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3期   作者:陈缓丽
[导读] 随着教学改革任务的不断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步深入,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及学科素养具备较强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还要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完善学生的德育思维和学科意识,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陈缓丽   广西贵港市桂平市社步镇中心小学清石分校  537209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任务的不断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步深入,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及学科素养具备较强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还要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完善学生的德育思维和学科意识,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4-080-01

        引言
        立德树人是中国教育之本,为了更好培育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学生,国家在教学改革方面给予了足够重视,尤其是当前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体系越发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的素质。其中德育教育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其关系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能否发展成对国家和社会有益的人才,所以加强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是每个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小学语文正常教学秩序的开展,需要有效的班级管理做支撑,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离不开班风、学风的营造,班风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小学生在校的学习效率,影响着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利用德育手段和德育事迹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指导学生养成礼貌交流的好风气,并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有效地进行沟通,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二、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2.1利用语文传统文化,提升学生道德修养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充分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利用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在讲解古代文人墨客的思想境界时,最好做到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更深刻,兴趣更浓厚,让学生学以致用,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和文人的精神品质运用在学习与生活中。比如,赵云的有勇有谋,廉颇的知错能改。再比如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让学生懂得与人交往中要学会理解他人;庄子的“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能让学生懂得与时俱进,接受新鲜事物;晏子的“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能让学生懂得分析局势,学会变通;朱熹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能让学生懂得只有学习才能进步。学生只有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刻道理和无限魅力,才能有更高的热情去学习并挖掘传统文化,才能使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得到喜爱与关注,传承与弘扬。



        2.2围绕口语交际展开德育
        口语交际活动展开,利于学生养成规范的认知与行为模式。在语言交流活动中渗透德育,能够让学生注意到更多行为礼数与换位思考等道德问题,如在《小壁虎借尾巴》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到壁虎的心理活动,引导学生展开角色扮演活动。但在口语交际中应当对学生错误用语与不礼貌行为等加强纠正,教师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合理表达自己需求、如何在交流中尊重对方意愿等,以此获得对方认可与高效帮助。学生之间互相指导与帮助,纠正交流中的行为礼节与口语礼节等问题,针对理解能力差的学生,通过情景假设与反问的方式引导,让学生结合生活经历学会换位思考与礼让他人,最终养成乐于助人的品质。让学生比较“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鱼,你的尾巴借给我”“小鱼,请把你的尾巴借我”等语句,体会哪句话更有礼貌、更有商量的口气,以此强化学礼貌观念与行为。
        2.3结合语文阅读教学,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
        阅读教学对于小学语文十分重要,在小学素材当中有很多的课文素材,其中也有一些德育内容。而作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抓住有利的时机,实现阅读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例如,在讲到《司马光》这一课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同学们在学完本节课之后,我们发现司马光看到小伙伴遇难时没有选择逃离,而是迅速想办法解救小伙伴,这属于一种良好的品德。那么在你们的生活当中有遇到类似的事件吗?你们又是怎么帮助自己的朋友的?”在提出问题之后小学生都陷入了思考。之后有学生回答:“一天,我与伙伴玩耍时,他被石子划伤了手,很多小朋友感到害怕,而我比较镇定,立刻带着他到卫生室买了创可贴并包扎好,之后他的妈妈还为此事到我家里亲自表示感谢。”之后也有其他学生纷纷起来讲述自己助人为乐的事情,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同时通过阅读课本素材时还能够学习到其他的德育知识,通过这种无形的影响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实践表明,结合阅读教学实践德育渗透十分可行,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如果发现有利的阅读元素时,一定要及时地把握和利用,然后引导学生展开探讨和学习,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2.4抓住社会实践,提升德育效果
        除了课堂教学之外,为了进一步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还要注意拓展德育教育的范围与空间,通过开展一系列与德育教育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来提升德育教育的整体效果。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可以极大地开拓小学生的眼界,增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对促使他们积极投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很大帮助。但是无论组织学生参与何种类型或形式的社会实践,都要考虑现阶段小学生自身的认知情况,尤其是要尽可能地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趣味性。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在完成基础教学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辅助环卫人员进行清洁劳动,帮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重要性,有效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今社会,德育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语文作为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成为提升小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手段。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发挥创新思维,采取上述措施,将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效结合在一起,以此来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郝新征.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有效方法[J].下一代,2020(01):12+11.
[2]祁微.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12):162.
[3]曹端喜.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8(12):149-1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