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先平 潘来玲第二作者
重庆市开州区精神卫生中心 重庆 开州 405400
重庆市云阳县沙市镇中心卫生院 重庆 云阳 404500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应用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临床纳入我院2019.6-2020.6期间64例老年抑郁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给予帕罗西汀治疗的治疗组(n=32)及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对比组(n=32)。将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对比组低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25.0%)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比组(6.3%),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利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均有一定效果,但艾司西酞普利治疗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老年;抑郁症;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
抑郁症是一种心理障碍或情感性障碍疾病,属于功能性精神障碍性疾病,患者常表现为单一的焦虑、激怒、抑郁或混合的单向性情感障碍等症状[1]。老年抑郁症患者由于长时间持续性情绪低落,病情严重患者甚至存在自杀倾向,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临床上治疗该病的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但由于老年人身体各方面功能随年龄增长不断退步,免疫功能低下使抵抗力及耐受力较差,因此在服用抗抑郁药物过程中易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2]。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是治疗抑郁症常见的两种药物,两种药物均为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本文现针对以上两种药物选择我院64例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对比,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于2019.6-2020.6收治入院的64例老年抑郁症患者均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字。治疗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18:14,年龄在63~80岁之间,平均(73.6±2.4)岁。对比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16:16,年龄在64~83岁之间,平均(74.2±2.3)岁。所有患者基本资料一致,P>0.05。
1.2 方法
对比组:给予患者艾司西酞普兰(规格:5mg/片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0599 企业名称:山东京卫制药有限公司)口服,每天一次,每次10mg,服药一周后根据病情可将剂量调整为每日一次,一次20mg。
治疗组:给予患者帕罗西汀(规格:20mg/片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1106 企业名称: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口服,每日一次,每次40mg,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临床疗效,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进行评分[3],HAMA总分为56,HAMD总分为68,分数越高抑郁越严重。
(2)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HAMD及HAMA评分
治疗前治疗组HAMD评分为(36.36±5.47)分,对比组为(36.28±5.51)分,治疗后治疗组为(28.12±4.33)分,对比组为(18.57±3.52)分;t值为(0.058,9.681),P值为(0.954,0.001);治疗前治疗组HAMA评分为(39.65±3.68)分,对比组为(39.56±3.71)分,治疗后治疗组为(25.23±3.45)分,对比组为(17.65±2.12)分;t值为(0.097,10.589),P值为(0.923,0.001)。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及HAMA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对比组低于治疗组,P<0.05。
2.2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组发生恶心呕吐2例,头晕3例,腹泻3例,总发生率为25.0%(8/32),对比组发生恶心呕吐1例,头晕1例,腹泻1例,总发生率为6.3%(2/32);χ2值为(4.267),P值为(0.039)。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比组,P<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生活压力增加,近几年来抑郁症患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目前已经成为临床常见疾病,而老年抑郁症的发病率仅次于老年痴呆[4]。
由于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药物代谢能力较差,导致对抗抑郁类精神疾病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耐受性不佳,同时多数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慢性疾病,使用其他治疗慢性疾病的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抗抑郁药物和其他药物出现相互作用,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5]。本文研究结果为治疗前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对比组低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比组,P<0.05。虽艾司西酞普利与帕罗西汀同属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但艾司西酞普利属于5-羟色胺双作用机制抑制剂,可将5-羟色胺转运体的两个位点结合,起到双重抑制作用,快速有效升高患者脑内5-羟色胺水平,具有高度特异性与选择性的特点。且该药物蛋白结合力较低,不易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诱导肝药酶等作用,可与患者体内其他药物和平共处,不干扰其他药物代谢。
综上所述,艾司西酞普利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均有一定效果,但艾司西酞普利治疗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
参考文献
[1]陈妍.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疗效对比[J].中国药业,2017,26(23):48-50.
[2]郭云霞.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女性抑郁症对照研究[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34(7):644-646.
[3]庞卢伟,郑春美,蒋海潮, 等.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血清RAS的影响[J].江苏医药,2020,46(1):30-33.
[4]康延海,盛莉.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正念认知疗法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负性自动思维及自杀意念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19):4143-4146.
[5]邵红敏,周小梅,罗国帅, 等.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喹硫平对首发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及神经因子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20,28(7):50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