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
江苏中源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镇江市 邮编;212000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背景下,公路工程项目数量不断增加,为城市构建完善的交通网络。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不同地区地质结构不同,需要施工企业应重视路基路面施工,并且根据地质结构的不同,采用科学合理的压实施工技术,从而提高路基路面的压实度。本文围绕公路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展开讨论,为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基路面;压实技术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私家车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多,城市的车流量相对较大,交通压力亟需缓解。因此,城市道路的质量水平以及使用寿命就尤为重要了,在道路工程的施工建设中,道路的使用寿命与施工技术联系十分密切。合理有效的施工方法可以大大延缓城市道路的使用寿命。因此,加强压实技术,可以提高道路的稳定性,加强道路的使用效率。
1市政道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技术原理
首先,分析揉搓力作用。市政道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使用揉搓力租用,该作用来自于碾压轮的柔性碾压。在压实施工好,保证揉搓力的有效性,就能够保证轮胎与路面土壤在密闭的空间内进行接触,使二者之间产生相互揉搓的效果,确保压实施工质量。其次,分析冲击力作用。压路机的主要作用是冲击,利用该冲击力作用进行压实施工时,当压路机对路面的凸角进行压实施工时,其非圆压轮能够利用瞬间坠落的冲击力作用,即利用自由落体冲击作用形成巨大的压力波。在压力波的作用下,路基路面处于动态作用中,凸角处的能力就会向周围散开,这样能够获得较好的压实效果。再次,静态压力作用在路基路面压实施工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在静态压力的作用下,土壤颗粒之间能够保持非常靠近的状态,从而使土壤有良好的密实度;但静态压力的租用效果有限,无法达到预期的压实效果,但如果静态压力过大,又会破坏土壤的表层结构,需要确保使用的合理性。此外,对路基路面压实技术中的震动力作用进行分析。振动力作用是在连续高频冲击载荷作用下产生。压路机的震动频率一般在20~50Hz,利用震动载荷促使土壤颗粒受到高频振动作用,可消除颗粒之间的内部摩擦作用;压路机自身的重量会产生静态压力,促使土壤形成一定的剪切应力和压应力,能够促使土壤颗粒重新排列,小颗粒就会在这样的情况下进入到大颗粒之间的缝隙中,从而排除土壤多余的水分和空气,可保证压实效果。
2市政道路施工中路基路面压实技术的表现形式
2.1滚压压实技术
滚压压实技术是通过借助机械滚轮自身的压力,实现对路基路面压实的目的。当机械滚轮在工作时,其可有效的碾压路面中形成颗粒状的土壤,从而增强土壤结构的密实程度,进而是路面的坚实程度满足设计要求,降低变形问题在路面中出现概率。此外,通过使用液压压实技术,摩擦力在土层之间的作用可以显著降低,缩减土壤之间的缝隙,进而使路基路面得到充分的压实。需要注意的是,施工单位要根据施工要求严格的控制碾压次数与速度,以免影响最终的施工效果。
2.2振动压实技术
振动压实技术是市政道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处理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处理技术,其在实际的应用中,往往需要借助于压路机振动器的高频运动来实现的。压路机振动器的高频运动使得路基路面土层之间的摩擦力大大缩小,在压实处理过程中,土层小颗粒逐步嵌入大颗粒之中,实现了空隙填补,使得路基路面的压实效果更好,为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振动压实处理技术在应用中耗时短、频率大,在砂砾土等黏性土质中,其压实处理效果最为理想。
2.3夯实技术
在开展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夯实技术在施工中所发挥的作用十分重要。通过使用重力锤来锤击路面,有助于使路面的强度得到明显提高,同时也可提升市政道路中路基结构的稳定程度,为后续施工可以顺利实施起到坚实的促进作用。
3市政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要点
3.1加强对施工材料的质量把控
严把材料质量关是保证路基路面压实效果的前提,要根据施工情况选择相适应的材料,从符合资质要求的供应商中采购高质量材料,进场时加强质量控制,以抽检的方式掌握各批次材料情况,避免低劣材料被应用于施工中。市政道路建设中若遇到地质条件欠佳的土壤层,必须将该部分彻底挖掘干净,否则将混入施工材料中,影响材料性能,且不利于后续碾压作业。经过土壤开挖处理后,可换填具有较高强度的材料,改善底层质量不良的问题。部分市政道路项目填筑作业选择的是复合材料,更要加强质量控制,各类原材料的质量、配比、拌和方式等都要满足要求,确保此类材料在经过压实处理后具有较好的性能表现,可通过配比试验的方式调整工艺参数,且要高度注重水泥等关键材料的质量控制,其用量要在合理范围内,否则会出现强度不足等问题;若选用沥青混合料,除了确保沥青等原材料的质量外,还需注重对施工温度的控制,体现在材料拌和、摊铺、压实等环节,各阶段温度要维持在合理区间内。
3.2控制含水量
含水量是衡量压实效果的重要参数,含水量越大,其路基路面的密实度越低,压实处理效果越不理想。一般情况下,市政道路工程中,含水量指标维持在2%以内最佳,只有含水量达到此标准,方能保证路基路面的压实处理效果。如果含水量在2%上,压实处理不到位,没有达到工程施工的质量标准与要求,路基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就会不足,有时甚至会导致路面弹簧土等现象的发生。如果要将含水量控制在2%以下,其碾压处理的难度更大,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往往难以保障压实效果。因此,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将土壤含水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以内,并做好含水量检测等。
3.3控制路基路面的填料质量
市政道路施工中填料的控制是否严格、有效,将会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所以,在施工开始前,施工单位要指派专业人员完成施工材料的采购工作,并对施工材料的入场情况进行复验,任何存在质量瑕疵的施工原材料均不得进入施工现场。另外,为了保证市政道路工程可以在工期要求内完成,所采购的施工原材料必须要在指定日期前交付给施工单位,确保施工可以有序开展。在对施工原材料进行管理时,施工单位要对填料的存储予以关注,注重做好防潮防水措施。在配置填料时,施工单位要按照设计要求完成填料的配置工作,确保最终的路基路面性能满足市政道路的使用要求。
3.4控制好结构层的均匀性
在评价市政道路工程结构是否具有较好的均匀性时,通常将路面压实施工效果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通过对实际工程的分析可知,路基结构层内体板发挥的作用大小,能够决定路基路面的稳定性。如果是粉性土质,那么其抗水的冲刷作用和抗腐蚀作用比较一般,因此需要对整体板体性以及路基路面压实度进行有效调整,保证其施工质量,这样才能保证路基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并且有效隔离地表水和地下水。如果在施工中遇到路基局部区域强度不满足工程质量需要的情况,就可能影响整个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在实际施工中,结构层施工需要在宽度上预留出一定的余地,保证道路断面同样具有良好的工作状态,确保路肩与路面能够进行有效衔接。只有保证路基路面结构层的均匀性,才能够确保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交通产业是我们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在社会进步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很多层面上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市政道路面临速度、行驶密度等压力,必须在不断提高自己路基建设质量的前提下保证行车安全,这就要求施工单位能够做好填充控制、材料控制、压实作业质量、含水量等相关方面的管理。
[ 1] 鲍明.市政道路工程中路基路面压实技术研究[J].智能城市,2019,5(11):101-102.
[2] 王苏豫.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应用浅析[J].门窗,2019(04):60-61.
[3] 刘泽鑫,谢咸颂.市政道桥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技术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42(02):51+53.
[4] 孙志强.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应用浅析[J].四川建材,2019,45(02):248+251.
[5] 张军.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路基路面压实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04):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