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CT检查在结肠肿瘤性肠梗阻中的诊断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4期   作者:童晶
[导读] 分析结肠肿瘤性肠梗阻应用腹部CT检查的价值。

        童晶
        武汉市青山区新沟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北 武汉 430080
        【摘 要】目的:分析结肠肿瘤性肠梗阻应用腹部CT检查的价值。方法:时间2018.01-2020.12,对象随机抽取100例确诊为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患者,两组患者均进行腹部CT检查、X线检查,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T组诊断准确率比X线组高,P<0.05统计学有意义。CT组病因诊断准确率比X线组高,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对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患者,开展腹部CT检查,可为临床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结肠肿瘤性肠梗阻;腹部CT;诊断;应用价值

        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是一种急腹症,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患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患者逐渐增加,该疾病发病较急,病情变化较快,若不及时对该疾病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会加重病情,增加疾病治疗难度,从而对患者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1]。由于该疾病在早期无明显临床特征,在早期易发生漏诊、误诊现象,从而导致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因此需在早期对患者采取有效诊断手段。本研究随机抽取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患者,对腹部CT检查的诊断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时间与对象,2018.01-2020.12,随机选取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患者100例,根据检查方法将其分为,CT组、X线组,100例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最大年龄73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范围值(47.39±4.15)岁,病理类型:乙状结肠、梗阻部位在升结肠、降结肠、结肠肝曲、横结肠、结肠脾曲、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20例、37例、13例、10例、9例、7例、4例。发病原因:肠套叠、炎症、肿瘤、腹部沟斜疝,22例、26例、17例、35例。
        纳入标准:100例患者均符合结肠肿瘤性肠梗阻临床诊断标准;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表示知情,并同意参与其中。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精神系统疾病患者;无法正常沟通患者;合并其他器质性疾病患者。
1.2方法
        X线组:指导患者取仰卧位,采用韩国MIS公司生产的DR1000型X线成像系统,对患者腹部进行扫描。
        CT组:采用CE Discovery CT750HD 64排螺旋CT机对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将层厚设为10mm,间距设为10mm,薄层重建约2mm,在患者自隔面至耻骨联合下缘进行扫描。医务人员给予患者注射100mL碘伏醇,注射速率约为3.5mL/s,取延迟30s、60s、180s图像。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检查方式诊断准确率,梗阻诊断标准:结肠内径扩张超过60mm,小肠肠管内径扩张超过25mm,结肠与小肠肠管内径有气液平面出现,梗阻部位及其以下出现萎陷。
        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病因诊断准确率,肠套叠、炎症、肿瘤、腹部沟斜疝。
1.4统计学方法
    选取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CT、X线检查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分析,两组疾病诊断准确率、病因诊断准确率对比,实施X2检验,以n%表述,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以(±S)表述,P<0.05统计学有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诊断准确率
        CT组诊断准确率与对照组相比较高,P<0.05统计学有意义。(表1)
        表  1  两组诊断准确率对比(n%)

        
2.2 对比两组病因诊断准确率
        CT组肠套叠、炎症、肿瘤、腹部沟斜疝诊断准确率与对照组相比较高,P<0.05统计学有意义。(表2)

        
3 讨 论
        结肠中肿瘤性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该疾病在早期无明显临床特征,漏诊、误诊发生风险较高,待病情发展后,患者到医院就诊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易导致患者出现腹膜炎、休克等症状,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2]。为确保患者及时得到有效治疗,有效诊断手段在该疾病中有重要意义。
        腹部CT、X线是临床诊断该疾病常用手段,X线对患者产生辐射较小,操作较方便,检查费用较低,该检查方法可通过人体三维物体对影像信息进行记录,但这种检查方法易受信息重叠影响,图片分辨率低,影像不清晰,在临床诊断中漏诊、误诊发生风险较高[3]。腹部CT通过平扫可对病灶部位、梗阻程度进行显示,该检查方法分辨率较高,影响较清晰,在增强扫描下可对病灶进行全方位检查,可对病灶周围淋巴结、肠系膜、大网膜实质性脏器是否发生转移进行显示,利于临床对疾病诊断。经本研究结果显示,CT组诊断疾病准确率、病因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据此说明,CT检查可对病灶坏死程度、梗阻程度进行清晰显示,进而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综上所述,CT检查在结肠肿瘤性肠梗阻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莉. 腹部CT检查在结肠肿瘤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23):175-176.
[2]王羲. 腹部CT检查对诊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价值[J]. 影像技术,2020,32(03):44-45.
[3]刘俊彰. 腹部CT检查在结肠肿瘤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02):508-5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