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全
自贡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自贡 643000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设施越来越完善,人们对城市市政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市政建设水平是一个城市文明的标杆,发展一个城市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建设好市政工程。在市政工程项目中,市政道路是关键环节,是保证居民生活出行便利的途径,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路基沉降是路基常见病害之一,它影响到路基的稳定性、强度,进而影响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本文根据实际情况,简要分析了路基沉降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技术和措施。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基沉陷;处治措施
对于任何一个城市来说,市政建设水平是其文明程度的标杆,所以市政工程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市政工程中,市政道路工程是一项重要内容。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深刻地告诉了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城市市政道路建设越来越完善,但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在现实中,人们经常会看到道路路基沉降现象,这是市政道路工程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下面结合实际情况,简单谈谈市政道路路基的沉降及处治措施。
1引发市政道路路基沉陷的主要原因
1.1设计原因
对于市政道路的路基结构,以部分城市的路基沉降病害为例,市政道路的交通量类型复杂,交通量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导致市政道路路基结构病害的成因相对复杂。与城市工业和民用建设项目相比,城市市政道路建设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市政道路往往规划在建筑结构多、工程地质条件差的地区。城市软土路基或采空区的勘察处理,如果在市政道路初步勘察设计时不能妥善处理,很容易在后期运营过程中造成瞬时沉降甚至大规模坍塌事故。在市政道路勘察设计实践中,大型填挖方段路基稳定性和荷载变形验算设计存在缺陷,相应的施工方法和路基填料更换没有明确规定,对后续施工和运营构成重大安全隐患。
1.2材料原因
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材料质量与工程施工质量关系最为密切。如果市政道路施工中使用的建筑材料质量不够,即使工人专业技术水平高,也不可能预防和控制建筑材料引起的各种问题。在实际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建筑材料问题。市政道路路基施工应采用标准化的土石结构,填料中不应掺入淤泥、垃圾等杂质,以免对施工质量造成负面影响。此外,市政道路的路基填筑应保证一定程度的水稳定性,保证压实后能充分发挥工作的稳定特性,避免其他因素对道路运营造成隐患。比如在恶劣天气下,很多不稳定的填料性质会引起性质变化的问题,这也是道路路基沉降的主要原因。
1.3人为原因
人为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市政道路工程的部分承包商为了获得更大的效益而盲目削减成本,导致出现“豆腐渣工程”,自然容易出现路基沉降等问题。二是很多施工人员专业知识和施工技术较低,在实际施工操作中经常出现一些操作不当和人工疏漏的情况,给市政道路工程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同时,即使施工队发现这些漏洞和隐患,也很少主动修复,往往故意忽视,最终造成包括路基沉降在内的各种质量问题。
1.4管理原因
在目前的建设过程中,许多市政道路建设单位在工作中没有科学地执行管理任务和要求。在工作中,传统观念的影响是深远的,很多工人仍然有重技术轻管理的工作意识。在这种状态下,他们认为施工质量只受技术影响,没有正确认识施工管理在施工中的重要影响。此外,施工人员在工程施工中应用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明显落后,有些单位甚至采用质量控制模式,未能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因此,这不仅会影响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还会造成路基沉降或路面裂缝等严重的质量问题。
1.5施工原因
以市政道路工程为例,除设计因素外,施工因素也是导致市政道路路基沉降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城市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地下河密集。在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软弱下卧结构。在一些城市,山区挖掘了大量市政道路。大规模开挖引起的路基换土问题容易导致施工现场质量控制不当,路基填筑不能满足承载力、密实度、变形和压缩性的要求。此外,水蚀对路基结构的破坏也是一个主要因素。
随着降水量、季节性冻融循环和湿度的增加,容易造成路基填料中的小粒径碎石流失,导致长期细粒不均匀沉降病害。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对于填方量较大的路基标段,每层填料没有按规范要求的顺序填筑,导致高填方路基分层结构不清,每层整体填筑厚度不符合施工要求;路基填筑后,未按规范要求进行初压、再压缩和终压,路基各层压实度不达标;部分填挖交界处没有路基连接台阶,在路基自重和上部荷载的耦合作用下,导致路基交界处出现明显的不均匀沉降病害;路基施工过程中,防排水工作处理不当,渗入路基的水无法顺利排出,剩余的水削弱了路基碎石的相互握裹能力。
2市政道路路基沉降的处治措施
2.1加强施工前的勘测
市政道路路基施工前,应做好相关测量工作,确保施工质量。施工前的调查主要是了解工程概况、施工现场条件、周边影响因素等,以便提前找出可能引起道路路基沉降的因素,并提前采取合理措施进行整改。同时,加强施工前的测量也有助于制定更加完善和优化的施工方案,最大限度地避免施工质量的隐患,延长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
2.2加强路基沉陷观测
有时候市政道路路基沉降的问题偶尔会出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些问题没有及时发现,相应的问题没有及时处理,使得问题逐渐恶化,最终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为了在路基沉降后立即发现和处理问题,有必要加强路基沉降的观测。市政道路路基沉降观测一般有三种主要方法:一是先进行地面沉陷观测,再根据观测结果 分析路基沉陷情况;二是分层沉陷观测;三是深层沉陷观测。在路基沉降的实际观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具体的观测方法,或综合运用多种观测方法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
2.3做好施工材料的管理
(1)施工材料和机械设备的进场必须以满足工程施工、施工进度和减少不必要费用的要求为原则。(2) 建立健全采购监督制度和严格的检查验收制度。采购员、材料员、质检员不得在各自岗位上弄虚作假,必须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和检验规范。(3)管理者应坚持总量控制、开源节流的原则,在施工过程中严密监控费用支出,做到每笔支出都有记录。
2.4施工技术管理的控制
(1)加强技术交底。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因此必须做好技术交底工作。采用书面交底、会议交底等形式,使技术交底工作逐步落实,责任到人,防止技术交底工作流于形式。(2)加强技术资料管理。为了保证施工资料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必须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并有专人负责管理,为工程竣工验收提供保证,从而保证市政工程道路的质量。(3)加强监督管理。为确保市政工程道路的施工质量符合相关要求,应明确划分所有施工程序,并对施工过程中的所有环节进行监控和管理。
2.5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首先,在施工准备阶段,要详细调查市政道路工程的基本情况,了解工程数据,细分工程总体质量目标,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监督机构,制定合理的施工质量管理标准和规范,明确施工人员的质量责任,制定合理的奖惩机制。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材料质量,禁止不合格材料出现在施工现场,提前进行相关技术交底,严格执行标准程序,加强对每道工序施工质量的监督,确保上道工序的质量,从而开始下一道工序的施工。竣工验收阶段,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标准进行施工质量验收。一旦发现不合格的地方,应及时责令返工修复。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是直接关系群众利益的市政基础工程,道路路基的沉陷将危害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保证路基施工质量的基础上,需要加强项目管理等细节的实施。希望在本文的研究下,广大工作人员能够有效解决问题,以确保市政道路能稳定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 花向阳.市政道路桥梁路基工程施工管理探析[J].魅力中国,2019,17(49):87.
[2] 倪彬.浅议市政道路桥梁路基施工管理[J].科技资讯,2019,15(28):117.
[3] 张海.市政道路桥梁路基施工管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8(21):2542.
[4] 郭镇.市政道路桥梁路基施工和管理措施研究[J].门窗,2019,38(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