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1月3期   作者:潘伟强
[导读] 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极大的推动了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
        潘伟强
        龙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26100

        摘要: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极大的推动了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这使建筑行业在迎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需要面临更多的挑战。特别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方面,其作为建筑工程领域最为基础和关键的部分,越来越受到行业企业的关注和重视。本文结合当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以期能够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建筑企业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机遇同时也意味着挑战,建筑企业想要在行业内脱颖而出就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在技术革新的同时也要注意进行管理策略上的优化。工程造价管理作为能够直接提现企业管理水平的依据,不仅能够在成本预估时为企业提供有力依据,还能够提供相应的管理措施,促使建筑企业良性发展。然而现今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限制着建筑企业的发展,这就需要在管理过程中针对相应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商业竞争力。
        1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工程造价没有统一标准
        在当前的建筑行业当中,工程造价管理并无统一的规范标准。一般施行的工程造价管理标准是以工程量相应的清单作为基础的计价标准,但是对于工程造价管理而言这种计算方式并不具有前瞻性,并且要在建筑原材料价格不断变化的前提下形成有序的造价评估,就不能采用定额的方式进行造价管理的编制,否则就无法起到有针对性的管控作用。加之现在建筑行业工程造价管理没有相应的模板,标准也是杂乱无章,因此在制定造价时对于企业本身就会造成不必要的内耗,对于技术和资源的整合只能起到反效果,不能将企业的优势发挥出来。
        1.2 造价管理观念和水平都较为落后
        当前许多企业对于工程造价管理都没有深入的了解和认知,对于相应的财务管控也仅仅停留在设计阶段与验收阶段的成本管控,无法完整得看到工程造价管理的全局,对于人力和材料成本的变动缺乏敏感性,信息延迟而之后,企业无法从相关的管理部门中得到第一时间的价格变化系数,企业内部也未能设立出相关的部门进行把控和监督,造成工程造价管理分崩离析,信息传输水平滞后。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落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信息收集和分析的能力之后,另一个方面则是整体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的缓慢,在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数据支持,造成管理环节产生纰漏。
        1.3 工程造价管理各环节连续性弱
        对于工程项目而言,从立项开始就需要经历设计、预算管理、施工、安全管理、验收等等各个步骤,其中每个步骤都需要企业中多而部门参与实施,而工程造价管理与整个工程进程息息相关,在正式启动时必须要与各个部门保持良好的互动,但是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工程造价管理相关部门却和工程进程脱节,导致整体规划缺乏连贯性。
        1.4 工程造价管理缺乏高素质人才
        工程造价管理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管理方向,因此要准确实施相应的造价管理就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但是目前行业内的造价工程师专业性过于片面化,在整体工程中不能有全面性、前瞻性的思维,技术到位但是管理方面则不能达到相应的标准,甚至有部分企业的造价管理工程师就是设计人员或者施工人员兼任的,并且在制定工程造价时并未采取专业化的测算管理模式,而是进行想当然式的估算,这也严重影响了工程造价管理的真实性以及有效性。


        2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相应的对策分析
        2.1 制定统一的工程造价管理标准
        相对于传统的定额计价的计价方式,现在可以使用更为简便而清晰明确的工程量清单式计价方式进行工程造价管理计价,这种方式最突出的优点是可以有效降低造价管理中的随意性以及盲目性,让开支变得有所依据,能够有效控制成本支出,有利于原材料的采购和清算,能够在更加优化的形式下建立起一个较为合理的计价循环,凭借这种方式进行投标的企业也能以更加贴近市场循环的方式进行投标报价,从而建立完善的担保制度。
        2.2 转变造价管理的传统观念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工程造价管理是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将成本降低、利润最大化,增加工程建设的合理性,从而保障预期收益,对招标方和建筑企业都是十分必要的优化手段。
        2.3 提升工程造价管理的管控
        要提升工程造价管理,就必须做好切实工作,有针对性的对施工中的每个环节进行陈本测算和监控,有效优化资金链循环,以一定的标准控制工程造价的使用,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工程进度,还能够缩短工程期限,保证工程整体质量。
        2.4 强化工程造价人员的职业素养
        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造价人员的综合素养直接关系着造价管理作用是否能够充分、正确发挥,关系着工程造价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实用性,应引起企业高度重视。首先,企业需要设置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聘用门槛,管理人员需要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并且具有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其次,企业需要对造价人员定期进行培训,不断丰富其造价理论知识,提升造价管理能力,能够在实际的造价管理中有效处理各种造价问题,实现对资金的合理、高效配置。同时,引导造价管理人员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自觉规范自身行为,拒绝外界的不良诱惑,做到公正、透明造价,实施严格的建筑造价管理。
        2.5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把握市场价格变化规律
        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更应紧跟时代步伐,将工程造价管理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企业需要构建大数据平台,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改变管理人员固有的传统观念,树立信息化的工程造价管理理念。企业可以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向管理人员讲授信息化技术的重要作用以及信息技术,让管理人员熟练地使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工程造价管理,提升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效率与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造价在建筑中的作用,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此外,管理人员需要对工程造价的政策进行实时关注,可以运用信息化技术对建筑工程造价政策的变化进行实时的关注与了解,通过大数据技术,实时监控建筑工程中各个环节数据的变化,及时察觉建筑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预防、及时解决、及时止损,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确保建筑施工质量。在建筑施工中,施工材料费用应严格把控,通过信息化技术不仅能够准确了解不同厂家材料的价格,更能够对施工材料的价格变动做出合理预测,将其充分考虑在造价管理中,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综上所述,信息化技术应用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应积极引入信息化技术,构建大数据平台,实施信息化工程造价管理模式。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主要是指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整体工程的工期、质量和成本之间达到均衡状态,让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取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就需要对所要建设的建筑物进行造价评估和管理,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要面对的就是更加复杂而不确定的影响,就需要改变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认知,加大人力和资金投入,优化产业配置。
        
参考文献:
[1]张微. 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造价的控制对策及管理技术探究[J]. 砖瓦, 2020, 394(10):103+105.
[2]哈丽娜.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及完善对策[J]. 四川水泥, 2019 (004):221.
[3]李秀芹.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困境及解决途径[J]. 住宅与房地产, 2020, 591(30):32+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