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分析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3期   作者:高云兴
[导读]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力度,从而有效的推动了教育教学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高云兴
        山东潍坊临朐县五井小学, 山东 潍坊 262603
        摘要:近年来,我国加大了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力度,从而有效的推动了教育教学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素质教育工作越发的重视。就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来说,所发生的变化并不只是集中表现在教学模式的变化以及教学工具的改变,并且也反映在了教学临安的优化和创新方面。切实的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之中,可以说是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必然发展趋势,但是就现如今实际情况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对于教学模式的创新缺少基本的关注,再加上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彻底的从老旧的教学理念中摆脱出来,往往都只是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开始成绩的提升方面,这样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良好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这篇文章主要围绕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施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希望能够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未来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德育意识
导言:
        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全面实施,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良好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实施不能单纯的对基础知识教学给予关注,并且还需要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的结合实际情况,在教学中运用合理地方式方法来将德育教育加以渗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1 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1.1 学生发展的内在要求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心智发育还没有达到成熟的状态,所以思想极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所以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给予更多的关注。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大范围的推进,在社会经济水平快速提升的形势下,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当前物欲横流的社会现状中,利益第一的价值观在民众的思想中占据着一席之地,所以切实的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工作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从而为国家综合国力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1.2 小学语文课程发展的需要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汉语是发扬和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大都是来自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适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语文教学作为传承传统文化,培养综合人才的一门学科,教师务必要加以重点关注。在实际组织实施教学工作之前,应当充分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方案,充实课程内容,尽可能的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提供良好的保障。在部分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小学教育中并没有专门的设立思想品德课程,语文课程不但担负着基础知识传导的作用,并且还承担着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任务,所以教师在实际组织实施语文教学工作的时候,应当切实的将德育教育加以全面的渗透,这样对于小学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2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不足
2.1 德育渗透意识淡薄
        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往往都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促进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效率方面,而对于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缺少基本的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德育在小学学生的身心发展方面的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如果小学教师对德育教育没有给予必要的关注,那么必然会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一定的限制[3]。
2.2 知识传授与育人方法相割裂
        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实际教学之中的时候,往往会对学生的接受情况有所忽视,最终就会导致德育教育的整体效果较差的不良后果发生的出现。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语文教师如果只是单纯的为学生讲述人生道理,而没有将其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那么学生对于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是无法进行正确的理解的[4]。


3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对策
3.1 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内容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在实际组织实施各项教学活动的时候,应当对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德育教育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合理的渗透,从而将德育教育工作的作用发挥出来。语文课程涉及到的知识具有良好的德育教育作用,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应当严格的遵从德育原则,加大力度全面落实学生德育教育,结合教材内容来选择适合的实际案例来为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理念,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
3.2 在阅读中渗透德育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阅读教学可以说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的指出了,小学阅读教学工作的实施应当充分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各方面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思维模式的正确引导,促使学生自助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从而指导学生在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更好地感受阅读材料所表达的情感,从而做到有所思、有所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加强阅读教学的开展,使德育教育更好地渗透其中。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文章重点内容进行多次阅读,并进行适当的讲解,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认知,将学生的情感以及兴趣充分激发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例如在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七律·长征》这篇课文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对诗词进行阅读,再熟练背诵该课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拓展了爱国教学,告诉学生红军长征的原因是因为李德、王明等人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犯下了“左倾”主义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不得不转移。长征在刚开始的时候没有具体方向,仅仅是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一直到遵义会议上毛主席提出了抗日主张,这才给长征提供了方向。
3.3 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
        所谓课外活动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在课堂之外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弥补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不断提高。一般情况下,时间、空间以及地点等因素对课外活动没有局限性,所以相较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的灵活性更强,教学资源也更加丰富多样,对语文教学成效的提高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对意识形态、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等各个方面具有一定的认识,也是意识形态和三观良好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观察力、创造力、判断力以及想象力都慢慢走向成熟。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大力开展课外活动,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另外,课外活动不仅是学生拓展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有利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大语文教育目标的贯彻与落实。
4 结论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伴随着学生学习语文的全过程,发挥学生在学习德育价值的主体作用,不放过任何一次教学过程渗透德育教育的机会,教师还应充分发挥语文教学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不仅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而且使学生道德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发展成为德才兼备的全面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梅芳.浅析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03):238.
        [2]李国林.新时期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J].科技资讯,2020,18(28):152-154.
        [3]滑小伟.谈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现代化,2019,6(37):254-256.
        [4]杨聪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05):86-87.
        [5]高晓梅.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才智,2013(05):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