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期   作者:裴缘缘
[导读] 数学这门学科对于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与进步具有紧密的关联,并在人文科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裴缘缘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新市镇钱岗中学 441200
        摘要:数学这门学科对于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与进步具有紧密的关联,并在人文科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在教学期间,需要对培养学生反思能力具有明确的认识,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并改变自身教学的呆板性,实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反思意识;培养策略
引言
        数学领域中认为解决数学问题往往仅是解决一半问题,而另一半则是对问题的反思,通过反思思考命题立意、题目中的陷阱、易混淆的知识点,吸取解题经验,避免在解决相同类型问题中频繁出现同类错误.为此,在新课改后,数学学科教学中将培养学生解题反思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利用解题反思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形成向高层次知识进阶学习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反思意识的重要性
        随着科技社会的到来,对人才思维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思维是推动科技发展的不竭动力。学生不能只掌握死板的知识,更要学会灵活运用和思考,掌握学习的方式方法。数学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数学知识非常灵活,如果在学习中采用死板的方式,就会降低学习效果。因此,培养反思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考方式,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提升,促使学生不断开发大脑,挖掘自己的潜力,从而体会到数学真正的乐趣,将数学应用到生活中来,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的价值,提升我国人才的综合能力。反思能力能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激活他们的思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对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符合当下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策略
        2.1在预习中培养学生反思习惯
        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深层次研究数学知识的基础即为数学预习.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可要求学生在课前针对数学知识展开预习活动,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课前预习活动后要对预习过程、预习内容加以回顾,对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加以培养,借助数学反思训练活动的展开,可推动学生数学反思习惯的逐步形成,帮助学生掌握数学预习方式、了解数学学习方法,推动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实现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化.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先引导学生完成预习提纲的罗列,帮助学生结合数学新知完成数学问题的提出,借助预习活动实现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中需坚持以此方式完成课程的讲述,以此除可收获良好数学教学成效外,还可实现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充分调动,学生数学学习主观能动性显著增强.以此,学习活动中,学生还可以预习提纲为依据实现数学知识的针对性学习,此过程中,还可促使学生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展开反思,及时展开自我评价,实现学生不良学习行为的改进.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表现为,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学生均可积极参与至课堂学习活动中,学生数学知识探究积极性得以调动,有助于课堂知识的深入探究。
        2.2强化总结反思,培养学生反思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反思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汲取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在此基础上调整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更加紧贴课程标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进行反思。首先,课前反思。该阶段主要围绕备课阶段进行反思,即要求教师充分了解新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以往教学经验以及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再确定每个章节重难点知识。同时,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选取不同层次学生所需要的教学方式,科学分配每个教学步骤的时间。

例如,在课前导入环节,该环节关系到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能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时,要充分考虑中间该穿插哪些经典教学案例,设置何种问题如何解决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上述均是教师在备课阶段需要反思的内容。其次,课中反思。该阶段是具体授课阶段,也是一节课的重难点。教师需要结合学生掌握知识和回答问题的情况,反思采取的教学方案是否存在问题。一旦学生课堂反馈未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就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和步骤,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再次,课后反思。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后,可为学生布置与本章节有关的作业并询问学生是否掌握知识以及还有哪些疑惑之处,归纳总结课堂重难点知识和亟须改进的教学内容。
        2.3利用探究活动,激发反思意识
        有效的探究活动能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模式。初中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学科,因此,数学教学不能脱离实际生活。只有将数学知识放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在有效的问题引导下实施探究活动,才能激发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反思和探索,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按照课本的学习目标和情感要求,设计有效的问题,促使学生进行深入探究,鼓励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勇敢提出自己的质疑,肯定他们的反思思维和思考方向,从而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树立学习的信心。当然,要想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教师还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在新知识导入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发挥出探究活动的价值。
        2.4记录反思日记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完成反思日记,学生在反思日记中记录自己不懂的知识点以及课堂上所学到的内容。学生会在记录日记的过程中将今天所学的知识和之前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并且考虑如何综合知识,如何解决今天不懂的问题。另外,教师可以在学生开始写反思日记之前引导学生写作的思路方向,向学生提出一些具有反思价值的知识点和问题,让学生能够在记录反思日记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能够合理调控自己的学习进度
        2.5积累解题经验,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与能力
        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很多学生之所以频繁在解题时出现错误,一个重要原因是会错意,而理解题意不仅是利用数学思维分析已知条件或所求问题,还需回顾解题过程,了解每种类型题的立意、考查背景这就需要学生在不断的解题中积累经验,而经验的积累也是反思的重要环节.在解题过程中,需先对题目进行分析,找到对解决问题有用的已知条件、结果,将有用信息综合分析,确定解题角度或方向.完成解题后,回顾整个解题过程,分析自身解题中如何领会题意及解题思路,不仅对题目有更深刻的认知,也将其中正确的方法、有益的经验积累起来。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学习中,不是机械的死记硬背,而是需要学生用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理解后进行深入的反思和知识整合,从而提高自己的知识运用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重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反思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让学生通过反思来创新自己的思维,将学习到的数学公式、定理进行灵活应用,激发学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陈建聪.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57):53-54.
[2]计淑艳.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J].考试与评价,2020(05):90.
[3]陈爱芳.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05):12.
[4]莫先任.探究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归纳意识的培养策略[J].读写算,2020(10):137.
[5]张明飞.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6):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