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画教学在小学美术课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5期   作者:张博伦
[导读] 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国画方面培养的需求越来越多

        张博伦
        天津生态城南开小学,天津 300450
        摘要: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国画方面培养的需求越来越多。中国画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需要中国人进行传承,但在小学启蒙阶段,国画未能起到启发学生的作用。在现阶段,学生存在对中国画的兴趣较低,对国画技巧的掌握较难,教师对国画教学的意义和教学方法的掌握不足。针对上述情况,我结合自己研究的课题进行论证,设计合理化的国画教学。
        关键词:国画教学 小学美术 方法
一、根据学生学情转变国画教学思路
(一)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的改变
        由于新课改的要求,当前的美术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前提是教育形式的转变,从以前单纯的复制模仿与技法学习,转向自由的表现和开发想象力的创意美术。
        而在中国传统美术的学习中是非常强调临摹的,这是掌握笔墨技巧和造型方法的重要途径,也是传统美术学习的基本内容。虽然这样的方法对于学生掌握笔墨技巧具有重要作用,但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小学美术教学中。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新的美术教育模式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但临摹的教育却与现实相脱节,不会让学生产生对生活的敏感性。过度临摹使作品没有生命力,这种情况依然普遍存在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这样的情况会产生诸多弊病。关于如何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现代美术教育在这个方向上会产生诸多积极的作用。例如绘画写生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与自然,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针对这种情况小学国画教学也应作出相应改变,才能适应新时代对美术教育的要求。
(二)国画教学的新方向
        在当前国画与美术教育的思路都在不断改变,在小学课堂中进行国画教学,也必然要跟随,要跟随当前的情况进行调整。第一,重视国画专业技能的培养。这一方面是中国画传统教学的要求,虽然当前需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国画教学内容进行变革,但不能完全对传统国画教学中有价值的部分进行抛弃。无论形式如何变革,都需要学生运用笔墨在宣纸上进行表现,因此需要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培训。第二,提升学生传统文化方面的素养。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还有现代科技元素的内容越来越多,而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中国画却逐渐衰落。因此可见小学国画教学是极其重要的,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历史知识,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有着重要作用。第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与创造力。在学习中培养学生自由表达的意识,在表现作品时重视对审美感受与创造力的表达。在教学中应当把现代美术教学的方法与国画学习相融合,在国画创作中用西画的方式进行大胆想象与创造,这给予中国画学习赋予了全新的途径。
二、小学国画教学的现状
(一)研究中所发现的问题
        我在研究过程中的调查对象,主要是参与的学生与一线美术教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员,在调查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小学国画教学的问题,总体如下:第一,在美术教学中对国画教学的忽视。经过调查研究,小学国画教学在常规的美术课上总是被忽略,许多课堂中根本没有引进国画课程,很多老师也仅仅是给学生示范,并要求学生临摹,这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第二,部分教师对国画教学的理解不足。在访谈过程中发现部分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开展的是刻板的临摹,因为教师并非是国画专业的,而临摹则比较好掌握。但这反映出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较浅,把临摹作为学习的唯一手段,这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对中国画的理解。第三,未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学生对国画未能有充分的兴趣,与教师选择错误的教学方式,具有紧密关系,很多学生希望教师在讲传统国画课时,能加入一些现代美术教育中轻松的方式,引导学生对中国画课程产生浓厚兴趣。


(二)研究结论
        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对小学美术课堂中开展中国画教学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设计好教育的活动大纲。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授传统水墨技巧为基础,同时加入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游戏环节,调动学生积极性。在小学国画教学中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一方面要掌握好国画的教学技巧,另一方面在课程形式上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兴趣,通过情境教学,使学生体验国画的趣味。
三、对小学国画教学的研究
(一)小学国画教学的目标
        设计小学国画教学的目标,需要以教学大纲为基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美术活动,用独特的方式表达情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对国画的艺术形式有初步认知,了解相关技巧,学习水墨材料的运用,尝试用相关的表现技巧进行创造性活动。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引导学生参加小组活动、艺术评论、创作实践等方法进行表现,提升对国画的兴趣。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使学生通过国画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感受生活与艺术中的美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提升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在个人发展方面培养学生。
(二)小学国画教学的思路
        在小学开展国画教学一定不要墨守成规,要改良教学思路,根据学情设置合适的教学策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国画教学需要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协调,教师要考虑学生是否可以接受老师所教授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与知识。而且教学的策略需要配合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落实,让理论结合实践,既学习专业知识,又能使学生自由发挥。
四、小学国画教学的设计
(一)《丹青戏墨》:国画中的水墨游戏
        本节课的学习主要是对水墨的认知与了解,旨在引导学生欣赏并感悟作品中运用的水墨的浓淡关系,运用所学技能进行表现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本堂课中让学生感受国画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兴趣。在教学中本着学无定法的理念,通过探索发现的形式,展示学生的创作思想,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天分。
(二)《花繁鸟秀》:学会观察与描写
        这一堂课引导的是学生对花鸟画的学习,在学习传统花鸟画的基础上,把现代美术学习的方式融入其中,借助中国画的传统技巧,用现代艺术的思维方法来表现花鸟,创造全新的艺术形式。学生学会通过自己的主观思维,对画面中的景物进行合理安排,按照构图的要求设计画面,同时联想到绘画与生活间的联系。
(三)《诗画一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本课的学习中,把传统的中国画艺术与中国古代文学联系在一起,感受画面中诗与画的联系,了解古代文人创作中所追求的诗画一律。在学习诗的含义与意境的前提下,以水墨的方式来描绘诗的意境,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的情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本堂课实现了多学科的融合,既有古代诗词的赏析,又有中国画技巧的学习,使得两者之间的功效合力发挥作用,在文学方面也提升了学生的素养。
(四)《墨彩乡情》:把水墨语言与色彩表现相结合
        这一课指导学生运用水墨技巧,尝试对景物的写生,把水墨语言与生活结合起来,用彩墨表现自己热爱的家乡,以绘画寄托对家乡的情感。学生在国画创作中领略了中国画中概括写意的特点,把墨彩与意境结合起来,大胆的发挥自己在艺术中的天趣。同时在艺术创作中,小学生具有独特的稚拙感,而这种感觉与国画水墨韵味的碰撞产生了全新的效果。
结论
        中国画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结晶,也是中国文化重要的载体,现在在新时代的发展中依然具有自己的独特地位,是中国人文化自信的重要部分。作为教师,我们要紧随时代步伐,承担引导学生传承中国艺术的责任,顺应时代要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创新。对当前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但是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也是对国画教育普及的需要,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传播艺术,发扬中华文化。作者简介:张博伦(1992.8-),男,汉族,河北省邢台市人,单位:天津生态城南开小学,硕士学位,小学美术教师,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美术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