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建构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5期   作者:任超
[导读] 在我国素质教育已经提出了多年,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和学生来说素质教育都是一个新的挑战和机遇,

        任超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第一中学 编码:251700
        摘要:在我国素质教育已经提出了多年,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和学生来说素质教育都是一个新的挑战和机遇,教师在课堂上所要讲授的知识越来越多,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之上所要学习的知识也是逐渐增多,如此一来,学生学习的效率就必须提高,这样才能符合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和学生的发展需要。本文将从高中地理这门学科对学生认知结构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思维;地理学科;认知结构
一、引言
        高中地理教学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培养思维习惯,能够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将思维不再单一化,而是能够让学生放射性的思考问题,把问题具体化。它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
二、思维导图
        很多学生在做笔记时,经常会使用到思维导图,尽管学生对思维导图的理解并不深刻,但是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之中发现思维导图对记忆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思维导图也叫作心智图,它通过语言、符号和图片进行展现。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将零碎的知识构建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把知识点用图形框架的形式一一展现出来,这种过程对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也有所帮助。同时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工具,能够锻炼学生的大脑,有很多学生会把知识点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标注,甚至用线条或者符号进行区分,这都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认知结构和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完整的学习体系。
三、相关策略
        如何建构学生的认知结构是所有教育学家所关注的一个问题。对于地理这门学科来讲,认知结构也是地理教师所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在不断的研究探索中,广大的教育者提出了很多策略,本文主要立足地理问题,来探讨认知结构具体的教学策略。
(一)思维导图的设计
        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有意的引导学生能够运用思维导图的模式,让学生能够分辨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例如:在讲授《城市历史景观》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把教学内容进行新的整合。开课前需要让学生明确城市的历史景观和景观特色有哪些,保护城市景观的意义是什么。把这些小的知识点构建出来后,让学生形成一个较为大而深并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对这节课的教学提供借鉴。
(二)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构建知识的脉络体系
        地理教学的教学意义是让学生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根据具体问题做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不能脱离实际进行授课。第二方面,地理的学习也是锻炼学生的逻辑能力,可以运用已学的知识,掌握知识中的因果关系,对知识可以用简明的话语进行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关系,这样学生就更容易发现自己不明白的知识点有哪些,并且可以及时的巩固。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知识脉络,把所有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

当学生的头脑中不断的形成一个知识脉络时,学生对于思考问题也就具有了完整性,并且可以通过一个问题发散的想到多种解决方法,也能举一反三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最终学生会形成自己的独特思维模式来学习地理这门学科。例如教师在讲解《罗讷河》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书本上的文字描述内容转换为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现出来。这个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并且也能去繁化简,让学生更容易提炼知识点。
(三)利用思维导图,增强学生认知
        思维导图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并且在学生构建思维导图时,也可以增强他的记忆力,理解力和强化学生的运用能力,从而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有一个质的飞跃。当学习效率有所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幅度提升学生学习,也不会觉得是枯燥和无味的,反而是轻松并且充满乐趣的。思维导图不仅仅可以运用在地理课程的学习中,也可以适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它能够改善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处理信息,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学到实际问题的具体解决过程。[1]教师帮助学生在构建知识体系中,学生也能够把握基础知识,并且形成最基本的地理学习能力。学生的综合思维也能不断的提高,将地理知识可以运用到未来的生活学习之中。
四、思维导图的创作
        思维导图是从一个点开始向四周进行扩散,整个结构就像是一个树干,四边全是树枝一样。传统的地理教学往往是线性记录方式,而思维导图使用的却是多层次的记录方式。把核心知识写到中间,然后逐渐向四周扩散,能凸显出核心主题,并且能够一目了然的看到与之相关的知识点。在建构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用大量的符号,图像和不一样的颜色,对笔记进行整理,不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觉,并且也会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
        在开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好一张白纸,在中心位置写上中心关键词,周围留出空白的地方,教师和学生开始讨论关于中心词有哪些相关的主题。例如:分布影响或者原因等等,学生根据主题得到此题之后,再进行二级或者三级的字题目的关键词的描写。[2]学生完成后可以相互之间交流,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成果,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教师也把课堂还到了学生的手中,同时也符合新课改提出的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学习是需要让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每一张的图纸对应的是一个主题,这样才能凸显出导图的主体性,也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第二,每一张导图它的主干不要超过7个小主题,每一个子主题都需要有一个关键词,而不是用一大段话进行描述,第三,教师在书写关键词的时候,尽量的选用通俗易懂的词语进行表达,不要书写较为难懂的专业词语,描述的主题尽量采用不同的分支线划分。
结束语:思维导图的基本内涵和基本价值在于能够让学生具有放射性的思维。在实际教学中,思维能力如果只是在短暂的45分钟的课堂之上进行培养的话,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更长时间的训练才能体现出价值。教师在进行思维导图的教学时,也要把学科特色和思维导图相互结合到一起,使学生能够更方便的观察和记忆。结合到地理这门学科的学习,利用思维导图把地理知识点给学生剖析出来,注重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的构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傅刚."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29-30.
[2] 刘大力."高中生物教学中思维导图教学策略的构建与应用研究."华夏教师.(2020):90-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