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加强高校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4月下   作者:尹嘉慧
[导读] 高校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水平关乎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关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关乎“课程思政”建设成效。当前,高校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要通过把好入口关和培养关、健全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优化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方式、用“课程思政”建设反促思政教育等方式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天津商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尹嘉慧   300134

摘要:高校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水平关乎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关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关乎“课程思政”建设成效。当前,高校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要通过把好入口关和培养关、健全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优化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方式、用“课程思政”建设反促思政教育等方式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关键字:课程思政、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重点内容,对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整体设计,把“课程思政”从工作要求转化为了政策实施表和行进路线图。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课程思政”建设要取得成效,关键要发挥好专业课教师的主体作用。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直接影响着其主体作用的发挥。做好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和保障。
        一、“课程思政”背景下加强高校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内在要求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等教育就是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四个服务”揭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首先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根本和保证,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内在要求。
        2.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价值塑造是第一位的,要将价值塑造的成分有机地融入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之中。青年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有数据显示,高校教师的80%是专业教师,课程的80%是专业课程,学生学习时间的80%是专业学习,80%的大学生认为,对自己成长影响最深的是专业课和专业课教师。由此可见,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领和示范带动至关重要。做好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的重要保障。
        3.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取得实效的基础和前提
        专业课教师是各门专业课程的实施者,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充分发挥好专业课教师“主力军”作用。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水平直接影响着其对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战略意义的理解和认同,影响着其对专业课程和教学方式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勘探、采掘、冶炼和加工,更影响着其在课堂上巧妙地将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效传递给学生。做好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升专业课教师育德能力,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并取得实效的基础和前提。
        二、高校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对高校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学生、轻教师的倾向仍然存在。高校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得到了持续深化,但相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而言,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仍然是薄弱环节。二是重业务、轻思政教育的现象仍较突出。高校在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中更注重学历、科研水平等业务指标,对思想政治水平的考查缺乏明确、可执行标准,使思想政治考查流于形式。此外,部分专业课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影响了其在教研上的投入,缺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
        2.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当前,高校专业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思维开阔,获取信息的来源和渠道越来越多样化,而高校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手段还相对单一,运用新媒体平台不够充分,仍以会议传达、理论报告等传统教育方式为主,忽略专业课教师自我教育的内在需求,必然会使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打折扣,不能充分调动专业课教师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积极性。



        3.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考核机制不完善
        当前,许多高校在引进博士的时候实行预聘制,青年教师在入职时就和高校签订了相应的科研任务,“非升即走”压力较大。随着教育评价改革的总体推进,对于学校和教师的评价必将更加科学、客观,有利于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但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科研水平仍然是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专业课教师提升授课水平、增强课堂实效性的重要途径,科研也将仍然是高校对青年教师的激励重点。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考核“软指标”虽在不断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但评价体系针对性不强,执行起来还不够彻底,对专业课教师的导向作用不明显。
        三、加强高校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1.把好高校专业课教师入口关和培养关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课程思政”的主力军是专业课教师,在引进、聘用专业课教师时要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把政治关、品行关,将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首要考察标准,保证专业课教师队伍的纯洁性,也为后期开展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奠定基础。
        强化人文关怀。当前高校专业课教师面临着很大的教研压力和经济压力,要解决其思想问题,首先要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要深入了解专业课教师的生活处境、工作状态和心理健康状况,设身处地为他们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关爱,增强他们爱校、荣校、护校、为校的意识,激发他们为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内生动力。
        2.健全完善高校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教育评价改革中,改革教师评价指出,要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高校要加大师德师风建设,引导专业课教师将“课程育人”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加大师德考核力度,制定科学、操作性强的师德考核指标体系,强化师德考核结果运用,实现师德师风建设与考核评价形成闭环。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树立先进典型,对师德失范行为进行通报警示,倒逼专业课教师加强自身师德师风建设。
        建立科学的教师考评机制。立足教育评价改革,健全人才选拔、晋升和奖励制度,将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放在与教学和科研同等重要的位置,既考核业绩的硬指标,又强化思想政治素养软条件,通过构建明确、具体的量化考评体系,逐步扭转高校及专业课教师重业务轻思政教育的现象。
        3.优化高校专业课教师思政工作的内容和方式
        首先,要加强调查研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采取问卷调查、集中座谈、个别访谈、设置意见箱等形式,找准思想政治工作的契合点,从而使专业课教师愿意听、听得进、能践行,这是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的前提和保证。
        其次,要拓宽教育载体。要顺应专业课教师对教育载体多样化的需求,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信息化平台和网络新媒体,如可通过组织开展“网上重走长征路”、推广使用“学习强国”平台等途径,丰富专业课教师学习载体,推动学习的常态化、长效化。
        再次,要创新教育方法。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在坚持传统的集中学习、讲座报告、座谈交流的基础上,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的教学、科研工作有机融合起来,通过思政与业务不断融合,实现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与业务水平同步提升。
        4.用“课程思政”建设反促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思政”是高校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是提高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有力抓手。专业课教师要想在“课程思政”建设上取得进展,就必须主动自觉地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主动与其他教师进行经验交流,这也是专业课教师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过程,从而将思想政治教育从外生压力变成内生动力。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专业课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是专业课教师更好担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时代责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之举。
[参考文献]
[1]成桂英,王继平.课程思政是提高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有力抓手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8).
[2]庄梅兰.“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教师思政工作创新思考抓手[J].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
[3] 岳馨钰等.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路径[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2).
作者简介:尹嘉慧(1987-),女,汉族,河南淮阳,天津商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专职组织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基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