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大碧
四川省射洪市城西学校 四川省 遂宁市 629200
摘要:我采用了操作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通过细心观察、有序操作、深刻思辨,将课本上一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从多层次,多角度去理解,并能让学生在操作探究过程中,学会与同学、老师合作交流,从而发展思维,感受到创造性地学习地理的乐趣,促使学生“做”地理、“学”地理、“悟”地理,达到乐学、爱学、会学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地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新课程标准》指出:地理教育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地理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地理。实践证明,生活离不开地理,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地理知识最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为使学生学有价值的地理,能获得必须的地理知识,不同的学生在地理上有不同的发展。我采用了操作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通过细心观察、有序操作、深刻思辨,将课本上一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从多层次,多角度去理解,并能让学生在操作探究过程中,学会与同学、老师合作交流,从而发展思维,达到乐学、爱学、会学的目的。
一、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做”地理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不易记,只有动手做了的才能学会。”确实如此,操作是智力源泉,思维的活力。它可将地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在主动的自觉的学习参与中领略地理知识的美妙,体会其中蕴涵的事理,而儿童的思维又离不开实践活动。因此,学生的地理学习,必须有老师的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主动探究、交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独立思考、与同学合作。如教学经纬网一节时,事先预设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了六次探究与合作过程。茫茫大海怎样确定自己的位置,你在家中怎样给家人描述你在教室的座位的位置,北极、南极、赤道是怎样定义的。经线是如何定义的,它有什么特点。经度是怎样规定的,怎样判断东、西经,经线平分地球有多少种分法,东西半球以哪个经线圈为界。纬线是如何定义的,它有什么特点。纬度是怎样规定的,怎样判断南、北纬,纬线平分地球为何只有一种分法,南北半球以哪条纬线为界。经纬网上如何定点,该点的东西半球位置,南北半球位置。成为学生非常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地理学习活动。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小组分工合作以乒乓球作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一个简易地球仪,并标出赤道、南极、北极、经线、经度、纬线、纬度。共同探究解决问题是学生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是真正的“做”地理。
二、让学生经历地理化过程的经验,参与地理知识的 形成过程—“学”地理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学生知识的掌握需要一个内化的过程,我们作为教师要充分提供表象,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使学生具体形象的感知过程内化为学生头脑中的智力活动,学生有了想法,就有交流的愿望。因此,教学中我经常提供充足的机会让学生去交流,让他们在交流中表现自我,交换所思所得,从而掌握思考的方法,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如在教学地形图的判读一节时,我组织了较为充足的合作探究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三次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在第一次探究中,学生很容易发现相对高度,但是对海平面的认识较难。
同桌比较高矮都是站在同一平面的,而海平面就是大海的水面,它用来测量其它地理事物的高度的起始面。(即类似同桌比较高矮站的地面)我国以黄海海面为基准,是一个理论上的位置,实际上是一个实物标志,作为测量基准点。而并非每回都去从海面量起,因为大海有潮汐,海面高度也是在变化的。我国所有的大地测量和标志,都以黄海海面的基点开始,任何海拔标高,都是相对于黄海海面的基准点。地面的高低起伏用海拔和相对高度来表示就好理解了。在第二次探究,提前要求学生观察自己所在的射洪市的地形特点。射洪市属于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面起伏和缓。其它几种地形小组合作看图归纳特点完成。在第三次探究,提前要求学生观察自己周围的山山水水、河流流向,特别是下大雨后小溪小河的形成。学生经历了观察探究归纳的过程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是“学”地理的过程。
三、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悟”地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好奇是人的天性,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总爱问个为什么。而传统的地理教学,关注的是让学生会做,注重的是让学生知道结论,往往忽视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直接按预设的结论让学生去验证,因此在教学“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特点”时,我安排了学生模拟实验。伸出自己的一只手,五指并拢向下隆起扣在桌面上。手背部关节凸起的部位相当于山顶(又叫山峰),等高线是闭合曲线,等高线曲线外低内高,判读方法:示坡线向外侧,数值外低内高。与山顶(又叫山峰)相反的是洼地或盆地。(规模小的叫洼地,规模大的叫盆地地。我们就住在四川盆地,诗仙李白曾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四周高,中间低,等高线是闭合曲线,等高线曲线外高内低,判读方法:示坡线向内侧,数值外高内低。关节间的部位相当于鞍部,相邻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呈马鞍形即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垭口,等高线是两个山顶和它们之间两个正相对的山谷,判读方法:两个山顶和它们之间两个正相对的山谷。手指的背部相当于山脊(也称分水岭)从山顶向外伸出的凸起部分,等高线向低处凸,判读方法: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脊线高于两侧。手指缝相当于山谷(集水线),两山脊之间的低洼部分,等高线向高处凸,判读方法:等高线凸向高处,山谷线低于两侧。向手背上撒些水,水顺着指缝向下流,说明山谷是集水的部位,往往形成小溪小河,是河流发源地。小指和拇指的外侧相当于陡崖,近于垂直的山坡,多条等高线重合叠加在一起,判读方法:等高线重合叠加在一起或者等高线特别密集;根据陡崖符号(剧齿状)。即挖掘学生身边的素材,让学生体验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观察思考的氛围中,学生体验到了地理的魅力,感受到了地理知识生成之艰难和成功后的喜悦,达到地理学习的新境界。在地理学习活动中,学生逐步积累学习情感,从而进一步认识了自我,建立了自信,培养了积极的学习态度,达到了“悟”地理的目的。
现代地理教学观认为:地理是思维的体操,地理教学进程是地理思维活动的过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操作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会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地理的乐趣,从而增强他们学好地理的信心,形成由“学会”到“会学”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形成“做”地理、“学”地理、“悟”地理的意识为其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晓东.浅谈初中生地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神州印象,2018,000(006):P.358-358.
【2】何淑萍.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界,2014,000(017):141-141.
【3】齐晓先.放手课堂,让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升——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