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00”后医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探究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第3期   作者: 李蹊 李茹 (通讯作者)
[导读] “00”后学生是当前高校的主体,医学院校学生又是这一群体中的特殊组成部分。


        李蹊     李茹 (通讯作者)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00”后学生是当前高校的主体,医学院校学生又是这一群体中的特殊组成部分。因为专业的特殊性,尤其是在疫情大环境下对医学人才的需求极速增大,他们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以及行为方式等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当前疫情大趋势下,医学院校扩大招生力度,尤其是以专业培养和职业输出为主的医学类专科院校,在校学生数量明显增加。为提高医学专科院校医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应对医学生的就业心理危机,指导医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需要对00后医学生的就业心理特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究。
        疫情背景下“00”后医学生就业现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医学专业持续扩招,医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大
自1999年开始,全国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基于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而扩大普通高校本专科院校招生人数的改革政策使得高校毕业就业人数规模急剧扩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明显。同时,2020年的新冠疫情也使得医学专业人才呈现出紧缺态势,由于专科院校相比于综合性大学在校时间短,医学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一方面这为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提供了人才保障,但另一方面,医学人才的需求也呈现不平衡的分布态势。以山东的医学专科院校为例,专科医学毕业生大多数选择求职于城市的医院,就业竞争非常激烈,少部分医学生毕业后选择进入医药相关企业或科研院所继续深造,但是农村及西部偏远地区的基层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人才缺口较大,虽有很多的支援优抚政策,但仍收效甚微。因此就业竞争导致了医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日益增大,从入校之初就对毕业后的就业感到迷茫。
二 毕业生去向分散导致不确定性
        新的社会形势带来了大量的人才流动,各省各市人才落户政策纷纷出台。新政策引起了毕业生对于毕业去向的取舍不定,大部分医学生能规划好自己的毕业去向,但也有对毕业后的选择持迷茫态度的,主要体现在不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社会需求。专科的学历无法达到城市中医疗领域很强的竞争力,但医学这个专业专业性较强,不适合随意转行或者放弃本专业的知识,因此很多专科院校毕业生对于自己能够从事哪一个层面上的工作以及不同城市对于医学专业学历的需求是不确定的。
三 职业观和价值观的改变
    00后医学生年龄小、思想尚未成熟,世界观、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定型期,情绪变化较不稳定。他们中独生子女居多,长期被父母呵护着,人生阅历少,缺少社会经验,无法辩证的去思考问题。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价值观冲击剧烈,信息更新快速,他们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但也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医学院校中医学生的课业很繁重,容易造成他们情绪不稳定,进而造成职业观的扭曲。因此,如何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医学专科院校就业心理指导和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内容。
四 医患关系复杂,职业认同感很弱
近年来,关于医患关系的讨论时见报端,成为人们日常中的热门话题,21世纪以来,已经发生了多起震惊全国的恶性伤医事件。医患关系的复杂已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执医秩序,动摇医者的执业信念,给医务工作者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给医学生的从医初心带来新的考验。已有研究表明,医学生的精神符合和压力状态明显大于其他专业学生,医学生的抑郁状态发生率达到10.3%,发生率与性别、年级、专业无统计学关系。


一方面医患关系受到重视是社会整体维权意识与法律意识日益增强的表现,同时也是对医生的要求与期望值越来越高的表现。医患关系的不尽如人意是患者、社会舆论导向与医生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医学院校学生抑郁现状不容忽视,尤其对于将要走上治病救人工作岗位上的医学生,加强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尤为重要。
一 针对“00”后医学生特点,建立就业专业化指导教师队伍
    面对当前就业竞争激烈,医学生自我职业目标不确定,缺乏职业认识对事物的了解和观察、思考程度少,对现阶段的社会动向了解甚微,一遇到挫折就缺乏自信等特点,为医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至关重要。而辅导医学生就业的老师必须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功底和丰富的社会经验,综合性大学已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和生涯规划师,但缺少针对医学生的专业化指导教师队伍。因此,学校应当建立一批具有心理学、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学等专业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专业人员,并且具有一定职场经验的相关人员作为就业指导教师,通过多元化的指导渠道,帮助医学生往适应社会需要的方向引导。利用校友、医院、企业等多方资源,帮助医学生尽快了解社会现状。
二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功能
                        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就业指导
环境是个体生活、活动的场所,不同环境会直接影响人的精神生活,综合性大学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职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00后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努力使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实践者。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知识、临床技能、就业指导相结合,利用主题班会、政团学习、名师讲堂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生的学习生活。通过创新创业大赛等展现00后医学生的风采,使其更加自信,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其是以“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艾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教育,引导医学生培养高尚的医德医风。
三 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改善医患关系
    医疗体制的市场化大大影响了医疗资源的分布,有调查显示,多数医务工作人员和设备均集中于大型的医院之中,而基层的医疗卫生管理人员和医疗器械的质量较差。不均衡的医疗资源进一步恶化了紧张的医患关系,给医学教育和医学事业带来恶劣影响。政府要解决这一矛盾,需要解决现有医疗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改变医疗资源过渡集中的现状,规范医疗服务,健全居民医疗保障体系,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政府应加大财政对医疗保障体系的投入,合理分散医疗保险,减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者的实际负担;加强对医药生产、流通、销售领域的监管,理顺医疗收费价格,改“以药养医”为“以医养医”,使医院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诊断、救治、护理、服务等环节。此外,监管部门应畅通医患沟通渠道,完善医疗纠纷管理,严厉整治医闹事件;加强网络舆论监管,查处造谣生事者。只有当医患充分互相理解,医生能安心行医,患者能放心就医,保障正常医疗秩序,医学生才能安心学医。
                



参考文献
【1】代莉. 如何破解大学生就业难.中国统计,2017(2):27-29.
【2】缪建春,李红英.医学生就业促进研究,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6):218-219.
【3】郑烨,李强. 论医疗体制改革中的医患关系,管理观察,2015(9):169-170.
【4】汪玲,贾金忠,段丽萍. 我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和创新,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3):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