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期   作者:区燕妮
[导读] 小学是个特殊的教育阶段,小学生年龄较小,对很多事情缺乏认知,而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此时,学校和教师以及家长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区燕妮
        广西梧州市藤县藤州镇平政小学 5433300

        摘要:小学是个特殊的教育阶段,小学生年龄较小,对很多事情缺乏认知,而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此时,学校和教师以及家长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小学数学教育在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源于数学自身的学科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开发学生智力。数学教师应当多结合学生的实际问题完善和创新教学方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策略
引言
        当前我国的素质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需要充分地展现出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这与以往教学存在着十分明显的不同,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课堂的中心,学生需要配合教师进行相关的学习,知识是被动进行接收的,学生并没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课堂也并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这导致了学生不能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对于有关的知识只能够进行死记硬背。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1.1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助于帮助学生提升思维品质,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思维的系统性、深刻性、敏锐性,而这既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质、增强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源泉。对于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应当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贯穿到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参与数学习题训练、参加数学综合实践的过程当中多发问、多质疑、多探索,进而逐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1.2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学生解答数学问题时,如果家长或教师帮助学生读题,在读题的过程中,断句、停顿等,就已经帮助学生理解了题意,从而剥夺或削弱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更有甚者,家长对题目进行分析,然后告诉学生做题步骤,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当孩子问家长或教师,这个题目什么意思或这个题目怎么做时,很多家长和教师会认为这是学生喜欢问问题的表现,其实不然,这是学生不想自主思考或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表现,想让家长或教师帮助自己思考,一旦离开了教师和家长的辅导,题目就不会独立解答,可见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具体策略
        2.1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增强学生独立思考意识、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师应当从两个方面入手,努力营造平等的师生关系。

首先,要以互动式教学为载体,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会在教学过程中就具体的数学问题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以便可以及时、准确地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可能存在的诸如理解能力不足、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强、自主探索精神不够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从而提出针对性强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法开展数学学习活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又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目的。其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不将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要充分发挥过程评价在教学评价当中的重要作用,让不同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优势、劣势,以充分调动不同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扬长避短启迪学生的智慧、激活学生的思维,让每一个学生均能够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案,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2.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思维性很强的学科,对于生理和心理发育不够健全的学生而言,很容易对其产生抵触心理,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把学生眼中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这对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几何图形的时候,可以通过课外教学的方式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教师利用室外的大自然和建筑物等不同的形状来加深学生对于不同几何图形的认识,学生通过自己思考探索得到的知识远比教师教授得更加深刻,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课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与课上学习相似的几何图形,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可以使学生对于几何图形的学习不再枯燥和陌生。
        2.3多设计趣味性问题,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小学生年龄较小,对很多事情都有很大的好奇心,那么数学教师就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个特点,多设计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题目,激发学生思维的欲望。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元素,兴趣浓厚的事物来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和小学生喜欢看的一些动画片进行结合,让动画人物陪伴或引导自己学习。对于一些较难的实际问题,教师可以带着孩子一起表演其场景,帮助理解题意,抽象数学模型。例如相遇问题,就可以请两个学生来扮演两辆行驶的汽车,同时相向而行,最后相遇。也可以同桌两个人各拿一块橡皮,以桌子的一边为路线,模拟相遇问题。在理解了题意之后和学生一起建立数学模型,从而解决这个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在自己的具身学习中探究出解题方法,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当前社会发展所必须的能力,只有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可以不断地推陈出新,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学习创新的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在学习思考中发散思维,提高学习质量,为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江南.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思维习惯的策略[J].学苑教育,2020(21):37-38.
[2]吴兴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0(25):55-56.
[3]王克勤.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问题的研究[J].新课程,2020(38):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