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梅花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横陂镇夏阜小学 514421
摘要:当前时期,在展开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时,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以创设情境的形式辅助教学,总的来说,教学情境也确实为增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带来了很多的帮助。因此,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方式进行分析,并且深入探究关于情境的利用策略,以期能够借由情境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质量。
关键字: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情境;创设;利用;分析
引言: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以创设情境的形式展开教学能够更为有效的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在情境当中轻松理解知识、自主探究知识,从而逐步获得更为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便要合理地设计教学情境,结合好教学内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情境教学的价值,以便能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
1 代入生活元素设计情境
代入生活元素设计教学情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也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情境教学的效果,通过代入生活元素设计情境能够激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共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以此为基础自然也能够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到关于平均数的知识点时,教师便可以设计一个趣味性十足的生活情境进行教学:假设妈妈买了8个苹果,将7个苹果给了爸爸,剩下的1个苹果给了同学们,那么这样公平吗?将爸爸得到的苹果再分给你1个,那么现在公平吗?学生自然会认为这样是不公平的,教师便可以再次提问学生怎样分苹果才是公平的,经过思考,学生很容易便可以答出,将爸爸的8个苹果分给自己3个,每人有4个苹果,这样才公平。接下来,教师便可以借此时机顺利代入平均数的概念,通过分苹果的情境也能促使学生认识到平均数的含义,对平均数的相关知识产生更加真切的认知,这样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也是有着极大帮助作用的。
2 合理设计抽象问题情境
数学知识本身便有着极强的抽象性,而这样的抽象性也是增强学生学习难度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时,教师便应当利用好数学知识的抽象性设计情境,将这些抽象知识转化为感性的教学材料,以此来借由情境提升学生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程度、增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基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对新鲜的事物更能够产生好奇心,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抽象问题情境,将知识融合于情境也更易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来说也有着一定的帮助作用。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这样的抽象问题情境:在春游活动当中,班长小明要负责组织春游的相关工作,一共有40名学生参加春游活动,游览车的费用为每人10元,那么花费260元的班费够吗?到了湖边,小明想组织同学们一起钓鱼,每名学生每小时需要花费30元,有4名学生不想参与钓鱼活动,还有12名学生想钓两个小时的鱼,那么在此活动环节当中同学们一共需要花费多少钱钓鱼?这样的问题既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又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好奇心,在以此教学情境进行教学时自然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
3 构建极具思维性的教学情境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一名数学教师在教学时重点关注的教学目标,同时,这也是新课改指导教师所要完成的一项基本教学内容,因此,在实际展开教学时,教师便可以借助有效情境来达成此教学目标,通过构建起极具思维性的教学情境来逐步达成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到圆的周长相关知识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这样一个情境当中:教师组织学生运用工具测量直径为1分米圆形卡纸的周长,并且,学生一边测量要一边观察测量中的问题。A学生发现,用米尺进行测量时圆形卡纸在米尺上滚动了3分米多一点的长度;B学生发现,圆的直径为1分米,圆的周长为3分米;C学生发现,圆的周长是不到3分米,要比3分米短一些。此时,教师便可以提出问题:“那么,这个直径一分米的圆形卡纸周长到底是多少呢?”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1分米、2分米的圆在米尺上滚动一周的视频,并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且再次进行思考和实际操作。通过学生观察和分析之后,学生也能得出答案不一致的原因都有哪些,以此形式进行教学既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运动,又能达到拓展学生思维深度的效果,对学生也能起到更好的辅助作用。
结语: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要切实地结合好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情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发掘学生对教学情境的需求,促使学生能够在情境的引导下更加积极地展开学习活动、获得高效的学习效果。对此,需要教师坚持探究创设情境的有效方式,代入更多学生感兴趣的元素,以便能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吴丽环.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22(08):101-103.
[2]金英.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J].中华少年,2015,11(25):21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