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可亮
身份证37132719860207****,山东 临沂 276000
摘要:目前,我国的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地基施工和桩基施工作为建筑工程重要部分,直接关系到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安全,加强施工技术管控能够保证工程质量。基于此,论文简单阐述了地基和桩基的地位,分析了地基和桩基施工难点及其施工技术。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桩基础;施工技术
引言
建筑工程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近些年来,我国建筑工程土建施工过程中不断引入高新技术,同时也在不断加大在建筑施工中的投资,由此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的进一步发展。当前我国建筑工程再一次迎来了全新的变革时期,该时期的变革要紧跟先进技术的不乏,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逐渐转变核心所在,将建筑产业进行全面的更新升级。同时还需要对建筑企业进行管理,推动建筑行业向着智慧绿色的方向实现转型。新技术、新的管理体制的实现都是建筑工程转型的关键所在,其中BIM、大数据、智能化等的快速发展也将会对建筑行业产生极大的影响,在此过程中要打破传统建筑工程的壁垒,实现交流开放,在合作的过程中实现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
1建筑工程桩基础技术相关概述
桩基础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的一部分。建筑工程的施工环境比较复杂,桩基础的应用可以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减小建筑结构的变形和偏移等情况。在建筑桩基础施工中,每根桩体都需要嵌入地基深部,利用桩体与土层的相互作用,确保建筑的稳定。施工前,需要根据地质条件和建筑的建设需求对桩基础的类型进行选取,然后进行桩位放线测量,最后进行桩基施工。
2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要点研究
2.1施工工艺流程
科技馆工程钻孔灌注桩主要施工工艺流程如下:测量定位→护筒埋设→设备安装定位→钻进成孔→第一次清孔→安装钢筋笼→下导管及第二次清孔→砼灌注→砼养护。测量定位根据控制点用GPS定位仪定位、水准仪测量测量桩位高程;护筒采用厚5mm钢板制作,其内径比桩身设计直径长100~200mm,护筒就位后,用黏土充填夯实;钻机安装偏差不得超过10mm,开钻前须检查机械性能,砂石泵等泥浆循环设备安装必须稳固;钻孔采用龙门式三翼合金钻头钻进,在确认持力层岩性符合设计要求时,继续钻进不小于2倍桩径的深度,孔深符合要求后,停止加压,采用慢转速、大泵量进行第一次清孔;钢筋笼制作按设计图纸进行,制作偏差应符合规程规范及设计要求,钢筋笼采用吊车吊放;安装灌注导管前,必须对每节导管进行详细检查,并做导管密封水压实验和抗拉实验,符合要求后才能下入;砼灌注前,利用灌注导管进行第二次清孔;砼灌注采用商品砼,设计要求砼强度为水下C35,坍落度为180~220mm,砼灌注过程中,常测砼上升高度,适时提升和拆卸导管,导管埋深控制在2~6m,严禁将导管底端提出砼面;浇筑完成后按要求进行养护。
2.2搅拌桩地基施工
搅拌桩地基施工多见于土壤和砂石土质中,这类土质含水量少。搅拌桩地基施工主要有干法施工和湿法施工2种方法。干法施工多使用粉体喷搅方法,湿法施工多采用深层搅拌方法。要根据施工现场条件以及土质特点合理选择施工方式。在搅拌混凝土前,提前对现场进行清洁和平整工作,同时需要将搅拌机设备调平处理。严格检查施工安全措施以及设备运行状态,确定无异常情况可以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搅拌机通过旋转机身叶片以及设备重力,设定0.35~0.75m/min缓慢下沉,达到设计深度。然后,按照0.30~0.50m/min速度缓慢提升搅拌机。将混凝土压入地底。
搅拌机不停搅拌,让混凝土和软土充分混合,至搅拌机上升至地面高度。加固体呈现出8字结构,加固体纵向长度为1.3m,横向长度为0.8m,加固体之间保持2m距离。搅拌桩地基施工要求桩基垂直度误差控制在1°以内,位置误差控制在0.05m。完成注浆施工后需要清洗搅拌机管道。此外,施工过程中有时还会造成搅拌机停运,出现这种情况时要求暂停时间要超过3h后,才能进行清洗。
2.3开挖作业环节
在开挖作业环节,最为重要的就是在结合桩基础特点的条件下对开挖方式进行合理的选择。针对亚黏土或淤泥,通常是利用铁镐或铁锹等工具进行人工开挖处理;针对风化岩石层,则可以利用风钻打眼爆破的方式进行施工。如果桩基相对较大,则要进行混凝土护臂施工,同时确保壁厚尺度在20~25cm之间。在桩基灌注施工时,要确保灌注高度保持在1m左右,并且严格按照随挖随护的方式开展施工。在桩孔开挖结束后,则要结合施工方案开展混凝土浇筑施工,并对实际浇筑情况进行仔细的观察,避免桩孔出现返浆现象而降低实际施工质量。
2.4静力压桩技术简要分析
所谓静力压桩技术主要指的是借助静力的作用来对重型的机械以及桩自重进行合理的配置,同时在此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反作用来使预制桩能够深入到土体内部,由此来实现桩基础施工的最终目的。根据建筑工程土建施工过程中的具体施工成效而言,静力压桩技术具备较强的承载力,同时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性能也比较好,其应用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建筑工程土建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水平,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不必要损失的出现。但静力压桩技术同样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主要体现在其适用范围的限制,静力压桩技术的应用情况仅仅是土质比较松软的建筑工程土建施工区域,土质较硬的区域使用该技术很可能会破坏当地土层的结构,对土体产生极大的负面。以上所介绍的振动沉桩技术以及静力压桩技术是桩基础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种技术,当前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过程中的应用范围很广,针对其优缺点需要进行合适方法的选择。
2.5冲孔灌注桩施工
在桩基础施工中,采取冲孔灌注桩施工,能够有效适应地层变化,无需进行接柱。施工过程安静,振动噪声小,缺点在于施工工序多,施工进度缓慢。施工后需要一定养护期,不能立刻荷载。施工前需要提前进行放样、制备泥浆等工作。施工期间需要保证桩机稳定,从小冲程密击,锤高度为0.4~0.6m。同时需要及时增加片石、护壁等。冲进时需要注意进行地质勘察,根据泥浆补给情况对冲进速度进行控制。当进入持力层后,冲进10cm要进行清孔取样,鉴定岩样,确定持力层。完成终孔后对孔深、孔径、垂直度、沉渣厚度等要进行检查,达到合格标准后才进行钢筋笼放置。浇筑混凝土前再次进行清孔,保证泥浆性能满足设计要求,沉渣厚度控制在5cm内,孔底50cm下泥浆比重≤1.25,含砂率≤8%,黏度≤28s。结束清孔后,需要尽快进行混凝土的灌注,要求间隔时间控制在30min内。严格按照各项指标进行施工,可有效控制施工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要保障建筑具有理想的施工质量,确保建筑的安全使用期限得到科学的延长,则要对建筑施工中的桩基础施工技术进行合理的选择与科学的应用。在开展桩基础施工技术时,不仅要求施工企业充分掌握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点,还要重视施工管理制度的科学建立与有效完善,确保各项施工方案符合建筑桩基础施工的实际特点。同时,还要严格落实桩基础施工的质量监管,对施工人员积极开展技能培训,保障桩基础施工操作的专业性与规范性,为桩基础整体施工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保障,由此从本质上提升建筑使用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推动建筑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殿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20(1):120-121.
[2]杨爱娟.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19(02):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