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直观模型 理解分数本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整体教学活动设计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第3期   作者:张帆
[导读]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张帆
        (吉林市船营区第二十五小学校)  
        教材版本:人教版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大家好。
        今天我汇报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整体教学活动设计,我交流的主题是“借助直观模型  理解分数本质”。
        一、单元学科“大概念”:
        1.单元核心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以及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其中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整个单元的重点,真分数与假分数是分数意义的引申,约分、通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运用,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则是沟通分数与小数在表现形式上的相互联系。
        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已借助操作、直观的方式,初步认识了分数。本单元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2.单元核心素养的理解
        对“分数”相关概念的理解是本单元的重点,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以,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借助直观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凸显本质特征。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可借助一种直观形象的模型——分数墙,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数量关系的感知、生成、深化理解,从而全面系统地构建分数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良好数学抽象、推理能力、直观想象等核心素养的提升。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借助直观模型,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通过图示、操作和观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能力方面:
        在探究活动中,发展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推理能力。
        3.数学思考:发展数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4.情感方面:进一步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及突破关键:
        1.单元教学重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2)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含义,知道带分数是假分数的一部分,能熟练地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单元教学难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和除法的关系,能根据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2)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学会真分数,假分数及带分数的互化;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根据分数基本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3.突破关键:
        借助直观模型,理解分数的意义,找到分数大小、分数计算与分数单位的内在联系。
        三、单元教学策略:
        策略一:情境教学策略
        积极创设生动有趣、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情境,在“创设情境→获得体验→引发思考”的基本活动中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策略二:探究策略
        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提出问题→分析论证→合作交流”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加深理解。
        策略三:分享应用策略
        学生互相分享探究成果、形成结论、巩固所学,检验评价学习成果。
        四、单元整体教学活动设计:
        结合本单元主要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活动:
        一、制作“分数墙”,建立数学模型
        二、借助“分数墙”,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借助“分数墙”,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四、借助“分数墙”,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
        五、借助“分数墙”,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五、教学评价活动的设计:
        (一)合作交流中评价
        在学生合作探究的交流中,引入评价机制,把学生的观点、学习成果展现出来,听取学生的意见建议。在交流反馈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如:学生在“分数墙”找分数等活动,即可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分享应用中评价
        紧密结合主体探究活动,通过学生在同类问题、变型问题解决过程中表现评价其学习效果。如:学习了“真分数和假分数”之后,让学生用生活实例解释假分数,就可以检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设计与反思:
        整个分数单元的教学紧紧围绕“分数墙”展开,“分数墙”的作用和魅力成为了触发学生直观想象、数学推理等核心素养的“最佳助手”,这样的直观模型,将复杂的数学思考变得简单,让学生的理解实现了从数到形,再用形去解释数,数与形紧密结合,从本质上理解了分数、分数单位、分数的基本性质等概念的实际意义。
        在合作探究、分享应用等教学策略的指引下,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展示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的机会,提供更多的解释和评价自己的思维结果的权利,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种思维都有成长的空间和机会,促进不同的学生在数学的理解与掌握上获得不同的发展与提升,从而提高了学生“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