训、考核和督查,确保其正确掌握本岗位相应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加强医院编制的每日一课知识学习。严肃流行病学调查、严防医院院内感染。”医务人员掌握诊疗方案、防控方案相关内容,重点为流行病学史、疑似病例诊断标准、报告和转诊规定等。
8.小结
        新冠肺炎进入全球常态化时期,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关键做好精准防护。精准医学是应用现代遗传技术、分子影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 结合患者生活环境和临床数据,实现精准的疾病分类及诊断,制定具有个性化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案[6]。耳鼻喉科病人就诊时佩戴口罩,仅在鼻部及咽喉部相关体格检查时短暂取下口罩。在合理使用防护用品资源,保障医疗机构医务 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安全的原则下。坚持科学精准,疫情防控不能丝毫放松。做好感控风险评估,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针对感控风险开展的综合分析、评价、预判、筛查和干预等活动,从而降低感染发生风险的规范性要求。根据耳鼻喉科门诊病人特点及诊疗过程中的风险,及时风险评估,加强精准防护。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努力做到零感染,打胜仗。

参考文献:

[1] 靳英辉,蔡林,程真顺,等.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感染的肺炎诊疗快速建议指南(标准版)[J].解放军医 学杂志,2020,45(1):1 - 20.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
告:2020年第1号[EB/OL].(2020-01-20)[2020-02-20]. http://www.nhc.gov.cn/xcs/zhengcwj/202001/44a3b8245e
8049d2837a4f27529cd386.shtml
[3] ChanJF,YuanSF,Kok KH,etal.Afamilialclusterof pneumoniaassociatedwiththe2019novelcoronavirusindica tingpersontopersontransmission:astudyofafamilycluster [J].Lancet,2020,395(10223):514-523
[4]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 (第二版)[EB/ OL]. [2020 - 02 - 13]http:/ / www. nhc. gov. cn / xcs/ . zhengcwj / 202001 / c67cfe29ecf1470e8c7fc47 d3b751e88. shtml
[5] 刘晓,朱郭婷,胡保红,等.妊娠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管 理方案的构建[J/ OL].护理研究:1 - 5[2020 - 02 - 12]
[6] Jameson JL,Longo DL.Precision medicine-personalized,problematic, and promising[J].N Engl J Med,2015,372(23):2229-22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