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标准三联根除联合叶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病情的因素分析不可忽视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3期   作者:程道理
[导读]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内镜检查可观察到患者的胃黏膜上皮与腺体发生萎缩和数目减少的情况
        程道理
        乐山市金口河区人民医院  内科  四川乐山  614000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内镜检查可观察到患者的胃黏膜上皮与腺体发生萎缩和数目减少的情况,胃黏膜出现一定程度的变薄,且多数患者的黏膜基层增厚。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致病因素较多,且属于癌前病变之一,患者需要及时治疗,以便病情持续发展成胃癌,从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上常采用Hp标准三联根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但临床研究显示,联合叶酸的临床疗效更显著,这里对上述方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进行分析,并对患者病情的因素进行以下科普。
1、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疾病类型有哪些?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疾病类型较多,主要包括:(1)自身免疫性萎缩性胃炎。这种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与患者的自身免疫情况相关,病变部位主要是患者的胃体发生萎缩,一般这类慢性胃炎属于A型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血液里具有壁细胞抗体与内因子抗体,而壁细胞抗体能抑制和减少胃酸分泌,或者直接导致胃酸分泌缺乏,内因子抗体会导致人体内的内因子缺乏,并造成维生素B12不能有效吸收,这也是患者发生恶性贫血的重要因素。(2)多灶性萎缩性胃炎。这种萎缩性胃炎的患者病变部位主要在胃窦与胃体黏膜等位置,表现为多部位萎缩或者化生性改变,一般患者发病是因为感染幽门螺杆菌,也就是B型萎缩性胃炎,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具体来说,胃窦为主的萎缩性胃炎患者会出现胃酸分泌明显增加的情况,且患者发生十二指肠溃疡的风险较大;胃体为主的萎缩性胃炎患者主要是自身免疫疾病造成,所以患者常表现为胃酸分泌降低的情况,且多数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病情发展成胃癌的风险很大。
2、Hp标准三联根除联合叶酸疗法
        Hp标准三联根除治疗是一种针对感染幽门螺杆菌胃炎的经典方案,也就是给患者治疗时,采用三种药物联合治疗,目的在于清除患者体内的幽门螺杆菌,加快患者的病情康复。Hp标准三联根除疗法的具体内容包括:(1)临床治疗时是选择两种抗生素和一种抑酸药物给患者联合治疗,前者的常用药物有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而后者的常用药物有奥美拉唑和雷贝拉唑、泮托拉唑等。(2)用药时抑酸药选择一种即可,而抗生素的选择较为关键,主要是因为目前人体的耐药菌较大,所以在首次治疗时,常选择具有青霉素类的药物,比如阿莫西林和其他的抗生素联合[1]。一般Hp标准三联根除疗法的用药时间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具体1个周期为1周-2周,治疗期间注意检测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给患者进行疗程调整。在患者规定疗程完成1个月后要复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时针对患者的病情调整用药方案。
        Hp标准三联根除联合叶酸疗法的用药内容为:(1)Hp标准三联根除治疗用药。让患者每天服用埃索美拉唑肠溶胶囊,每次用药20mg,每天服药2次。并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和克拉霉素胶囊,前者每次1g,每天服药2次,后者每次0.5g,每天服药2次。再让患者服用叶酸片,每次服药10mg,每天服药3次。

治疗期间注意定期给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用药剂量和疗程。
        Hp标准三联根除联合叶酸疗法的用药机理与效果:(1)埃索美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这种药物是奥美拉唑的拆分产物,为奥美拉唑的左旋异构体,对多种外肠道疾病的疗效显著。该药的临床疗效和奥美拉唑相似,用药后与胃壁细胞的H与K-ATP酶可以结合,从而起到共价化合的作用,抑制和减少患者的胃酸分泌,能充分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消除患者的胃部疾病,用药后的药效能在短时间内发挥,所以建议使用此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2)阿莫西林的药物成分中含有青霉素,该药的杀菌效果显著,药物成分能穿透细胞壁,在细胞中发挥药物效果。药理研究指出,阿莫西林口服后,其内酰胺基能被有效分解,并生成肽键和细菌转肽酶结合,消除转肽酶的活性,阻止转肽酶合成糖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促使细菌细胞变成球形体而破裂,随即细菌溶解并被灭杀。克拉霉素是大环内酯类药物,能显著抑制和灭杀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消化链球菌等,用药后能阻断细胞核中的蛋白50S亚基联结,从而阻断蛋白合成,由此起到显著的抑菌效果[2]。叶酸属于一种B组维生素,服用后会还原成四氢叶酸,这种物质与人体内的嘌呤合成及嘧啶核苷酸合成有关,能加快DNA修复与合成,对机体内的增生抑制作用显著,也能减轻组织损伤,充分改善胃黏膜萎缩,并加快肠上皮化生的恢复。药理研究指出,该药能抑制胃癌癌前病变进展,对幽门螺杆菌感染造成的慢性炎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可以抑制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改善胃黏膜损伤,加快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恢复。
3、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情因素分析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情因素包括:(1)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调查研究指出,绝大多数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发病是因为感染幽门螺杆菌,这也是临床治疗非常注重幽门螺杆菌清除的重要原因。(2)胃黏膜损伤。胃黏膜损伤主要是因为人体内的胃黏膜损伤因子较多,比如日常生活中长时间食用粗糙的食物,或者喜欢吃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也有患者因为钠盐摄入量较大,长时间大量饮酒或者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也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发病因素。临床研究指出,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是因为胃黏膜淤血缺氧的情况造成,但引起上述情况的原因有肝硬化或者尿毒症等,也有少部分患者因为右心功能衰竭的问题造成。(3)十二指肠反流。这种问题主要是患者具有幽门括约肌功能障碍,所以日常生活中常出现胆汁和胰液、肠液等内容物的反流,由于上述内容物反流到患者的胃内,导致胃黏膜被消化液损伤,从而出现严重的胃黏膜萎缩[3]。
        慢性萎缩性胃炎为胃癌的癌前病变之一,稍有不慎变化发展成胃癌,严重时夺走患者的生命,所以要了解该症的病情发生因素,从而更好的预防和控制,避免更多的人患上慢性萎缩性胃炎,也有效加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季然.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危险因素与临床治疗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7):195-196.
[2]王丽丽. 叶酸联合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27):66-67.
[3]孟亚. 研究叶酸联合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9):105-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