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洪涛
身份证号:11022719801126****
摘要: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应用具有耗时短、节约成本和耗能低的特点,对提升建筑工程质量与效率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经过不断改革创新,不断优化操作技能和步骤,与实际建筑施工相结合,为提升建筑价值提供良好条件。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装配式建筑;安装技术
引言
目前,影响我国装配式建筑技术质量因素有很多,这些问题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极大的影响到了我国建筑企业施工工作开展,同时更直接影响到日后使用安全性,所以,责任重于泰山,理应得到全社会关注。如果想要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就必须从社会大环境、企业内部及零件制造商着手改善施工等问题,只有三个方面加强合作,那么才能达到更令人满意的建设效果,才能提高建筑可靠性、稳定性,确保建筑物无任何质量问题出现,杜绝各种安全技术等问题出现。
1装配式建筑施工所存在的问题
1.1施工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装配式建筑施工方式是一种独创性技术,这种施工技术相比传统建筑最大优势在于施工作业更灵活、便捷、造价低等,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凭借这些优点使该技术获得了很大运用,成为当前新崛起的建筑施工方式之一。但是,由于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水平还比较有限,存在一定滞后性。导致在很多管理上存在一定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不同城市的装配式施工标准并不完全一致,因而,很难实现高度统一。有部分企业为了节约资金,缩短时间,而只重视安装效率,不重视安装质量,由此,就比较容易引起安装施工问题,埋下了安全隐患。其次,因为装配式建筑施工很多小零件,都是需要定制制造,而由于制造公司工艺不成熟等,所以,导致很多小零件被生产出来之后,无法满足使用。同时更引起很多安全隐患,同时由于施工标准存在一定差异,建筑的构建种类繁琐,而给操作施工增加了很多难度。
1.2材料选择上的问题
在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建筑材料费用占到了整个工程费用绝大部分,然而,在现实操作的过程中在,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为了进一步提高公司利润,而会使用许多不同种类建筑材料,值得一提,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材料的技术参数,很难满足当前生产装配上的标准。从采购验收情况来看,目前很多施工管理人员,在现场验收材料的过程中,仅仅通过肉眼观察、触摸灯方式来验收材料,而没有使用专业的技术工具来进行验收。由此,导致很多劣质的不合格的材料无法辨认出来。这也导致后续施工建成后遗留下许多安全隐患,容易引起安全事故。这是因为,很多建筑建成之后,短期内不会出现安全上的问题,但是,随着年月流逝,外部因素影响(温度与水汽影响),而导致一部分建筑材料出现结构使用问题,在这个时候就会导致建筑出现开裂的情况出现,这便会导致建筑使用安全性降低,更容易导致安全事故出现。
1.3建筑施工中的问题
综合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来看,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要明显优于传统建筑施工技术,特别是装配式施工方式更加方便,同时在许多关键的施工环节当中,更要灵活、简单得多。但是,由于安装简单,操作简便,这也反而使之成为施工中存在偷工减料的主要原因。结合目前情况来看,很多施工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根据自身施工经验来进行施工,因而,导致施工操作变得很随意,诸如说:对预制板当中的螺栓距离没有根据相关要求进行安装等,因而,比较容易引起安装施工问题。再有就是,有部分施工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根据施工要求做好施工防水处理,继而,到孩子一部分结构容易出现裂缝,当雨水渗入到裂缝后,就会造成钢筋被腐蚀的情况出现,这也会造成很多安全隐患出现。
2预制钢筋混凝土装配式构件安装技术?
2.1装配式建筑预制剪力墙施工技术的应用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为提高建筑施工质量与抗震能力等,必须保证各部件之间连接处的稳固性。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规格,对连接处的螺丝进行安装与拼接,以保证预制构件连接处之间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在安装预制构件过程中,需要注意在下层板内预留插入钢筋的地方,并将其逐渐深入插进,与预设的螺栓孔结合。施工人员事先将泥浆灌入螺栓孔中,然后,再用相符合的螺栓加以紧固,形成一个整体。此外,还要确定重心位置,在此处设置剪力墙连接螺栓,突显剪力墙的稳定性,有利于开展后续施工作业。
2.2预制构件吊装技术应用
2.2.1构件装配式建筑施工分析制度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发挥自身职责,以保证施工工作顺利进行。相关工作要根据具体情况定制完善健全的施工分析制度,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结合吊装构件的数量和编号,按照科学有效的操作方式开展工作。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管理者要全面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与解决办法,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与认知度。
2.2.2 预制构件吊装技术辅助起重装置施工
预制构件体积比较庞大,在运输过程中对塔吊等起重装置的应用具有很高要求。预制构件加工前,工作人员要明确辅助杆件和结构连接点之间的方位,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展开交底操作。需将螺栓预埋到合适的位置,以保证塔吊操作的稳定性。工作人员利用水平方向转动操作,实现结构物之间的充分链接,确保安装操作的可行性。
2.3预制叠合板安装技术的应用
作为装配式建筑施工环节中的重要技术手段,预制叠合板安装技术使用频率非常高。预制叠合板实际安装过程中,工作人员通常会将叠合板与作业层之间的距离控制在 30cm,然后,根据具体施工需求与特点,适当调整叠合板的安装方向,从而确定准确方位。为保证叠合板不受损坏,需对叠合板进行保护,以免出现材料消耗情况。工作人员根据吊板的实际特点选择合理的预制吊板安装方式。为了保证吊板之间的紧密性与稳定性,通常选择模数化吊装方式。在叠合板安装过程中,底部位置要增加临时支架,以保证叠合板的稳定性。直到吊装完成后才可将临时支架拆除。叠合板安装会按照层次依次进行,当其中一层安装完毕,可利用混凝土浇灌施工。工作人员要重视混凝土结构的保养处理,定期养护以增强结构的稳固性,以免混凝土出现裂缝。
2.4预制柱、预制梁的生产与制造技术
在施工前,预制构件被大量生产加工而成,预制构件生产与加工效率直接影响整个工程进度。决定预制构件生产效率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1)预制构件生产设备。预制构件生产设备种类繁多,由于不同加工设备的生产效率不一样,设备自身生产效率直接影响预制构件的供应量与时间。预制构件生产原料对生产效率也有一定影响。(2)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我国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针对预制构件柱、梁的生产环节仍需人工操作,需要处理好预制板与梁之间的距离。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构件成品的生产时间。在预制柱具体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清理预制柱模具,以免由于模具本身杂质的存在影响建筑质量,然后再将模具固定。安装预埋件的同时要对侧模具进行封闭固定。另外,要浇筑混凝土并对其中不平整区域进行处理。
结束语
装配式建筑主要指施工单位在施工前生产一大批施工配件,然后再运输到施工工地,由现场施工人员按照组装说明组装成整体的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式建筑存在很大差异性,此种建筑施工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参与其中,在施工中按照施工计划控制好施工模板,控制现场施工人员的安装步骤,从而生成新的建筑。
参考文献
[1]王鹏翔.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 ,2020,39(16):147-148.
[2] 王振华 .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J]. 建材发展导向(上),2020,18(6):301.
[3] 陈云 .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J]. 建材与装饰 ,2020(17):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