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桠楠
遂宁市船山区龙凤镇中心卫生院 四川遂宁 629000
院内常能看到宫缩乏力等导致的产后出血,大量出血让产妇体质快速下降,生命严重受到威胁。小丽就是这样的产妇,在她29岁的时候初次妊娠,与家人非常幸福的沉醉在妊娠的喜悦中,但是在分娩后由于产后出血小丽的机体指标持续下降,家属甚至还收到了医院给的病危通知书。这一切来的太突然,让家属和小丽都无法较好的接受和应对。小丽因出血过多声音有气无力、精神状态变差、甚至还出现昏迷等,家属也十分着急,病房中的场景十分混乱。好在医护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才改善小丽的出血情况。
产后出血的诱因很多,对身体的危害程度也较大,如果能提前预防,就能减小产后出血发生概率,更好的保护产妇,让产妇顺利出院。该如何预防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1、产后出血主要原因
除了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等也会导致产后出血,让机体在分娩后持续变弱。虽然临床对产后出血原因足够了解,但产后出血还是容易发生,为什么?
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在某种程度上也与产妇体质、胎盘位置等有关,如果能提前注意到这些问题,尽早预防,就能规避产后出血。像宫缩乏力多是在胎儿和胎盘娩出后,子宫壁血窦未闭合所致。与产妇精神太紧张、麻醉药剂、镇静剂等有关,容易让子宫过度膨胀,延长产程等,子宫壁血窦过度开放,不能正常收缩,流出大量血液。而软产道损伤与胎儿娩出时产程过快等有关,软产道在瞬间经受巨大的冲击力,宫颈或阴道出现撕裂伤,产后出血量增加,对盆腔、阔韧带等都造成影响,还会造成血肿。胎盘因素主要体现在胎儿娩出后,胎盘无法正常脱落,或不完全剥离、嵌顿、黏连、植入等,影响子宫收缩,增加出血。凝血功能障碍是母体自身的因素,这种情况不常见,与血小板减少症等有关,会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产后不容易止住。
2、利用产检提前做好分娩准备
定期产检能帮助临床掌握母体和胎儿情况,及时发现妊娠期问题,提前预估分娩时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好分娩准备。“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突出提前准备分娩事项的重要性,也体现出检查结果的利用价值,减少产妇分娩风险。院内妇产科要扩大产检的宣传力度,为每位妊娠期产妇提供产检建议和相应帮助。
像产检时能筛查出胎儿畸形等情况,也能观察羊水量、是否浑浊等,可以正确评估是否存在胎膜早破、早产、胎儿窒息等情况,为产妇提供合理的分娩建议,并做好产检记录,更专注的观察产妇妊娠期情况,尽量保障自然分娩。
在产检中还能对异常情况的产妇和胎儿做备注,并及时与产妇和家属沟通,告知可能出现的产后出血概率、机体受损情况等,让产妇和家属对产后出血有正确的认识,注意饮食、胎儿发育情况等,避免妊娠期过胖、巨大儿等成为导致产后出血的因素。
3、做好分娩过程中的预防工作
如果是自然分娩需要经过三个产程,每个产程都需要多加关注,尽量规避各个产程的不良情况,才能较好的预防产后出血。像第一产程时间不能过长,若时间过长会消耗产妇体力,无法保障后续分娩,子宫体动能会随之下降。医护人员需要尽量安抚产妇,在必要时要合理使用镇静药物,尽量让产妇休息。从第一产程开始为产妇节省体力,是预防产后出血的首要措施,能改善分娩的紧张感,促进子宫收缩,促进胎儿娩出。当胎儿进入产道后,要尽量保障产妇放松,并控制胎儿娩出速度,避免胎儿从产道快速娩出,伤及软产道。还要做好侧切、调整胎儿体位等工作,减少分娩过程中的细菌残留量,避免侧切后感染、软产道损伤出血等。可以引导产妇使用腹压,推动胎儿逐渐娩出,减少侧切等使用频率,更好的保护产妇。在胎儿娩出后要尽快测量出血量、关注胎盘娩出情况,尽量让胎盘自然脱落,在长时间未脱落的情况下认真观察,对牵拉、手动剥离无效的,要尽快送入手术室,不做过多损伤子宫的操作,保护子宫功能。
对每个分娩过程都格外注意,能有效预防产后出血,减少分娩过程对母体的损伤,保障子宫分娩后能正常收缩。还能根据分娩过程中的出血量、分娩结局等预估产后出血概率,提前注射缩宫素等,更好的降低产后出血。
4、及时开展产后预防工作
一般产后2小时内是出血高发期,也是产妇分娩后最脆弱的时间段,需要对阴道出血、生命体征格外注意。产妇应在分娩后及时排空膀胱,减少膀胱充盈对子宫收缩的影响,减少造成产后出血的因素。同时每半小时对血压、呼吸、体温、阴道出血情况做一次观察,严防产后出血。家属也要密切关注产妇产后情况,及时向医护人员反馈,减少产后出血量对母体健康有很大助益。
可以利用新生儿吮吸乳头的方法促进乳汁分泌,在催乳素充足的情况下,子宫可以较好的收缩,能防止产后出血。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能较好的防控产后出血,削弱产后出血原因对母体的影响。
产后出血的原因帮助人们了解产后出血,重视产后出血风险,更关注产妇分娩。也能更确切的为产妇提供合理的预防措施,提前规避产后出血风险。如何预防产后出血不再困难,上述预防措施能较好的规避产后出血,促进子宫、软产道等恢复,保障母体健康。如何预防?将不再是难题,能促进母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