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2期(上)   作者:曾小球
[导读] 兴趣在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曾小球
        湖南省耒阳市小水中学
        摘要: 兴趣在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根据在实际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认为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二、 进行审美化教学,培养直接兴趣;二、设置问题情境,引起探究兴趣;四、 开拓学生视野,深化研究兴趣;五、开展课外活动,延伸学习兴趣; 六、及时、恰当评价,巩固学习兴趣。最后,要注意走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两个误区。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习兴趣、误区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和学习对象的一种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以后在事业上的成才有着积极而重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兴趣的重要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 "知之者不如乐者,乐知者不如好知者。"二十世纪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瑞典心理学家皮亚杰更明确地指出.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可以说,古今中外无数学者、科学家都将兴趣作为学习成功的第一要素。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应以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依据,发掘历史教材中激趣、引趣的素材, 运用新颖多变、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刺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笔者就初中历史新教材的教学,论述一下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
        在初中阶段,所学的课程有十几门,并不是每位学生对每门学科都产生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历史这门课,部分同学接触到大量的时间、人物、事件后,觉得难写、难记,枯燥烦琐,于是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完全失去学习的信心。针对这种情况,要从学习历史的目的上去引导,让他们认识到学好历史的重要性,如了解历史王朝的兴衰,可以提供建设祖国的经验教训;学习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可以指导我们如何做人;边过分析、比较不同的历史事件,可以提高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通过这样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增强了求知欲。
        二、进行审美化教学,培养直接兴趣
        新版的历史教材,增加了精美的图片,形象的地图,精当的史料, 精彩的故事性导入,在客观上提供了引发学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师, 关键是如何运用。日前有些教师出于应试的需要,完全放弃对形象性材料的处理,让学生死记硬背抽象的概念,几十遍的抄写人物名词, 这样不仅会泯灭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 形成恶性循环。对此我们应紧紧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营造师生和谐的教学气氛,创造优美的教学情境:运用牛动的语言,丰富的材料,形象的板书,让学生情绪上受到感染,易于同老师形成互动。这样让学生在历史的空间中自由翱翔,学生得到的是美的享受和人文关怀。
        三、设置问题情境,引起探究兴趣
        许多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设疑导学己成为普遍的激发兴趣的手段。

有的己形成一种系统的教学模式,可见大家对"问题"的重视。的确,一个好的问题,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碰撞山智慧的火花:也可以启迪无限丰富的联想,形成创见性的观点;还可以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探索中体会发现的快乐。设问的方法有许多,可层层递进式的提问:如问“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步步深入;也可以逆向提问,如中国历史第一朋中的《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可设问. “若不下雨,秦末农民战争还会爆发吗?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代历史人物发问:“如果你是商鞅,你将如何实施变法? ”这样可以吸引学生参与教学,增强主体意识,渲染历史情境。总之,问题要设在关键处,设在重难点上,要在平淡中l激起波澜。要注意课堂需要,不可盲目设疑,也不能连珠炮式的发问,这样没有思考的余地,效果反而不佳。
        四、开拓学生视野,深化研究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己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共识,历史学科以它广博的内容和充分的借鉴价值,为这种培养提供了可能。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内外的结合:如某一制度政策的演变轨迹,如封建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等,可让学生讨论,上网查阅资料,并撰写历史小论文;可推荐带有研究性的历史小读物,如《上下五千年》、《中华历史名人传》、《秦汉史话》等,让学生阅读,并摘抄读书笔记;也可让学生自己出一期历史板报,组织兴趣小组进行辩论,制作剪报,了解新的考古发现,如新教材上的三星堆文化、大汶口文化,学生都非常感兴趣,通过小组合作,收集了大量资料,这样既巩同强化了课内知识,又为学生未来的独立研究, 成长发展受益匪浅。
        五、开展课外活动,延伸学习兴趣
        开展各种形式的历史课外活动,如各种类型的历史知识竞赛,参观历史博物馆、历史遗址、革命纪念馆,搜集历史题材的邮票、古钱币,观看历史电影、电视。这些都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促其在课堂上更加认真地学习历史知识。
        六、及时、恰当评价,巩固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认真听课、积极思考、正确的回答要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成效,尝试获得学习成功的情绪休验,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理。同时也使部分学习不够认真的学生受到刺激,集中学习的注意力。进行及时评价,要注意方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最后谈一下培养历史学习兴趣应走出的内个误区:首先,不能将如何逗学生发笑看作是培养兴趣,这是将兴趣庸俗化的表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兴趣的源泉藏在深处,你得去攀登,去挖掘,才能发现它。"那种纯粹的搞笑,只能取悦一时,不能给学生以收获,应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内在的深刻的积极性上来。其次,不能将培养学习兴趣完全放到课下,这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有些教师上课只讲历史发展线索和干巴巴的知识结构,认为这样是提高效率,是精讲多练:不让学生看插图、楷体字,甚至不让学生讨论,认为这样是浪费时间, 影响教学秩序。其实,这样做势必会造成学生兴趣降低,对历史学科形成背背记记的刻板印象,以后想提高他们的兴趣就困难了。当然,要纠正以上的错误认识和做法,还须结合考试内容、考试形式的改革、以及教学评价多样化的实施上。总之,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先导和持续的驱动力,只要做好了兴趣的培养工作,教学质量才能得到真正提高,新课改的精神才能得到真正体现。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