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读题与审题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3期   作者:邓秀英
[导读] 作为小学阶段的必修科目,数学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对于不少小学生来说也是一道难关
        邓秀英
        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塘囗镇中心小学  广东 阳江  529500
        摘要:作为小学阶段的必修科目,数学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对于不少小学生来说也是一道难关。应用题作为小学数学阶段的必考题型,是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一环,但是很多情况下的应用题教学却不尽如人意。本文从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读题和审题两方面入手,首先简要说明了小学数学应用题读题和审题的重要性,接下来分析了读题和审题的不足之处,最后结合实际,探讨了优化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学生读题审题能力的几种有效策略,希望对小学数学教学有所助益。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应用题;数学教学
        引言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板块,与其他类型的练习题相比,应用题很好的结合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具有多元化、生活化等多种特点。不仅响应了新课改对于综合能力培养的号召,而且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都提出了很高要求。对于数学教师来说,如何教授应用题同样也是一道考验。读题和审题是解答数学习题的关键所在,教师也应当从这两方面入手,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强化学生的读题和审题能力,使学生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数学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读题和审题的重要性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中,读题、审题两种项目相互配合,共同组成了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的基础方式,也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
            读题是学生对于试题的初步印象,也是从试题中搜集获取信心的第一手段。借助于对题干信息的阅读,学生之脑海中逐渐确立题目的考察方向,并且开始主动回顾与之对应的知识和技能。而审题则是对题目更进一步的深入理解。在审题过程中,学生对题干中重要的数学信息进行了梳理与整合,并且对在读题过程中确立的数学知识进行加工,最终形成优化方案,确立解题方法。综合来看,读题和审题结合了语言文字和数学能力两大要素,对学生整理搜集信息的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应用能力都提出了要求,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读题和审题存在的不足
        1、理解能力不高
           无论是读题需要的阅读题干,还是审题当中的搜集数学信息,调动数学知识,都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还未完全成熟,放眼小学数学课堂,不少学生因为阅读理解能力薄弱,在阅读题干的过程中,无法明确题目的考察方向,极大的影响到了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效率,导致应用题训练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2、逻辑思维较差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逻辑思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素养。对于应用题来说,逻辑思维能够帮助学生整理题干中得到的信息,并且辅助学生确立必要的解题手段,是解题中的决定性因素。但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实际教学中,尤其是一些图形、空间排布应用题上,学生经常感到无所适从。一方面是由于抽象图形背后的数学信息较为隐晦,学生无法直接读出;而另一方面很多这样的应用题没有给出图像,需要学生的自主想象,集中凸显出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欠缺。
        3、解题不认真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答中,“粗心大意”是导致学生产生解题错误的主要原因。在面对题目时,小学生不能迅速有效地获取全部的解题信息,在实际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小的矛盾。即使教师积极传授解题方法,但是由于学生并未注意到某些信息,难以形成明确的解题思路,听教师的讲解也如云里雾里;而教师却认为是学生的数学能力不足,继续讲解。削弱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小学数学应用题读题与审题能力的优化策略
        1、锻炼阅读,提高读题能力
           虽然读题过程中必然会应用到阅读能力。但是很多小学教师在开展应用题教学时,却往往忽略了对于阅读能力的训练提升。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应用题来说,解题环节的各个要素都能够在外界环境中得到体现和训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性,在应用题教学期间,做好延伸工作,依靠多种要素共同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优秀的阅读能力是学生在应用题中抓住所需信息的关键,教师必须积极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工作。
           例如在拿到一道应用题后,教师可以采取轮流发言的方式,每次邀请一位同学上台讲述一点从题目中获得的信息,接下来再由其他同学进行补充。通过这样的循环,题干中隐藏的信息一步步变得明确充实起来,教师只需要在最后发挥整合总结的作用,就能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抽出一节课的时间,整理出不同类型的应用题,进行针对性训练。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对于题目内容的认知更加全面,经由多次巩固训练,就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读题能力,避免了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粗心大意、丢失信息等失误。
        2、解构题目,降低理解难度
        不少小学生面对应用题时,往往会一头雾水,不知道这道题考查了哪些内容,或是不知道怎样使用题目中的数据解决问题。在这种困惑中,学生要么放弃了答题,要么胡乱列几个算式,算出一个数字了事。长此以往,学生应用题的解题能力不可能得到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考能力较差,教师不妨采取将题目重新拆分解构的方法,辅助学生解题。
        例如,在五年级学到的分数内容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题目:A店中有150件商品,现将商品的转到B店,使得B店商品数达到了300件,这时A店和另一家C店的商品数总和恰好是B店商品数的,求C店的商品数。这道题目条件层层相扣,教师在讲解时,可以借助图示倒推法,首先写下“B店商品数的=300× =240=A店现有商品数+C店商品数”,接着在“A店现有商品数”下面标明“150×(1-)=100”,C店商品数自然变得明确了。通过这样的图示分解,复杂的应用题明晰可见,学生清楚的看到了审题过程中的思路变化,逐渐养成了出色的思维能力。
        3、抓住细节,锻炼审题思路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经常出现不少隐藏在题目背后的条件。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些条件,题目根本无法求解,这对学生的审题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考验。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需要注重带领学生深入挖掘题目的细节,锻炼学生的审题思路。
            例如这道应用题:一个等腰三角形,周长是20厘米,其中一条边长是4厘米,求另外两条边的长度。学生解答这道题时,很容易理所当然的认为4厘米的边是等腰三角形的腰,得出了4厘米和12厘米的错误答案。教师在讲述这道题时,就需要引导学生注意“三角形”这个细节,三角形两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4厘米的边自然只能作为底边了。学生只有在审题过程中发现每一个细节,联想到对应的数学知识,应用题的解答过程才能游刃有余,解答效率才能得到提升。
        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中从读题和审题两个方面开展应用题教学,不仅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成长发展,而且也培育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响应了新课改的要求。但是,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与日俱进,单一的读题和审题模式已经显现出一些疲态。这要求小学数学教师首先需要更加深入地学习,广泛吸收获取最新的教育动态,加深自己的知识水平,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还需要教师具有充分的耐心,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细心观察学生的情况,基于现状不断改良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更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根基。
        参考文献
         [1]唐菊花. 关于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课程教学与管理云论坛(重庆分会场)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251-2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