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 甘昕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5月   作者:甘昕
[导读]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系统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培养的学科,对学生整体素养及能力的形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也正因如此,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才更应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寻找能显著提升与优化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效果及质量的方式方法。基于此,对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效果的策略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甘昕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二程中学  438400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系统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培养的学科,对学生整体素养及能力的形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也正因如此,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才更应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寻找能显著提升与优化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效果及质量的方式方法。基于此,对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效果的策略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初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5-088-01

        引言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作用,但是教师也需要注意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率。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取得好成绩,也要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观念,教师要注重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目标是十分明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同时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使其能够更加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但是,从目前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发现,并没有真正实现这些目标。很多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目标认识不够清晰,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偏差。部分教师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却不管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内心感受。
        (二)教学模式单一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虽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有所改善,但是在实际课堂学习过程中,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热情,课堂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较低,而究其根本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单一。简单的知识传授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还会使得学生产生较大的厌烦情绪,同时仅仅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也缺乏一定的说服力与吸引力,这不仅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与质量,也成为影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性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方法
        (一)立足学生生活,在生活情境中开展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照抄照搬教材,而应立足初中生已有的社会经历及实践经验,寻找其中可用的教育资源,并将其合理地运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引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并促使他们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轻松地突破所要学习的知识点。


例如,在教学“深深浅浅话友谊”这节内容时,要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鼓励他们思考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友谊?又需要什么样的友谊?如何维持朋友间的真诚友谊?等等。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朋友”“友谊”等词语并不陌生,他们也拥有自己的朋友,相互之间也有着很深厚的友谊,如此一来,这些问题的设置就很好地为学生营造了一种熟悉的、亲切的生活化学习氛围,促使他们认真回忆生活中与朋友相处的点点滴滴,并以此为基础对上述问题展开认真思考、探索与解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得到了集中,学习与探究的兴趣也得到了激发,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还能根据自身的实际生活经验更好地与朋友相处,认识到友谊的可贵。
        (二)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在初中阶段,初中生对一切新奇的事物具有好奇心和参与感,因此,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观念,为初中生提供更多参与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机会,让初中学生在进行学习时享受一个活泼的课堂氛围,从而在课堂中获得更多的知识。道德与法治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但是部分教师不注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率,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着效率低的问题,教师应当利用好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优势,在学习和生活中架起桥梁。教师可以选用一些生活资料来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处其中就能够获得更加理想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建立集体》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用故事作为课堂内容的引出点,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立足教材,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教学中,教师要以现有教材为基础,树立科学的教材使用观念,进而在对于教学内容不断丰富与创新的同时还要深入挖掘与提炼教材中的核心素养培养资源,进而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实现教学实效性的全面提升。同时,教师还要注重教学思维与观念的转变,科学合理地对教材内容与资源进行优化与整合,学会兼收并蓄,对教材进行不断的创新,并且能够借鉴其他学科的优势,将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以更加直观化的方式呈现出现,这不仅可以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资源,而且还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创新,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教材内容陈旧与滞后的问题,而且还可以有效带动教师教学思维的转变。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现有教材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合与创新:一是以学生自我成长与发展的视角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二是以学生与集体关系的层面去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三是以学生与社会、国家关系的层面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与创新。
        结束语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它是通过现实社会中的一些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并实践,以使学生在正确思想的引领下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规范。基于此,教师要结合网络背景下学生的学习习惯,应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整合各科教学资源,为学生拓展学习路径和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沈小丽.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探究[J].新智慧,2019(36):45.
[2]孔凡寅.优化教学设计助力高效课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探微[J].考试周刊,2019(50):112.
[3]金桂花.信息技术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整合探究[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9(0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