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配电自动化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0年32期   作者:孙岚
[导读]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现代各行业的建设与发展,为我国社会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孙岚
        身份证号码:32052219810321****
        
        摘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现代各行业的建设与发展,为我国社会进步做出重要贡献。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社会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这对于我国电力资源的应用与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于我国现在的社会建设来说,高校作为人员聚集的重要场所,在电能供应方面也有着较高的要求,随着现在高校建设的不断发展,加强高校内部配电自动化的发展对于校内高效供电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高校配电自动化来说,供电的可靠性是当前众多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内容,尤其是在人们对该方面的要求不断提升的同时,加强对相关内容的研究,控制其中的影响因素,对高校配电自动化的可靠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该方面的内容,对我国高校配电自动化中的供电可靠性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高校;配电;供电;分析
        前言
        高校建设中,电力系统的建设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建设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当前电器设备不断增加的时代,对于电能的应用不断增多,这对于供电系统的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校的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配电自动化的发展是在传统供电设备的基础上的重大突破,是在充分运用当前先进科学技术而实现的科学供电,在配电自动化应用的过程中,对高校供电的可靠性也产生了较大程度的影响。配电自动化是从上世纪末逐渐开始应用的,为供电的可靠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但由于其中仍然存在不完善的部分,也使得部分地区在进行配电自动化的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导致供电的可靠性降低,影响居民对于电能的有效应用,据此,就需要加强配电自动化中的供电可靠性研究,对其中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有效提升供电的可靠性。
        1.配电自动化技术
        随着现在我国诸多高校内配电自动化的广泛应用,在配电自动化的技术采用方面也逐渐的发展起来,对配电自动化的不断前进提供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实际应用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配电自动化主站进行建设。就现在我国的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来说,在实际建设中,主站主要可以分为大中小以及前置延伸四种模式,在其建设中,通过采用扩容平台等,实现与多种系统的有效连接,从而为配电系统与智能技术的有效衔接提供便利,建立完善的配电自动化网络。在进行主站建设中,故障处理部分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自动化过程的实现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针对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这样才能够保证配电站能够长时间的稳定运行。并且,就现在的主站建设来说,通过结合实时监控等设备还能够进一步提升主站建设的安全性,更加有效的提升供电可靠性;然后是对配电自动化终端以及通信的建设。就现在的配电自动化终端建设来说,主要可以将其分为“三遥”和“二遥”两类终端,“三遥”主要是指在进行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能够对信息进行检测、通信以及远程遥控,从而对自动化终端进行科学管理,“二遥”则主要是指进行信息的传输以及远程检测等,不能进行远程遥控。这两种类型的配电终端在当前的设备建设中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建设,从而最大化的进行应用和管理;在配电自动化网络建设完成后,还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维护。就现在的配电网建设来说,由于实际应用广泛,并且高校中人流量集中,对于电能的使用量较大,因此更需要加强对配电网的维护。就现在实际中的配电网建设来说,主要可以将其分为农村配电网建设以及城市配电网建设,城市配电网主要有系统建设分段多、故障发生时定值整定困难等问题,对于高校中的配电网建设来说,与城市配电网建设中的特点基本一致,因此,在实际建设时还需要加强管理。
        2.影响因素
        2.1供电能力方面
        配电自动化建设的过程中,供电能力以及供电可靠性是其中的重要衡量标准,对于配电自动化的供电能力,其影响因素主要为中性点的接地方式,就现在我国高校中的配电网络建设来说,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对于该方面的内容未进行有效的控制,导致实际的供电能力仍有一定的不足。配电系统建设中的中性接地方式对于整体系统的建设一直以来都是重难点,难以突破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配电网自身建设质量以及后续应用过程中的继电保护以及人身安全等都会造成较大程度的影响。

就现在我国的高校内的配电网建设中,电力设备在不断的改进,中性接地的方式也与之前有了一定的不同,但由于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对其中潜在的问题未进行有效的处理,例如中性接地点运行方式与接地技术之间存在不匹配等,导致高校内部的配电自动化建设的供电可靠性降低,影响到整体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
        2.2供电可靠性方面
        配电自动化建设中,电力的发展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就现在我国的配电系统建设来说,电能负荷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居民用电要求的不断提高,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配电自动化的发展,但同时其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的暴露出来。在供电的可靠性方面,由于配电网功能建设中,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供电系统的可靠性,但由于在部分的高校内部,对于配电自动化的建设程度还未达到相应标准,在实际建设中还存在较多人工处理的部分,这对于整体供电的可靠性就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对于部分的高校配电系统来说,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对用户应用以及管理方面等的重视程度不足,影响到了供电设备的有效维护与管理,对后续应用中的信息及时收集处理造成阻碍,影响供电可靠性。
        2.3 设备方面
        高校电网运行过程中的供电可靠性与其中使用的设备质量有着重要的联系,运行设备作为组成配电网做的基本单元,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现在高校中的配电自动化建设来说,设备自身质量以及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是否进行有效的维护,极大程度的影响着供电可靠性,尽管近几年国家在高校建设中的供电系统建设方面投入较多的资金,但是在设备的管理与应用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在对设备的维护方面,部分高校难以做到对供电设备的定期维护,导致供电设备存在较多的问题,并且难以及时的处理,对供电系统造成影响。
        3.应对策略
        3.1完善系统设计
        在高校配电系统建设过程中,完善配电自动化系统设计,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供电可靠性。配电自动化系统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到的内容相对较为繁杂,因而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相应的建设要求,避免出现盲目设计,影响到设计的有效性。配电系统设计时应当区分主系统设计以及子系统设计,在进行设计时还应当进行智能化以及集成化的控制,充分结合当前已有的职能设备与技术,从而为配电自动化程度的提升提供促进作用。
        3.2优化配网结构
        优化配网结构也是提升高校配电自动化的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措施。在高校配电系统的应用中,优化配网结构,就需要加强对配电网络设施的全面规划与编制,对其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完善整理,尤其是对于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中性接地的运行方式等方面的内容,更是需要加强重视。结合高校建设实际,对配网结构中的线路设备、规模以及落点等进行科学配置,加强高校内部电路负荷检测工作,定期进行配网结构检查,减少其中存在的问题,优化结构设计,促进高校配电系统有效运行。
        3.3减少设备故障
        设备故障作为影响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因素,在实际建设中更应当加强对该方面的关注。在实际建设中,应当结合具体建设措施,对涉及电网可靠性的各部分设备进行定期检测,科学选择设备借地方式,减少设备故障发生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配电自动化的建设与发展,为供电可靠性做出重要贡献,但就实际而言,其中仍存在部分的影响因素,对整体建设质量造成影响,对此,就需要加强对其中影响因素的关注,不断完善其中存在的问题,促进高校配电自动化中供电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黄夕婷,汝臻.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J].集成电路应用,2019,36(06):68-70.
        [2]谢义苗,熊颖杰,赖永萍,李立鸣,何乐彰,徐俊杰.城市配电网高可靠性网架设计方案[J].供用电,2019,36(12):55-61.
        [3]田欣.配电自动化在济南电网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8.
        作者简介:1981年3月出生,南京大学后勤服务集团水电管理中心,从事高校供配电运行管理工作18年,江苏南京,2100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