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背景下村庄规划编制探析

发表时间:2021/4/15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2期   作者:姚占阔
[导读]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
        姚占阔
        身份证号码:37131219870304****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村庄规划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我们需要从传统的村庄规划中吸取经验教训,思考新时代村庄规划如何避免传统村庄规划中出现过的问题,改善村庄的人居环境,提高村庄的生活质量,使得村民在规划中的受益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本文旨在通过对过往村庄规划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从而探索国土空间背景下村庄规划的编制思路。


        关键词:国土空间;村庄规划;多规合一

        1、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村庄规划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中央各部门政策文件,明确村庄规划是法定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的法定依据。村庄规划是整合原村土地利用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等乡 村规划,实现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有机融合,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规划,已成为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及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要求下的新任务。
2、传统村庄规划存在问题
        村庄规划编制经历了“点-线-面”模式演变,类型多样,对乡村建设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但同时存在以下问题:
2.1 重建设、轻保护,缺乏全域统筹和规划引领
        传统村庄规划滞后,规划与参与审定的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深入调研,造成规划偏离实际。同时由于村级经济薄弱和责权不明晰等原因,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保护效率很低。村中的公共设施(如绿地、乡村道路)常常出现有人建设、有人使用,却没有人管理的情况。
2.2 与土规存在众多不一致,规划难以落地实施,
        传统村庄规划与土规不协调,相当一部分村庄规划跟土规“打架”,永久性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公益林等矢量数据坐标不统一,与实际开发建设地块存在冲突,各部门、各乡镇项目缺乏矢量化文件,难以精准落实到图纸上来。
2.3 底图底数不精准,对农村土地权属关系重视不够
        以往村庄规划最为主要的问题就是用地分类问题,在用地分类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不同问题,例如,工作底图不统一,用地分类标准无法保证与土地利用规划的统一性,用地编码无法保证其一致性。
2.4 规划成果较为复杂,难以实施管控等问题
        在村庄各项规划实施过程中,由于多规审批依据不一致,导致项目审批程序繁杂,过程反复,行政效率低下。通常情况下,每个项目审批会涉及发改、国土、规划、建设、环保等20多个部门,需要经过近百个行政审批环节,而且互为牵制、来回盖章、反复协调。各项规划内容本是互相牵制、衔接的,但目前缺少开放平台共享规划成果,难以实现不同类型规划、上位规划与下位规划之间的协调。信息不对称、难共享也造成规划编制中数据获取、处理等大量重复工作,降低了规划编制效率。
3、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村庄规划编制思路
        针对当前村规存在的重建设轻保护、多规难以衔接统一的问题,提出新时期村庄规划应包括村庄发展目标、国土综合整治、生态保护、产业和建设空间安排、历史文化保护、村庄防灾、近期建设行动等内容。
3.1 明确村庄规划的发展目标
        落实上位规划要求,充分考虑人口资源环境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要求,研究制定村庄发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人居环境整治目标,明确各项约束性指标。


3.2 国土综合整治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落实上位规划中划定的“三线”和土地整治范围,对村庄土地进行潜力分析,结合村民意愿,将低效、损毁、未利用、污染、退化土地,纳入土地整治规划,通过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生态保护修复手段,完成村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3.3生态保护
        主要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将具有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海岸生态稳定等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域和生态遭严重破坏的生态极敏感区脆弱区优先划入生态空间,明确生态空间管制规则,并提出村庄生态环境修复和整治措施。
3.4 历史文化保护
        强调深入挖掘乡村历史文化资源,分类分级划定乡村历史文化保护线,提出村庄景观风貌控制要求,对具有古驿道资源的村庄,建立南粤古驿道标识系统等配套服务设施,提出整合串联沿线历史文化遗产、生态、旅游等资源的策略
3.5产业和建设空间安排
        主要统筹产业发展空间、农村住房(宅基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1)谋划村庄产业发展,合理安排产业用地布局,保障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确定经营性建设用地规模,明确经营性建设用地的用途、强度等要求。
        (2)合理确定宅基地规模,划定宅基地建设范围,因地制宜提出住宅的占地面积、高度、风貌等规划管控要求。
        (3)合理布局供水排水、电力电信、环卫等基础设施及村民委员会办公、综合服务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卫生、养老和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因地制宜提出村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选址、规模、标准等要求,为与上级国土空间规划做好统筹衔接。
        (4)提出可根据村庄发展需求,可进行规划“留白”,划定不超过现状建设用地规模20%的有条件建设区(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作为村庄未来发展的备用地。
3.6村庄防灾
        主要针对村域内地质灾害、洪涝、消防等隐患,提出农村建房安全管理要求以及预防和应对各类灾害危害的措施;与地方政府的应急预案相协调,提出村庄应急庇护场所选址及建设要求。

3.7 近期建设行动
        主要提出近期急需推进的生态修复整治、农田整治、垦造水田、拆旧复垦、历史文化保护、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明确资金规模和筹措方式、责任主体和建设方式等。结合广东省实际情况,新增垦造水田、拆旧复垦等类型项目。并可结合实际和乡村振兴需求,进一步增加充实近期建设项目表内容。
4、小结
          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村庄规划在新时期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其是村域内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和开发利用双管齐下的法定依据,是以底线约束理念,整合村域资源发展的思维转变,是新时期实现乡村振兴的载体。近两年,中央乃至各省相关出台了多个政策,大力支持乡村发展,村庄规划作为一把双刃剑要实在落实其用途管控,而非成为社会资本进行乡村,变相城市化的媒介。对于乡村规划师而言,应转变思维理念,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强化指标管控+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思维,实现“一竿子插到底”的管控体系;秉承“设计思维”,优化村庄国土空间布局,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参考文献:
[ 1 ]  王晨歌,张国雄.多规合一背景下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内容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1):208-212.
[ 2 ]  靳相木,张闯,李乃民.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编制实现路径[J].中国土地,2019(10):31-33.
[ 3 ]  秦萧,甄峰,李亚奇,陈浩.国土空间规划大数据应用方法框架探讨[J].自然资源学报,2019,34(10):2134-2149.
[ 4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