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作用及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中国电业》2021年第3期   作者:刘纪明
[导读] 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应用电力工程技术,不仅能提升智能电网技术水平,还能保障电网运行和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促进我国电力事业持续发展、实现长远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刘纪明
        济南荣耀合创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250000
        摘要: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应用电力工程技术,不仅能提升智能电网技术水平,还能保障电网运行和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促进我国电力事业持续发展、实现长远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相关电力企业应提高智能电网的灵活性、实现配电自动化,以更好地推动智能电网建设。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工程;技术应用
        1智能电网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
        第一、高级配电运行,第二、高级资产管理,第三、高级测量体系,第四、高级输电运行。高级配电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时在线决策指挥,其主要目的是实现灾变的防治,有效避免故障事故所导致的连锁反应;高级资产管理系统中安装了非常多的超高级信号传感器,可以提供精准的系统实时运行参数以及系统设备运行状态具体情况,并将此信息进行科学的处理与管理,进而实现电网系统的高质量、高效率运行;高级测量系统的核心功能是给电力能源使用者授权,在电力系统及其运行负荷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实现电能使用者对电力系统运行的有效支持;高级输电运行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对阻塞的强化管理作用来实现对电力系统出现大规模设备停止运行风险的发生。就当前我国的智电电力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技术方面仍然是建立在特高压骨干网配以多等级电网等物理电网核心技术的基础之上的,同时融合了现代化智能化技术来实现智能电网的建设的,并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可靠、经济、环保的性能。除了以上所说到的性能以外,智能电网还有许多其他的特征,第一,智能电网具有非常雄厚的电网基础体系与技术体系的支撑,就是因为有了这些体系的支撑才能够使得智能电网能够抵御外部的攻击和干扰,除了抵御力变强以外包容性也提升了,能够大规模的接受清洁能源的接入。第二,电网基础设施系统与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相互结合,能够较为及时,全面的预防事故的发生,即使发生了故障,也能最大程度上的实现自我恢复,以此来避免大面积的停电情况发生。第三,网厂协调、电力储能、配电自动化等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我们对于电网的控制更为的灵活,更为的高效,在一定的程度上节约资源与经济。第四,电网基础设施与网络相互结合后,能够实现实时信息与非实时信息的高度集中,并能够灵活的调控信息,随后制定相关的决策支持。第五,建立了双向互动的服务模式,一端用户可以通过电子设备随时了解自己所用电量、电价、电费的情况,也能够了解自己所在区域的供电能力如何与什么时候停电等相关信息。
        2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电力能源转化工作的具体作用,智能电网的建设是在雄厚的电网基础上进化而来的,技术上较之前也有很大的提升,因此智能电网的包容性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目前我国的电网能源供应分为分布式与可再生,分布式能源供应就是我们以往传统提供能源的方式利用煤炭资源经过燃烧来提供能源,这种方式已经应用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与我国目前的发展理念并不是特别的吻合,并且对于环境还会有一定的污染,而可再生能源供应就是利用自然界的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等这些清洁无污染的自然资源来为电网提供能源,这种提供能源的方式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完全相符,并且智能电网对于能源包容性有着极大的提升,从侧面来讲能够增加可再生能源供给的比例,并最大限度的降低能源消耗,控制成本,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电力工程技术在电力资源中的具体作用,电网无论怎样建设其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电力资源的技术,现如今我国有着两种重要的电力输送模式,一个是直流电输送,另外一个是交流电输送,其中交流电的输送还分为变频与横频两种模式。因此人们在使用智能电网的时候,可以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与条件来选择最为合适的电流模式,而不仅仅只局限于单一的某种模式。通过使用电力技术为智能电网提供的是无功补偿技术与谐波抑制技术这两种技术,而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能够很好的使用到社会各界当中去,在智能电网建设运行的过程中,使用这两种技术能够很好的降低电能技术的损耗,提升电力技术的的质量。


        3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实际应用
        3.1柔性交流输电技术的应用
        相关研究数据表明,有一种技术可以方便地控制交流输电过程。从目前情况看,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在我国高压变电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应用过程中,清洁能源需要整合和隔离。同时,要把电力工程技术和控制技术充分结合起来,为电网稳定运行提供保障。此外,通过调整智能电网的不同参数,可以降低输电过程中的电能损耗,有效提高输电线路的电能质量。
        3.2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应用
        原有的物理电网直流输电技术一般采用交流输电方式,而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可以采用仪表针送直流,反向电流送电流。该技术的应用能充分提高电流传输的稳定性,比原有的交直流混合方式更经济。此外,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可以应用于远距离或隔离地区,在中国电网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未来输电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
        3.3智能电网输送角度的应用
        3.3.1发电及输送环节技术的应用
        智能电网的发输电部分是电网稳定运行的基本条件。发输电部分对技术要求较高,既充分结合了现代科技手段和高端设备,又对职工的施工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电网发电设备采用清洁能源,如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等。这种发电设备技术符合中国国情。经过多年的实践,已成为我国智能电网建设中发电部分的核心技术和设备。智能电网传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原有物理电网的能耗问题,并根据传输情况详细记录采集到的各种数据,保证了电网的效率和安全。
        3.3.2变配电技术的应用
        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变配电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技术过程。虽然数字变电站在我国用于变配电的时间较长,但数字变电站原有的功能很少,只保留了不定期的输变电信息采集和传输的监控功能。目前,电力工程技术与智能电网的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改造环节不仅可以自动采集相关信息,还可以执行实时监控任务,还可以借助电力控制系统进行有效的继电保护,具有较强的科技智能性。各种高新技术在配电环节的广泛应用,使配电网运行更加高效,使配电网在双向流动和送电过程中实现对电压的智能调控,推动智能电网建设。
        3.4电力工程技术在电力资源中的具体作用
        无论电网如何建设,其主要目的都是提高电力资源的技术水平。目前我国主要有两种输电方式,一种是直流输电,另一种是交流输电。交流传输又分为变频和横频两种方式。因此,人们在使用智能电网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环境和条件选择最合适的电流模式,而不仅仅局限于单一模式。通过利用电力技术为智能电网提供无功补偿技术和谐波抑制技术,而无功补偿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很好地应用于社会各界。在智能电网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采用这两种技术可以很好地降低电力技术的损耗,提高电力技术的质量。
        结论
        智能电网建设在现代社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智能电网建设中引入电力工程技术,不断提高智能电网运行的质量与效率,确保智能电网应用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应当不断在智能电网的运行中引入先进技术,也要重视智能电网中清洁能源的使用,提高智能电网运输电力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郑斯聪.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32):170-171.
        [2]彭勇.智能电网工程建设中的电力工程技术[J].科技资讯,2020(23):40-41,44.
        [3]刘建明.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J].电子测试,2020(14):139-140,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