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职学校音乐教育的美育作用及实施路径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4月下   作者:刘刚
[导读] :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院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场所,不但要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还要积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疆巴州红旗高级技工学校新疆库尔勒市6542011985011****X   刘刚    841000

摘要: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院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场所,不但要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还要积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美育是当前中职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师只有积极发挥音乐教育的美育作用,让学生摆脱传统单一的教育模式,真正用心去感受音乐艺术的美感与魅力,才能通过长期的熏陶,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音乐教育; 中职; 美育
        引言
        1美育的介绍
        美育是新时期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一种理念,在实践分析之后,笔者对美育做出了如下介绍:
        1.含义
        美育,即通常所说的美感教育,是通过具体教学活动,提升美的素养。狭义的美育专指“艺术教育”,而广义的美育指将美学原则渗透在各学科中。
        2.任务
        学校开展美育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感受美、提高欣赏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兴趣和提升学生的能力,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核心
        音乐美学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加强学生的审美体验,谢嘉幸在《音乐教育与教学法》一书中提出:“音乐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音乐审美教育则是指以音乐艺术为内容和实施手段对人们进行审美教育,以促进人的心灵净化和个性完美的社会实践活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作为音乐课程最基本的理念,由此可见,审美教育在音乐教育中处于核心位置。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音乐作品也存在着审美差异,从而要求音乐教师不仅要具备中国审美观念,也要具备西方审美观念。音乐教师对东西方审美体系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活动,向学生传达作品的内涵。音乐作品是音乐课程的载体,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区分音乐作品中的美,以审美对象为主体,加强审美体验,培养不同的审美思维。本文以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中的音乐作品为例,探究在不同音乐审美体系下音乐作品的美。
        3当前中职院校中音乐教育的现状
        就目前中职院校学生音乐教育的现状来看,其形势不容乐观。受到社会企业单位在用人制度上的严苛,以及在选择上对专业技能人才的偏向的影响,中职院校对学生的教育也更加注重专业技能。另外,不少中职院校为了提高学校声誉,展现学校形象,只注重学生的就业率指标,使得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课程越来越多,但却忽视了对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还有的学校尽管开设了音乐教育课程,但只将其作为选修课,没有对其予以足够的重视,使得学校的音乐教育设施和音乐教育师资力量无法得到及时补充,导致音乐教育的美育作用大大降低。尽管很多学生都能意识到音乐教育的美育作用对自身产生的影响,但如果缺乏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足够的教学设备,学生将难以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产生足够的兴趣,进而使其学习效果难以提升。此外,不少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认知仅停留在流行音乐上,或是简单地认为音乐教育课程就是学唱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的快速传播使得各种资讯和多元文化侵入着学生的思想与生活,音乐方面甚至出现流行乐一统天下的局面,这必然影响着学生对更多类型且更具内涵的音乐曲目的学习,不利于音乐教育美育作用的发挥。



        4.音乐教育在中职院校中的美育作用实施途径
        4.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重视程度
        在新时期发挥音乐教育的美育作用,教师必须从思想角度入手,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方式,全面宣传和介绍音乐教育的美育作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音乐教学的积极作用,提升学生的艺术素质。
        4.2将美育渗透在音乐学习中
        开展音乐赏析教育,需要教师对音乐拿捏得当,鉴于当前很多中职学生并非音乐专业,如果教师过于强调音乐专业技术方面的问题,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全方位地为学生展现音乐的色彩和风格,挖掘音乐的背景信息和情感,为学生深度解析音乐中蕴含的哲理。比如教师带领学生赏析贝多芬的 《命运交响曲》 时,应让学生了解这首曲子是贝多芬在耳朵几乎失聪的情况完成创作的,了解他童年的不幸以及后来遭遇的各种疾病,以及他说出“我要扼住命运喉咙”的话,让学生感受到贝多芬顽强的精神。在此基础上,学生再次聆听作品时,才会对音乐产生更深的感触。
        4.3紧随课程改革潮流,转变教学方法
        在开展中职院校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选择更符合新时期教育要求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此同时,音乐教育要从课程改革中汲取营养,使用体验式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方法。这样一来,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可以亲自参与体验。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音乐会,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艺术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
        4.4提高音乐赏析课的教学效果
        在中职学生的美育工作中,音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载体。作为基础性课程,音乐教学并不需要采用非常专业的教育手段,如要应用到配器法、编制法、分析法等等,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含有基本乐理知识的音乐来开展教学。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音乐鉴赏教学,其作为音乐教育重要的一部分,与美育有着极高的契合性。从音乐的本质来看,音乐有着感性入手和以情动人、以美感人的特点,教师要详细地为学生讲述音乐作品的人文内涵,以及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使音乐教学达到洗涤学生心灵、培养学生情操的作用,即产生美育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也将得到提高 。
        4.5利用第二课堂提升音乐审美力
        第二课堂应成为中职院校音乐教学重要的场所与形式。学生在第一课堂上对教材上的音乐进行学习后,就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第二课堂就是在此基础上,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对学生进行美育培养。首先可举办各种音乐作品赏析会,对学生进行持续的美育培养。学生也可以将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通过此平台与其他学生共同分享,讲解该音乐作品的背景知识以及自己喜欢这个作品的原因,从而引起其他学生的共鸣,在循序渐进中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以提升。其次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主题活动,比如中职学校经常举办的唱歌比赛。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或拿手的曲目来进行表演,展现自我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潜移默化地提高美育的效果。最后是通过学生参加的艺术团,将音乐教育渗透到各个系及各个专业当中。如不定期开展小型音乐会,或是在周末聚会中举办唱歌活动,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音乐,提升音乐教育的美育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要从具体的教学现状入手,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发挥音乐教学的美育作用。
参考文献
[1]曾五星.基于认知语言学的体验视角下的中学英语词汇教学[J].吉林教育,2011(22).
[2]孙华生.中职学校英语教学中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1).
[3]罗红梅.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3):83.
[4]诸葛文斐.校园创意文化与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关系的研究:以义乌工商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4):255-256,2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