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4期   作者:陈传珍
[导读] 探究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

        陈传珍
        新泰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省新泰市271200

        摘要:目的:探究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6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取的方法平均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常规治疗和该基础上采用替普瑞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研究分析可以发现,观察者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0.91%)、疾病复发率(3.03%)和Hp转阴率(87.87%),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数据(75.75%)、(9.09%)和(57.57%),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方法上采用替普瑞酮,可以让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显著提升。并使疾病复发率大大下降,令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较好的改善。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内科;临床治疗
引言: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医院消化内科的常见病症,其发病群体以中老年人为主。一旦患有此病,会导致患者的胃部功能显著下降,令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近些年我国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人群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使该种病症的治疗方法,成为了医学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本文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各种治疗方法,利用观察对照的方式,结合具体的治疗效果,浅谈一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症的最佳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自2020年1月起,至2020年6月止,研究对象为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66例患者。经医学诊断,所有患者均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符合研究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33例。对照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人数,分别为17例和16例。最大年龄和最小年龄分别为71岁和29岁,平均年龄为(41.3±1.2)岁。最长病程时间和最短病程时间分别为10年和1年,平均病程时间为(5.2±1.3)年。观察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人数,分别为16例和17例。最大年龄和最小年龄分别为70岁和28岁,平均年龄为(41.9±1.5)岁。最长病程时间和最短病程时间分别为11年和1年,平均病程时间为(5.8±1.2)年。经对比可得,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时间和性别等方面的信息,均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用于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以患者的Hp感染程度为依据,利用三联抗菌疗法予以治疗,7天为一个疗程。当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进行处理,使该种治疗方法的整体效果达到最佳。比如,当患者出现反酸的现象,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奥咪拉唑药物[1]。并嘱咐患者在睡前口服20mg,保持每日1次的服用剂量即可。若患者出现腹胀的情况,则应为其提供潘立酮,指导患者遵循每次10mg和每天3次的方法进行服药。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替普瑞酮,该种药物的单次服用剂量为50mg,
服用频率为每日3次。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法,医护人员都应在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身体状况的及早康复[2]。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主要以治疗有效率、疾病复发率和Hp转阴率指标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对所有患者的数据信息,进行专业的分析。并以(%)标识效果,经X2检验后,以(P<0.05)标识数据之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91%(30/33),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5.75%(25/33)。经对比可得,两组数据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观察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为3.03%(1/33),而对照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为9.09%(3/33)。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 观察组患者的Hp转阴率为87.87%(29/33),而对照组患者的Hp转阴率为57.57%(19/33)。两组数据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面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常规方法通常是采用三联抗菌疗法进行治疗。虽然该种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病症问题,但患者在治疗后的复发率比较高。而且,三联抗菌疗法在治疗效果和Hp转阴率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可提升空间[3]。而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替普瑞酮,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和Hp转阴率,还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情况,使患者免受额外的疼痛折磨。
        从本次实验中可以发现,观察者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Hp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两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替普瑞酮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可以使患者的Hp转阴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令治疗效果出现明显的增强。同时降低该种病症的复发率,让患者的身体状况得以改善,在今后的治疗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严爱花.益气养阴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41-41.
[2]单卓程,叶人.蔡慎初应用治萎化异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189-190.
[3]刘小娟,陈策,张艳芳,刘复娜.雷贝拉唑联合气滞胃痛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0:156-1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