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2期(上)   作者:邓常宏
[导读] 本文针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进行详细研究
        邓常宏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文汇路小学
        摘要:本文针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进行详细研究。全文共分为两个部分:第1部分详细阐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必要性;第2部分提出推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具体策略,主要包括三项内容:第一,课堂教学方式转变要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第二,课堂教学方式转变要结合学校的教学背景;第三,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同时教师也要提升个人的专业能力。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教学方式转变
        小学体育课程开设的最终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与体育学科综合素养。只要有利于这一目标实现,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可以做出一系列的调整工作。课堂教学方式自然而然也就在教师的自我调整范围之内了。而另一方面,教育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理念和内涵,教育理念的更新也就从客观上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做出调整和改变。
一、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响应新型教育理念的需要。教育行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认知的不断完善,众多的教育新理念和新思想不断出现。而这些新理念和新思想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意识能够对具体的教育工作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这种真理性认识的指导下,为了适应新时期教育事业的基本发展潮流,学校在教育环节必须要做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调整,以实现自身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和教学方法的高效化与科学化。体育教育是学校的重要科目之一,对于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根据时代发展新要求转变教学方式,用先进的工作方法指导整节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各项素质。
        第二,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必然性。在当下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坚持转变体育课程教学方式也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典型体现。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我们一直将教师视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绝对核心和主体。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本人也有着极大的权力。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课堂教学方式的选择甚至学生以何种方式学习教师传授的知识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由教师自己决定。学生在整节课堂上更像是教师教学指令的反映者和教学意志的执行者。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贯彻的今天,传统教育模式自身的弊端不断出现在我们面前。课堂教学的主题也逐渐由教师向学生转变,越来越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行为中占据的位置适应当时期教育行业的一个新方向。课堂教学主体的变化也就意味着具体的课堂教学细节也要作出相应调整,所以在教学方式选择上教师必须做出转变,重新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新模式,这也是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基础之一。
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策略
        充分认识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后,我们就要针对具体的实施策略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解读。在本文中,一共涉及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方式转变策略:
        第一,课堂教学方式转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既然全新的教育理念已经提出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要将这种理念落实到方方面面。在转变体育课程教学方式的过程中同样也是如此,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针对体育课程的具体教学工作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有助于提升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正确性与科学性。转变后的教学方式才能在最大程度上符合学生的学习利益,受到他们的欢迎和拥护。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方式表现出积极的情绪,这无疑有助于整体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在教学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对学生意愿的充分尊重呢?在这里我们可以列举跳远这项运动的教学工作予以阐述。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跳远项目的一般教学流程为“教师告知学生本节课要学习的项目——教师向学生讲述跳远的基本要点——教师向学生作出示范——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刚才的示范做练习——教师纠正学生的练习错误并要求其继续练习”通过解读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其中占据的是绝对主导地位。而在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后,教师可以将整个教学流程设置为“告知学生本节课要学习的项目——学生对跳远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做出动作示范——教师纠正学生的动作误区并向其讲述校园的基本要领——学生得到教师的指点后继续练习”。这种教学方法就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是学生的一系列动作推动了整个课堂教学工作的继续开展,教师在其中只是扮演着一个辅助者的角色,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整节课堂以学生为主,那么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会得到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很多。
        第二,课堂教学方式转变要结合学校的教学背景。教学方式转变所带来的影响范围不仅仅局限于课程本身,同时也会对学校整体教育理念以及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造成一定影响。在学校内部,管理层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一门或多门学科的教学工作,更重要的是站在一个比较宏观的角度统筹学校所有学科的教学工作,达到一个整体最优化的目的。而在此过程中,一旦某个学科出现了一些变化,部分之间的转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全局。而这也是本文提出坚持课堂教学方式转变要结合学校教学背景的重要原因之一。体育教学方式的转变结合学校教学背景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在教学内容的设置和课后作业的安排这两个方面。众所周知,体育课程在学生整个求学时代并不算最主要的课程,和语文数学等主流课程相比,体育课程所占据的时间和地位都是相对不足的。因此,在课程教学方式转变的过程中体育课程也要充分体现出自身的辅助性定位。例如在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建议教师把一节课安排得满满当当,丝毫不给学生留下自由活动或调整休息的时间。因为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而体育课恰巧也是一门室外课程。所以在体育课上,学生得到适当的放松和自由活动对个人的发展和成长也是很有帮助的。其次就是课后作业的安排了。在体育课转变教学方式的过程,合理控制课后作业的数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如果课后作业数量过多,很容易给学生造成巨大学习压力;如果课后作业数量很少,便容易让学生轻视体育课程。所以教师在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时一定要经过认真的思考和筛选,将体育课后作业布置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第三,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同时要提升教师素质。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不仅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及结合学校相关的教育背景,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提升个人的专业素质。我们都说学习无止境,这句话不仅适用在学生身上。教师对于教学方式的探索和学习也是无止境的,在教学之路上教师也要秉持终身学习的良好理念,不断提高个人的课程专业能力和教学专业实力,从而做好充足的准备迎接体育课堂教学新方式。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渠道学习,也可以到市内其他体育课程教学成果卓著的学校进行观摩学习,通过这种方式提升个人的教学专业能力和水平。
三、结语
        转变体育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成为时代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因此,身处一线的体育教师必须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对当下的体育课程教学工作进行详细研究,而后制定出既维护学生利益又符合学校教育理念的优质措施,为学生学习效率的不断提升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建. 转变体育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J]. 启迪与智慧(中),2019,(11):60.
        [2]杨学鸿. 小学体育教学方式转变的思考与策略[J]. 新课程(上),2019,(11):73.
        [3]章武. 小学体育教学从“快乐体育”到“阳光体育”的转变探索[J]. 新课程导学,2019,(23):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