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崇洋
身份证37132719860904****,山东 临沂 276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建筑工程快速发展,高层、超高层建筑越来越普遍,对建筑基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桩基础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的关键部分,桩基础施工能有效地提高建筑基础的承载力,解决地基承载力问题,控制地基变形,提高建筑抗震性能,提升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桩基础施工在建筑工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桩基础形式受建筑结构、地质条件、施工技术等多方面的影响,在具体工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桩基础形式,以确保建筑工程整体的质量和安全。
关键词: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技术
引言
在现代化发展不断加快的过程中,我国国民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的契机,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今天,积极提高行业竞争力。建筑行业的发展亦是如此,在当前的市场中建筑行业所呈现的局面十分严峻,要想在科技全球化的时代下快速发展,就必须要合理的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大对建筑工程土建施工质量的提升。在此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增强建筑工程的使用性能,以此来提升住户的满意度,促进建筑行业向着可持续发展迈进。以下就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桩基础计数进行实际的应用情况进行探讨。
1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和桩基基础的地位
在建筑工程中,地基基础是工程的基础,施工效果会直接影响工程稳定性,需要施工单位高度重视。地基在建筑结构中负责承担建筑整体重量以及传重压力。尤其是高层建筑,自重压力大,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如果不能分流受力,容易导致建筑倾斜甚至倒塌的事故。在施工期间需要加强对地基的管理,为后续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一般情况下,地基施工可以分为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人工地基施工成本高,施工周期长。天然地基主要是具备岩石结构的地区,在施工期间,不需要进行加固施工,岩石强度基本满足分流实力需求。但是,由于作业面积小,往往还需要利用人工地基施工进行加固处理。桩基础在建筑施工中也十分重要,需要在施工范围内找到最佳成桩位置。在桩孔内填充合适比例的拌和材料,从而起到加固建筑结构的作用。在桩基结构中,主要包括承台结构和基础桩结构。基础桩结构常见于固定成桩结构,承台结构稳定机械,改善成桩质量。在施工区域进行桩基础施工能够优化土壤结构,让土壤结构达到设计强度标准,从而提高建筑结构综合性能。如今我国土地可用面积不断缩减,建筑工程高度逐渐上升。很多建筑工程需要在复杂的环境中施工,对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桩基础施工能够改善基础作业环境,达到施工要求。如软土地基施工,采取桩基础施工,能够显著提高基础结构强度,推动建筑施工顺利进行。
2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2.1桩基础选型和适用条件
桩基础的桩型和成桩工艺应根据建筑结构类型、荷载性质、桩的使用功能、穿越土层、桩端持力层、地下水位、施工设备、施工环境、施工经验、制桩材料供应条件等,按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的原则综合选择。例如,对于框架-核心筒等荷载分布很不均匀的桩筏基础,宜选择基桩尺寸和承载力可调性较大的桩型和工艺;挤土沉管灌注桩用于淤泥和淤泥质土层时,应局限于多层住宅桩基;在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以上的地区,不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和预应力混凝土空芯方桩等。
2.2人工挖桩施工技术
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将钻挖机和人工施工作业相结合进行桩基施工,不但能充分利用机械设备,还可以确保开挖深度符合要求,从而使桩基嵌入深度更加精确。同时,在桩孔调整中不需要使用泥浆,因此,施工过程不会对周边的环境产生太大的影响,有一定的环保性。
应用这一技术时,对选择的钻孔设备有较高的要求,需要钻孔设备通过压力分层锚使螺栓均匀平稳地受力,以达到分散施工压力的结果,使钻孔工作效率更高,并且具有保护孔壁的作用,最终达到低成本、提高高效率的目标。
2.3桩基础的选择、断桩的处理
桩基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承载力有直接的影响,需要我们选择合适尺寸的桩基础,提高桩基的承载力。工作人员对桩基础的选择过程中需要考虑整体的经济性和实用性,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同时还要考虑环境的保护,采用静压式的预制桩,最大程度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施工实际操作简单、安全。另外,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断桩的问题,桩基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产生断桩的现象,比如桩倾斜过大造成桩面受力不均衡,导致部分受力过大的桩面发生断裂。首先,设计人员要对桩基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保障桩基承载力符合施工的实际需求,在设计之前进行全面准确的测量,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对桩位距离进行合理设计,对于桩距较小的桩基柱采用钻孔机进行钻孔,再进行植桩和沉降。然后,桩基础施工中发现桩倾斜的情况要采用针对性的处理,采用局部开挖后用千斤顶纠偏复合位法进行纠正。最后,对于断桩要迅速的提出钢筋笼,重新钻孔,将孔内的杂物进行清理重新下钢筋笼和灌桩。
2.4强夯地基施工
在建筑工程中,使用强夯地基施工多见于粉土、砂土等松软性质的土地中,通过添加大颗粒材料强夯,能够构建稳定的地基结构。在强夯施工中,要提前进行强夯试验,观察在强夯过程中振动频率是否会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若对附近建筑物产生影响,还需要加强减振处理,保护建筑结构稳定。强夯地基施工前对场地进行清理,保证场地平整,便于储存强夯施工设备。另外,要合理选择强夯地点,需要和附近建筑物保持15m距离。若距离不足,需要设置隔振沟带。建立隔振沟带需要将强夯地带包围起来,沟深度超过建筑物深度。准备强夯设备的同时,要做好安全防护。保证强夯施工期间,起重臂杆不会发生偏移,钢丝绳不会发生摇摆。强夯施工严格按照设计数据进行施工,达到强夯深度附近,要使用水准仪进行测量。夯击后及时回填土质,保证强夯地基下沉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强夯过程中务必保证夯锤垂直落下,避免夯坑偏移。在软湿土质条件下施工,还需要设置排水沟,然后才能进行强夯施工。
2.5灌注混凝土
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要从漏斗口边侧将混凝土灌入导管内,不可一次放满。拔管时,要准确测量和计算导管埋深后方可拔管。导管埋深不得大于6m,且不得小于2m。混凝土面快到钢筋笼下端时,为防止钢筋笼上浮,当混凝土面接近和初入钢筋笼时,应保持较大的导管埋深,放慢浇筑速度,当混凝土面进入钢筋笼后,应适当提升导管,减小埋深(不得少于2.0m),以增加钢筋笼在导管底口下的埋置深度。混凝土浇筑到和距桩顶距5m时,可以不再提升导管,待混凝土浇筑到设计标高后一次性拔出。混凝土浇筑至桩顶时,应保证浇筑的桩顶表高高于设计标高0.8m,以确保凿除桩顶伏浆后的混凝土桩身设计强度符合要求。最后一次拔管时,需要确保导管缓慢拔出,以此防止孔内上部的泥浆被压入桩中。
结语
本文中对于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在此过程中具体的分析了该技术的应用情况以及作用效果。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对于桩基础技术的研究将会一步深入,并完善该技术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潇.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化工管理,2020(15):167-168.
[2]时超.试析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9(09):145.
[3]彭景林.试析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应用[J].西部资源,2019(01):66-67.
[4]赵小磊.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应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2):232.
[5]漆妮.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应用[J].居舍,2018(3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