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芸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南昌铁路工程有限公司 江西省南昌市 330000
摘要:以高层建筑为例,对墙体结构受力钢筋间距与板筋保护层厚度控制的重要性为基础理论,重点分析了对保护层厚度控制的作用,结合具体工程案例,开展QC质量小组分析法,就实际项目墙体受力钢筋间距与板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炼出针对性的解决和控制措施,旨在为优化高层建筑墙体结构施工质量,提升高层建筑整体施工效率提供坚实理论基础。
关键词:高层建筑墙体;受力钢筋;板筋;保护层厚度;措施
0引言
对于高层建筑墙体钢筋混凝土结构来说,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质量直接决定了建筑质量问题,合适的受力钢筋间距及板筋保护层厚度,不仅能够保证结构之间的粘结性,同时能够提高结构体系的耐火性与耐久性,对于充分发挥受力钢筋和板筋力学性能,提升和保证钢筋构件的承载力等具有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以案例分析法,就高层建筑墙体受力钢筋间距与板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进行分析,供参考。
1工程概况及项目现状
建设场地位于贵阳市东站富源中路沿线,为富源-02-06地块。地块由1号~6号楼组成,1号楼、2号楼和6号楼为18层办公,3号楼为31层住宅,4号楼为26层住宅,5号楼为3层幼儿园。最高楼层为31层,最大高度99.65m,建筑面积为139244.31m2。
根据中国铁建地产集团(业主单位)标准、相关实测实量文件、项目特点及项目管理要求,成立实测实量小组,并展开实测实量工作。实测实量:作为量化评估体系中最为客观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依据小业主质量诉求来进行的质量检查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可针对实测实量数据对该工程的质量进行全面整改。
从上表可以看出墙体受力钢筋间距和板钢筋保护层厚度合格率低是影响实测实量综合合格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2导致墙体受力钢筋间距与板筋保护层厚度合格率低的主要问题
2.1剪力墙定位筋精度不符合要求
经现场调查,在剪力墙钢筋绑扎的过程中,先绑扎定位筋(一米处设置一道),将水平筋绑扎在定位筋上,而竖直方向的钢筋是通过人工拉卷尺在底部水平筋和顶部水平筋上做标记进行绑扎。经检查现场制作的定位筋,发现尺寸偏差过大,即导致两个方向的钢筋间距过大或者过小,从而影响墙体受力钢筋间距合格率。
2.2板底筋保护层措施不到位
通过现场调查分析,由于底部保护层措施(混凝土垫块)强度不够,完成垫块铺设后,工人在板面上进行其他施工时不可避免地踩踏,会导致垫块损坏、移位现象,造成底部钢筋弯曲贴近模板,影响板底筋保护层厚度,从而影响板筋保护层厚度合格率。
2.3板上层钢筋固定不牢固
通过现场调查分析,施工现场的板上层钢筋固定方法是用钢筋焊接,根据现有的数据及现场调查显示,使用该措施,板的面筋保护层不满足要求;分析原因为:1、搭设高度是通过人工进行控制、不精准,焊接不到位还会导致上层钢筋脱落。2、该固定方法是通过短钢筋焊接在底筋固定,操作费时,为保证工期,只能部分固定,荷载达不到要求,在人员不可避免的踩踏会导致上层钢筋局部弯曲。
3高层建筑墙体受力钢筋间距与板筋保护层厚度控制措施分析
3.1通过定位筋模具的制作与使用控制剪力墙定位筋精度
由于墙体结构中的剪力墙钢筋为隐蔽工程,浇筑混凝土时不能直观的观察到问题,只能通过实测实量来检测质量是否达标,并且能判断出钢筋是否位移,为保证剪力墙内部钢筋间距质量。经过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对现场的调查,发现剪力墙的定位筋在制作的过程中,由于尺寸是通过人工用量尺做记号,然后两人配合焊接而成。通过检查成品,很多定位筋的间距不满足要求,从而导致现场绑扎的剪力墙钢筋间距达不到要求,从而导致合格率低。针对定位筋模具上的制作方法,可注意以下几点:
.png)
而对于竖向的钢筋间距控制措施主要包含有:采用在铝合金角钢上刻槽,间距为设计要求,性状如马牙槎,用来控制每一根墙体钢筋的竖向间距。
3.2使用塑钢仿混凝土垫块的控制底筋保护层厚度
由于作业面上人员不可避免的踩踏,以及其他物品推放时没有采取保护措施,导致混凝土垫块失效,常见问题:1、混凝土垫块强度不够,2、凹槽口过小,钢筋无法固定在垫块。针对这些问题,采用专用塑钢仿混凝土垫块可解决以上问题。
.png)
3.3采用高强度定位支座控制板上层钢筋保护层
定位支座由构件1和构件2焊接组成,其中构件1是用现场直径6mm的废钢筋,用于固定面筋,提高受力面积,构件2是用钢条成倒V字型,用于调节高度,总体成一个支座固定面筋。
.png)
在现场排放时,在1平方设3个定位筋,梅花形布置,间距0.6m,并在底部涂上防锈漆,如图所示:
.png)
使用制作的高强度定位筋,钢筋不易脱落,局部也没有出现弯曲的情况,效果显著。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3项改进措施,墙体受力钢筋间距与板筋保护层厚度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大幅提高合格率,使得施工现场实测实量综合合格率由81%提高至91%,具体数据见下表。
改进措施后实测实量检测记录表
.png)
参考文献
[1]张程华. 中高层生态复合墙混合结构计算理论与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2]张延宾. 带水平接缝的预制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叠合剪力墙平面外受力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9.
[3]黄德强. 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2.
[4]何勇刚,任学军,鞠玉龙. 钢筋工程细部节点做法探析[J]. 建筑工人,2015,36(12):8-11.
[5]吕颖. 叠合板中钢筋的锚固与间接搭接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9.
[6]童晶. 基于DIC技术钢筋混凝土锈胀开裂全过程分析[D].浙江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