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曼娜
亳州市人民医院 安徽省亳州市 236800
摘要: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焦虑(SAS)、抑郁(SDS)],救治情况(球囊扩张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球囊扩张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救治效果。
关键词:优质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急救;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观察组男30例,女18例;年龄45~79岁,平均(59.92±7.57)岁;病变个数:单支13例,多支35例;梗死部位:前壁16例,前间壁12例,下壁10例,后壁8例,右室2例。对照组男29例,女19例;年龄45~79岁,平均(59.96±7.54)岁;病变个数:单支14例,多支34例;梗死部位:前壁15例,前间壁13例,下壁10例,后壁8例,右室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⑴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⑵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1)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对于患者情绪变化应及时发现,找出相关因素并实施心理疏导,将疾病的相关知识与治疗方法告知患者,让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以便积极配合治疗;换位思考,理解患者的感受,运用注意力分散、倾诉指导、放松训练等方法帮助患者缓解压力;在医生准许的情况下向患者解释病情,让患者对自身的疾病状况能有更深刻的了解,从而消除对未知感的焦虑与恐惧,患者病情好转时及时告知,以增强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让其绝对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荷;持续吸氧以提高缺血心肌供氧;患者病情平稳后改为间歇吸氧,更换鼻导管1~2次/d;严格控制输液速率,详细记录出入量,发现异常时及时告知医生并协助处理。(3)疼痛护理: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告知缓解疼痛的方法,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止痛药,并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做到及时发现并给予有效处理。(4)饮食指导:为患者制定饮食计划,以低盐、低胆固醇、低脂、易消化的流食为宜,少食多餐,维持良好的消化功能,积极预防便秘。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选取抢救效率和急诊效果两项内容为研究指标,其中包括患者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等内容,借此明确急诊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起到的作用。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较: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救治情况比较:观察组球囊扩张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从临床角度而言,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临床表现为心肌坏死、心律失常、循环障碍等,这是因为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冠状动脉持续性缺氧,也有可能是冠状动脉急性缺氧,胸痛症状明显。急性心肌梗死具备发病较快的特征,会在短时间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如今,医学上已经就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得出了明确结论,主要包括激动、暴饮暴食、吸烟饮酒等,寒冷刺激或便秘也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之一。发病后,患者会在短时间内出现胸痛症状,持续时间较长,疼痛较为剧烈,服用药物或休息后无法改变这一症状,发病过程中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烦躁不安或出汗现象。当然,不排除部分患者在发病中无任何痛感或仅位于上腹部有痛感。一般而言,医护人员会通过心电图衍变或血清标志物变化判断患者是否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并发症极为严重,突出表现为心脏破裂、心律失常还有心源性休克,这些均是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据权威调查显示,适时介入急救护理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疾病救治效果的有效手段,必须提高对急救护理的重视,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手段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有的护理与救治。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上一种较为多见的心血管疾病,多由于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心肌供血不足以及心肌缺血缺氧,其发病因素主要是冠状动脉硬化。该病的发病率较高,病情严重且变化快,可在数分钟内发展到病情高峰,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呼吸障碍、发绀、大汗淋漓、心悸、心慌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不良后果,甚至可突发心脏骤停,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所以,临床针对该病应及早作出明确诊断,快速予以有效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死亡率。
急性心肌梗死发作突然,危及生命安全,所以应积极抢救,并实施有效的急诊护理措施,以提高抢救成功率。优质护理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强调护理措施依照临床实际需求展开,并做到全面、系统、细致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使其获得优质的护理体验。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救治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优质护理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有学者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结果显示,优质护理组患者球囊扩张时间、抢救有效率均高于常规护理组,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
结论
综上所述,急诊优质护理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率,缩短其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给予患者急诊优质护理时,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确保护理工作与患者的病情相符,还要及时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参考文献:
[1]宫洁.优质护理服务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9(17):103-104.
[2]吴芳.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对急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0):94-95.
[3]邓雁.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的应用意义探析[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11):83.
[4]格桑措毛.舒适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9(15):90-91.
[5]魏冲冲,杨林林.态势分析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3):158-159.
[6]左柳,林素清,黄炫生.早期个体化心脏康复在急诊介入术后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8):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