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陕西省汉阴县第三幼儿园 陕西省汉阴县 752100
摘 要 :舞蹈既是一种展现美好的肢体语言,也是一种能培养人的综合素质的艺术载体。幼师生将来面对的授课对象是学前儿童,因此,掌握好幼儿舞蹈创编的情感运用,在幼师教学前的舞蹈创编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儿童的生理特征,心理活动,创编出适宜的舞蹈,从而让学生从舞蹈中感受快乐,收获成长,亦是幼儿舞蹈的价值所在。ss
【关键词】幼儿舞蹈;创编;情感运用;重要性
幼儿舞蹈提供幼儿自娱,全面提升幼儿德智体美综合素养的一种艺术形式。其有着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易于幼儿接受的特点。是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教学,能够使幼儿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幼儿以舞蹈为载体,拥有勇于在人前,自我表现和自我表达的强烈意识。培养幼儿健美的身姿和对节奏的感受力,发展幼儿的动作协调性,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促进幼儿健康的体魄,个性和人格的形成,使幼儿各方面得到全面提升,最终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想要达到这一目的,在创编幼儿舞蹈必然要抓住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在不同的环节,将情感的运用,贯穿于动作,神态,表情等舞蹈各维度。贴近幼儿实际,使幼儿在舞蹈过程中,展现出个人的情感流露,使作品对幼儿的成长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研究幼儿舞蹈编排过程中有关的情感恰当运用,对幼师与幼儿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具有研究的价值。
一、幼儿舞蹈创编过程中情感运用的目的
人无时无刻都在进行情感的表达,情感表达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事物的表现。而在幼儿舞蹈当中,舞蹈者的表现也都在围绕着情感,无论是节奏的快慢、动作的幅度、力量的强弱,都是根据情感的变化而改变的。所以我们说情感是舞蹈的最终表现。所以这就需要幼师在幼儿舞蹈创编过程中,把握在作品中的情感,对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了解,同时深入挖掘人物的形象和内心世界,掌握幼儿各方面的特征,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通过参与好的舞蹈作品,获得全方位的提升。
二、幼儿舞蹈教育在儿童时期对幼儿的重要性?
?
1.舞蹈教育在拥有良好身体素质方面的作用
?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骨骼、肌肉及肌腱较嫩,可塑性强。从幼儿时期开始训练舞蹈,可以矫正一些不良习惯导致的形体毛病。再有,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反映生活和情感的艺术。一个舞蹈通常需要身体各个部位协调动作,经常性的舞蹈训练就跟有计划的体育运动一样,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发育,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速度,耐力和灵敏度,并增强体质。【2】因而,舞蹈教育有利于幼儿生理素质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2.舞蹈教育在促进智力发展方面的作用
首先,舞蹈学习实质是右脑在做“体操”,右脑开发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其次,舞蹈艺术为人提供丰富想象力的广阔天地并给予了孩子们的“知觉促动”。遵循这一原理舞蹈教学应克服单纯传授技巧,而应把舞蹈教学过程变为幼儿自己的探索活动。此外,舞蹈教师的评价应突出培养创新性的要求,充分尊重幼儿个性表达和创造自由。
三、幼儿舞蹈创编中情感运用的价值
1.促进幼儿审美感的提高
优秀的幼儿舞蹈创编作品,能够让孩子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表露出他们纯真的天性,在舞蹈中表现中天真无邪,质朴的品质,从生活中寻求表现幼儿的真情实感。编创幼儿舞蹈,若能够以和孩子们交朋友,融入孩子们的生活,熟悉幼儿心理,注重研究儿童文学,音乐,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多侧面的了解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为前提的话,能够直接或间接地让孩子了解更多地美好事物,使幼儿的心中尽早树立争取的审美观,明白什么事物是美的,什么事物有助于使他们变美,什么美值得赞扬。
2.促进幼儿良好兴趣情感的养成
我国著名的舞蹈家吴哓邦说:“艺术以它的感染力去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品质,鼓舞人们的乐观主义和进取精神。”幼儿舞蹈以感情为中心,潜移默化塑造美的心灵,辨别真、善、美。舞蹈教育中以集体舞为大多数,这就要求每一个学生相互合作从而集体观念自然形成。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形式,远胜于苦口婆心的说理,学生会乐于接受,满足自我表现的心理。为此,合理组织各种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有一定的激励作用。通过优秀的舞蹈创编,使幼儿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树立热爱高雅情趣的习惯。从风格各异的舞蹈动作中领悟不同的人生情感。通过舞蹈的创编,幼儿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健康心理的重要方式。
3.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幼儿舞蹈是一种幼儿随着音乐进行的身体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舞蹈的过程中,是伴随着幼儿学习展示各种动作,来认识音乐,学习舞蹈,从音乐中让幼童获得快乐的最自然的方式。它既能满足幼儿身体活动的需要,同时在参与中能让幼儿对音乐进行探究,通过锻炼其想象能力和联想思维,创造性的进行表演。幼儿舞蹈主要有律动、舞蹈、音乐、游戏等。而社会化是指个体从自然转化为合格社会成员的一种过程,即个体接受和选择社会价值,把社会承认的思想情感行为,内化为个人价值观念,行为目标的过程。幼儿的社会化指的是幼儿在社会环境中初步了解,掌握社会规范,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三至七岁是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对其以后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幼儿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自我意识情感情绪社会交往三个方面,实践表明,韵律活动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四.幼儿舞蹈创编中情感运用存在的问题
1.重视舞蹈创编专业化,轻视幼儿的情感表现
?作为幼儿舞蹈的创编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具有较强的创造性,创造性思维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创作舞蹈的品质。当前在学前教师创编与教学舞蹈的过程中,很多缺乏开放性的思维模式,而作为幼儿舞蹈创编本身的性质,其开放性的思维模式在创作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进行幼儿舞蹈创编时,缺乏足够的想象空间,没有善于发现幼儿在平时生活中一些较为特别的想法,并将其融入到舞蹈创作过程中是当前存在的现实问题。在当前学前教育培养中,对幼师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察的过程中,针对幼儿舞蹈的基础以及幼儿舞蹈的表现进行相关的考察评比占比较大。但是对于幼儿舞蹈创编过程中思维模式的培训较少,这就导致了现如今在幼儿舞蹈创编过程中,很多作品皆为没有结合学前儿童内心的真实情感,以及适合该年龄阶段幼儿的心理特点的幼儿舞蹈,在这其中并未将幼儿的情感表现因素融入到幼儿舞蹈的创编中,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
2.舞蹈创编形式忽视幼儿兴趣
?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生活中从来不缺乏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在日常的幼儿舞蹈创编过程中,缺乏细心观察幼儿的生活,这一现象,是幼师在幼儿舞蹈创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幼儿的生活实际上是非常丰富的,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能够从方方面面展现出该年龄段孩子的天真,以及他们所喜欢乐见的事物。这些原本都可以作为舞蹈创作素材的主要来源。
当前,幼师在舞蹈创作的过程中,大多没有联系幼儿的审美,幼儿的日常行为喜好心理特征,在素材的发现、创作、教学过程中,未将幼儿所感兴趣的各种形式相去结合。缺乏与幼儿的交流和沟通,并未立足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热爱的事物,没有站在幼儿兴趣的视角去发现他们眼中真实的生活点滴。并未注重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对幼童有关各种生理心理活动的积累,没有将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幼儿的兴趣和生活经历加入到创作的素材当中。对幼儿的生活中的喜闻乐见的兴趣爱好并没有深刻的去了解和把握,这就导致幼师在舞蹈创编过程中,无法激发自己内心创作的灵感,没有把握新时代幼儿的心理特点,没有更好的与社会的潮流相结合。
参考文献
[1]齐娟.幼儿舞蹈创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6.
[2]姚赛红.谈幼儿舞蹈教师创编能力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2(24):224.
[3]马艳红.浅谈如何提高教师幼儿舞蹈的创编能力[J].成功(教育),2012(16):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