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的问题及策略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继续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万勤文
[导读] 伴随着国民教育的提高以及课改的投入使用,教育部对高中的教育策略进行了调整

        万勤文
        海南省儋州市新州中学   571749
        摘要:伴随着国民教育的提高以及课改的投入使用,教育部对高中的教育策略进行了调整,以此为学生打造更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随着目前学生对信息化的依赖,教师更需要采用多维度的教学途径,为课堂教学增砖添瓦,撇弃旧式的教育思维。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的问题及策略
        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活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高考成绩。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学内容繁多,涉及地理章节内容也是复杂多变的,所以教师要想把握好高中阶段的任务型教学,首先应该把握好高中的地理因果关系相关教学。基于此,本文开展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策略的探究,希望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地理教学活动的效率和质量。
一、高中阶段地理教学现状分析

        对于教授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教师来说,学生学习地理的综合能力的提升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循序渐进的去培养,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综合思维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这门科目更有利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效率。但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而教学目标直奔分数,忽略了学习环节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教学教案的设计始终围绕热门、重点、高频考题展开,很少会渗透学生能力的培养。违背了初中地理课标的原则性,从而影响了课堂的效率。另外,在课改的过程中,因受到课改政策的影响,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偏离了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课堂作为教学标准实施的首要途径,老师教学方法直接决定了课程质量。目前的高中地理课堂毫无生机,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需要增添课堂教育的黏性,以此更容易的发现教育中的问题。
二、高中地理课堂活动的有效对策
(一)以问题导向学法开展教学,增强教学的互动性
        随着新课改的变化,高中地理教材进行了相应的改版。高中的地理知识是对初中地理学习的加深,多数是人生需要必备的地理常识,是学生在社会上行为活动的基础。就拿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的内容来看,像我国的地形、生态问题的治理、人为因素、自然因素等。每个章节的知识,都有内部联系的。

知识的学习是服务于生活,老师要实现高质量的教学成果,就必须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会学习,能学会知识,以知识促实践,比如,课堂中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想象一下,人口迁移对地区的生态以及经济问题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是否会影响交通?具体会给以上各方面带来哪些影响?通过对问题的预留,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课本中寻找答案,带着答案寻找知识点,更容易帮助学生找到知识的重难点。从实际出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问题式教学,正是训练学生地理逻辑思维的过程。地理教育者在课堂教学阶段,要善于找出问题的衔接点,结合不同问题的共性和因果关系引导学生展开学习的联想式学习,形成地理逻辑思维。
(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制度,提高学生知识自主探索能力
        加强学生解决知识点的能力,是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所在。现在教学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和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将问题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开展教学。对小组进行科学的分配。组织学生有序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可以先抛出问题:比如我国现在的地形条件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要南水北调?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是什么?多问题引导的教学方法,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探索。即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索知识的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对知识边理解、边记忆的过程。学生具备了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这才是正确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为自己的学习做主。而这个过程也是,学生自己主动来取知识的过程。高中生即将踏入成人阶段,学生的自主独立性极强,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很乐意在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教师可以顺应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展开教学,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展开对地理知识愉快的学习之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多赢的教学目标。
(三)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融合当下地理时政
        地理知识的主线一直以人文和地理,尽可能让地理知识实用化。高中生渴望被认可,被关注,渴望成为瞩目的焦点,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比如:庚子年的新冠、全球化气温下降等知识,这些话题是所有大众所关心好奇的,也是学生心里的问号。导致这些问题,背后的地理因素是什么?当地理教师,对学生抛出这样的问题,学生是乐意去寻找真相,高中生处于做梦的阶段,幻想自己成为了不起的人物,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改变未来,改造世界。让自己先于他人成为厉害的角色,为世界众人揭开新冠背后的神秘面纱。待老师公布答案时,就可以运用气候与节气知识帮助学生解释2020的冬天气温偏低的地理现象由此可见,地理知识的课堂教学是灵活多变,重要的是需要老师用心去寻找教学方法,多从生活问题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思考,让老师彻底摆脱灌输式教学方式。
总结:总的来说,老师要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在教学中实现问题和地理理论的无缝衔接,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老师对学生地理知识的教学,不仅仅需要通过教实现,更多的需要通过学促进。教与学的灵活性是学生有效教学的实践途径,可供地理教师长期实践,让学生更好的实现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黄端端.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效果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