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具运用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3期   作者:颜亚娟
[导读]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思维则是从直观思维开始,从直观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再到逻辑思维,动手操作学具就是实现思维转变的路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设备进入教室,很多教师追求声光动画效果的配合,忽视了学生动手操作学具的作用。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具运用的策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颜亚娟   渭南市华州区大明镇大明小学 714105
【摘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思维则是从直观思维开始,从直观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再到逻辑思维,动手操作学具就是实现思维转变的路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设备进入教室,很多教师追求声光动画效果的配合,忽视了学生动手操作学具的作用。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具运用的策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学具运用;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4-101-01

        引言
        学具就是教师在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知识而采用的辅助性教学工具。以往小学数学教师在利用学具教学时常采用的是直观演示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课堂教学进度,也让一部分认真听讲的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所理解,但是小学生贪玩好动是天性,教师的直观演示操作者是教师,若是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这就会使得课堂教学实际效果并没有达到教师预期的目标。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内容,创新使用学具的方法,思考如何高效地运用学具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一、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应用价值
        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概念、知识等都相对抽象,对于处于该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对抽象的概念学习时,容易认知和理解不到位。这就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的方式参与进来,帮助学生理解、验证、探究。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开拓思维、加深理解,深化记忆。而且,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正值抽象思维到具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学具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上教学内容,学具的操作还能锻炼学生手、眼、脑等协调互动的能力,促进学生具象思维的发展。数学这门学科是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学具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数学知识的原理,从而更加高效地学习数学课程。此外,学具的运用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观察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教师在学具运用时,应该关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增强课堂的教学活力,通过引导式、启发式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打破传统灌输式的枯燥教学模式,巧用、活用、智力学具有利于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进而推动数学教学改革实践。



        二、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具运用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通过学具使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加能够集中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理解教学内容而创造的具备一定情感的背景,让学生在校学习时可以投入自己的感情,这样既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够让学生真切的了解知识的用途以及用法,对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在小学生的教育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小学生学习本身就是以兴趣为主导的,兴趣是其学习最大的动力,而数学的难度又大,这就更需要学生对数学学习能够产生足够的兴趣。而学具的合理使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学具来创设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动手操作学具,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
        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学生的思维提供支柱,小学生正处于从直观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数学的概念、定理、法则、公式等抽象内容不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直观学具的演示,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有利于学生形成抽象逻辑思维。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时,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底面积和高的关系,得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个立体图形的统一公式为体积=底面积×高;在圆柱、圆锥体积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有助于学生理解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学生也更乐于接受,避免在求圆锥体积时少乘以1/3,导致做题错误。
        (三)活用学具,积极探索
        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原因,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因此教师应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活用学具,积极探索。而且,教具的使用遵循简便易行的原则,并不是越复杂越好,而是越实用越好。教具的运用要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适应学生的感知能力,才会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比如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用七巧板学具时,教师可以通过其中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让学生运用不同的图形进行形状的组合。通过组合七巧板,活用学具,加深学生对已学的各种几何图形的特征的认识,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探索和培养空间的观念,提高学习兴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知识难度较大,而学具的科学使用能够降低教师进行教学的难度,为此,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之前要进行充分的备课,提前根据教学的内容准备合适的学具。首先,在教学时要创设情境,科学利用学具,创新学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其次,要注重学具使用时机,归纳总结操作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最后,就是要在巩固练习中也使用学具,帮助学生正确巩固知识。
参考文献
[1]滕祥荣.小学低段数学如何有效运用学具的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04):136-137.
[2]杨代琴,简艳梅.巧用学具,提高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效率[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04):58.
[3]朱万芳.小学数学课堂运用学具的实践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0(0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