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 李艳平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3期   作者:李艳平
[导读] 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各个阶段的教学也在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教学逐渐边的越来越多元化。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好胜心与猎奇心理较为强烈,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教师要合理的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小学的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连贯性,许多知识点之间具有关联。而小学生的整体能力较差,无法系统连贯的将知识进行梳理与学习。因此,教师需要主动的转变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

李艳平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城关镇中心学校三完小校区  442300
【摘要】 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各个阶段的教学也在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教学逐渐边的越来越多元化。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好胜心与猎奇心理较为强烈,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教师要合理的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小学的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连贯性,许多知识点之间具有关联。而小学生的整体能力较差,无法系统连贯的将知识进行梳理与学习。因此,教师需要主动的转变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根据学生的能力与认知,重新构建小学数学的课堂结构,为学生有效学习提供清大的动力与平台。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引导;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4-084-01

        引言
        当前,我国实行的是素质教育模式,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现在已经不再适应教学的需求,现在教学要充分的展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特征。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小学教师要格外的注重教学中的有效引导,要能够开发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与数学学习智力,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抽象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做到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与自主学习中深刻地掌握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进一步的感悟和理解,让他们拥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这样才能够学习到更多的数学学习技巧与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真正的做到有从有所成长和生活。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部分教学老师为了追求数学学习成绩和追赶教学进度,习惯自己掌握数学课堂的主导权,自己掌控着教学课堂的进度与数学学习计划,从而忽视了学生和个体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导致很多学生没有办法跟上学习进度,因此本节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进行讨论。
        (1)教师为主导,引导有效性较低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有效引导。有效引导指的是教师要转变课堂关系,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推动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和学习,而教师则以引导者的身份对于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情况进行引导与帮助[1]。这种方式才能够对于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等方面产生积极的、有效的影影响,增强学习效果,但是目前有很多教师对于有效引导的认识不够到位,整体教学效果不好,因此还需要做出及时的调整。
        班级与班级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力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同时,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水平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阶段容易用自身的能力与观点去设计教学内容,运用相关的教学理念与方法。


但是这样的情况,对于部分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很难跟上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整体的教学进度,这样会更加地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对于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教师的思维与学生自身的思维不同,容易导致思维受限,缺乏创新,也没有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课堂缺少交流互动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和胜负欲比较强,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希望表现自己,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和表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注意到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地对学生的表现和成绩进行表扬[2]。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主要以知识灌输为主,很难给学生充分的表达和交流时间,缺乏与学生之间的自由探讨,当学生不能够展示自我的想法和理解时,就会对数学课堂产生失落感,从而会减少学习兴趣。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引导的策略
        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在教学数学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并且探讨了一些有效引导的策略。
        (1)了解学生,提高教学引导有效型
        教师实施有效引导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数学,实现学习阶段的全面健康发展,所以引导的对象是学生。在引导前,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一些相关的学习状况进行有效、科学的评估,这样才能够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首先,对于班级学生的成绩,要客观的评价,对于学习的能力差距、学习的水平等方面进行一些有效的评估,再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课上课下的交流情况以及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心理特征、学习爱好等方面要进行综合的了解[3]。综合以上的情况才能够得出学生的具体学习需求,根据学习需求,利用现有的教材内容对课堂进行合理规划,正确的划分知识难度,结合学生的需求设计有效的引导教学方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够共同推动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
        (2)注重数学现实,开展生活化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讲,数学有相当大的枯燥性与乏味性。因此教师可以基于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加强数学现实的融入,加强生活化的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生活去理解数学中的规律与问题,实现从学习数学到理解数学的转变。将数学生活化是把现实中的问题进行数学化,要能够加强学生知识应用和知识迁移的能力。生活化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引导方式,对于他们比较陌生的熟悉陌生的事物,利用熟悉的事物来进行引导[4]。
        结语
        小学的数学是学生基础数学知识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给予很大的重视,要合理的利用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有效地利用引导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与沟通,要不断的进行优化和指导,让学生树立良好的问题意识、思考意识和探究意识,培养数学思维和数学敏感性,这样才能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新娥.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J].神州,2021,(1):121-122.
[2]李胜德.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J].学周刊,2021,(8):11-12.
[3]许君霞.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及其运用探究[J].考试周刊,2020,(38):77-78.
[4]吴进凡.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引导"[J].文渊(高中版),2020,(1):1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