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譞
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 100026
摘要:功能性纤维是未来纺织服装领域发展的重点,并成为开发功能性服装产品的重要材料,在男女时装、休闲装、户外运动装、泳装及防护服中均有体现,将功能性纤维材料融人服装产品中,可以提升服装的品质和功能性,增强服装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对现代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关键词:功能性;纤维材料;服装产品开发;应用
1服装产品开发现状
统计结果显示,服装行业研发经费投入呈逐年递增态势,2015—2019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7.31%,“十三五”期间服装领域授权专利数量较“十二五”时期增长超过30%。2017—2020年度十大类纺织创新产品的获选产品中,服装终端产品占比逐年提高,分别为32.8%、37.0%、37.7%和45.0%,4年平均占比为39%。在全球范围内,我国服装产品以物美价廉著称,持续拥有着研发生产多层次、多元化产品的高品质制造优势,中国服装企业是国际众多服装品牌产品开发和生产加工的紧密合作伙伴,每年出口服装产品占全球服装市场1/3的份额。截至2019年6月30日,江南布衣在海外市场拥有161个销售点,覆盖17个国家和地区;2019年,海澜之家在海外地区的营业收入为1.31亿元,较上年增长133.14%,已在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越南、日本相继开店;运动品牌匹克在海外已经拥有1000多个经销网点,业务遍及欧、美、亚、非、澳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9年以2.1%的市场份额位居亚马逊篮球品类销售第5位;2014年创建的自主品牌SHEIN快速发展,销售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日发货量最高超过300万件。一批优秀的自主服装品牌扬帆出海,先行开拓国际市场,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从侧面印证了我国服装产品开发水平和能力。
2功能性纤维材料在服装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2.1防辐射服装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污水、废气、噪音、电磁波辐射污染是全球环境四大污染源,电磁波辐射会危害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对人体健康影口向彳艮大。目前,研究者已开发出多种防x射线、防电磁波辐射、抗紫外线辐射的新型服装材料,并制作成不同类型的服装,如:孕妇防辐射服、x射线医疗防护服等。防辐射服装主要采用金属纤维与普通纤维结合生产,服装内部的金属纤维层能够形成环形电流,达到屏蔽电磁辐射的功效,可屏蔽掉50DB的电磁辐射能。金属纤维可选择金、银、铜、铅、钨或其它合金材料制备,制备工艺有集束拉拔法和熔体复合纺丝。其中银纳米纤维是制作防辐射服装的最佳材料,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屏蔽性和耐曲挠性,但是银纳米纤维易与空气发生氧化反应,服装需要在密闭环境下妥善保存。
2.2夜光服装
随着人们的生活品质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人们对衣服的要求不仅仅只局限于它最初的功能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趋向于追求衣服的多元化以及多功能化。发光纤维具有独特的性能,所以由其制成的纺织物以及服饰深受人们追捧。用发光纤维制成的交通服,在夜间行驶的时候能给司机带来提示,这极大的方便了交通指挥,又提高了交警的人身安全;地下工作时使用发光安全服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提高了工作指挥性以及工作效率;在表演服饰以及儿童服饰中添加发光纤维可以使表演的效果更加生动形象从而具有观赏性,儿童穿戴也可以带给孩子们快乐和可玩性。若发生火灾等意外情况而导致电路故障,第一时间找到被困人群以及寻找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变得尤为重要。如果在消防设备上贴有用夜光材料制成的标志,或在灭火器后面安放夜光标志底衬,在黑暗情况下就能马上看到灭火器,进行及时地处理,达到自救或被救的目的。
2.3变色纤维材料
从本质上看,变色纤维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组成或结构,在光、热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可以改变颜色的材料;与以往印花和染料的服装材料相比,其具有可变色、手感、稳定性、持久性等特性,是目前服装设计及制造领域中关注的重点。而从类型上看,依照外界刺激因素的差异,变色纤维材料可分为光敏变色纤维材料、热敏变色纤维材料、湿敏变色纤维材料、电致变色纤维材料等,其中,在服装加工上应用最多的是光敏变色纤维材料和热敏变色纤维材料。变色纤维材料在受到外界某种因素的刺激时,会发生相应的颜色变化,且这种变化是可逆的。变色纤维的这一特点使其与其他的面料有些不同。设计师们利用变色纤维的这些特点进行大胆的设计,将其充分融合到服装设计中,从而设计出适合于不同场合、环境的服装。例如,一些设计师充分利用光敏变色纤维受到光照后颜色发生变化的特点,将其融合于舞台服装中,在受到光照的刺激后,产生不同的颜色变化,不仅可以增强视觉效果,还可以烘托气氛、增强舞台的艺术效果,如图1所示,为光敏变色纤维材料在T台服装中的应用。在战争中,为了更好地进行伪装隐蔽,设计师将变色纤维材料融合到作战迷彩服的设计中,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服装的颜色与周围环境相融合,起到伪装隐蔽的作用。设计师在进行服装设计时充分考虑应用场景的不同,根据变色纤维材料对某种因素的应激响应而产生的可逆性颜色变化,将其应用到不同的场合中使其发挥特定的作用。
.png)
2.4保健服装
近些年,纺织材料研究者开发了远红外线纤维,该纤维是将陶瓷粉体加入到纺丝溶液中制备而成,具有发射远红外线的功能,红外线可以渗入人体皮肤表面而达到升温的效果,其适合于制作高寒环境下的服装和床上用品,提高产品的保暖性。另外,远红外线纤维具有多种养生保健作用,可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血液循环、增强细胞活力、缓解疲劳、分解脂肪、延缓衰老、改善睡眠质量等,其适合用于内衣、床上用品开发中。
2.5基于柔性可穿戴技术的仿生材料
柔性电子材料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智能服装的创新提供了更大的空间,现在的柔性可穿戴材料中常用的材料有纳米材料、碳材料、石墨烯材料等,这些材料优势明显,柔软度高、敏感性强。柔性可穿戴技术的仿生材料主要有两种技术:(1)电子仿生皮肤技术,可以仿照人类的皮肤,所创造的材料仿真性高,可以感知人类的讯息,利用这种技术可以提前感知来自外界的压力,从而对外界威胁作出预判,减少人员伤亡;(2)桑蚕丝基柔性可穿戴智能织物材料,这种材料是将传统的桑蚕丝和石墨烯材料进行融合,为人类的生物科技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将两种材料进行融合后产生的材料导电率极高,可以应用于医疗和其他工程中作为导电材料圈。
3功能性服装设计趋势
功能性服装设计趋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性能不断优化。性能优化主要体现在原材料、生产设备及技术的发展使功能性服装的性能不断优化,如中空纤维、远红外纤维、超细纤维、高分子微孔薄膜复合织物和形状记忆材料等的应用,可显著提高功能服装的各项性能;功能多样化。一种服装需兼具多种功能,如消防服既要具备阻燃性,也要具备化学防护性,同时兼顾穿着舒适性,可通过高科技纤维、复合材料和涂层等特殊加工技术的应用得以实现;健康舒适化。通过降低人体负荷、调节人体和衣物的微气候、抗菌处理等提升服装的舒适性和保健性。如PTFE层压复合面料可使服装兼具舒适性和功能性;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科学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长,让功能性服装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逐渐从军队、医护及其他特殊行业走向民用。
4结束语
功能性纤维材料是高科技纤维,用其开发服装产品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物质需求,而且能够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对服装产业创新与服装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服装设计者也需进一步扩大功能性纤维的应用领域。今后,功能性服装将向智能化、高性能及多功能方向发展,未来的功能性服装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认可。
参考文献
[1]戴家木,付译鋆,张广宇,张瑜,张伟.纳米纤维材料应用于医用敷料的研究进展[J].棉纺织技术,2020,48(06):8-11.
[2]郝新敏,郭亚飞.生物基聚酰胺纤维引领产业绿色发展[J].纺织科学研究,2020(02):72-73.
[3]黄欣欣.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功能性复合纳米纤维材料及其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