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庆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省双鸭山 155100
【摘要】目的:探究对比后腹腔镜和开放性肾癌根治术对治疗局限性肾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抽取2017年3月~2019年1月我院接诊的82例局限性肾癌患者,对其分组,就对照组纳入的41例采取开放性肾癌根治术与观察组纳入的41例采取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所取得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肠功能恢复、术后进食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相比对照组,对观察组进行测评,其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呈更低显示(P<0.05)。结论:不同于开放性肾癌根治术,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作为一种微创术式,更具无创性和安全性,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开放性肾癌根治术;局限性肾癌;疗效
肾癌属于临床泌尿科常见的一种癌症,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且近年来该病呈“年轻化”趋势发展。受影像诊断技术发展,人们体检意识的加强,局限性肾癌的检出率逐年升高。当前,临床治疗该病的首选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根治性肾切除手术则是现阶段临床治愈肾癌的一个公认术式。开放形肾癌根治术为治疗该病的常用术式,虽疗效明显,但易诱发其他并发症,影响患者康复。而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应用逐步获得医师及患者的认可,疗效更明显[1]。因此,本文重点对比后腹腔经肾癌根治术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术的应用效果,正文内容以示下文:
1、研究材料及应用方法
1.1临床资料
时间:2017年3月~2019年1月,研究对象:我院接诊的82例局限性肾癌患者,依据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41例)男:女=23:18例,年龄范围在25~68岁,平均(46.51±1.41)岁;肾癌部位:右侧20例,左侧21例;肿瘤位置:上极14例、中极8例、下极19例。观察组(41例)男:女=22:19例,年龄范围在26~69岁,平均(47.52±1.43)岁;肾癌部位:右侧17例,左侧24例;肿瘤位置:上极12例、中极9例、下极20例。纳入指标: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局限性肾癌;侧肾小球滤过率正常;研究获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患者均知晓并签字同意。排除指标: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凝血障碍、血液系统疾病者;精神障碍或意识不清者;依从性差。组间观测信息经检验均衡可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开放性肾癌根治术,进行气管插管复合麻醉,取平卧位垫高腰部,作斜切口,分离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和腹膜,牵拉结肠,提起侧腹膜切开,沿主动脉分叉到肾蒂上方游离,结扎肾蒂及输尿管,至淋巴结后切除肾脏。
观察组予以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全身麻醉,取健侧卧位,置入穿刺套管,先建立CO2气腹,在肋缘下腋后线作3.0cm切口进入后腹腔,置入扩张水囊,注入500ml生理盐水,二氧化碳压力维持在15mmHg,分离肾周筋膜背侧面,随后将骼血管水平至隔肌用超声刀钝性游离肾动脉,阻断肾脏供血,随后用超声刀在肾周筋膜外游离。其后用相同方式处理肾静脉,游离输尿管,夹闭并切断输尿管,分离肾脏腹侧面到肾门水平,完整取出被切除的肾脏组织。
1.3观察指标
(1)对两组手术指标结果展开对比,包括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进食和住院时间。(2)就患者术后存在的切口感染、气胸、肺部感染和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测评。
1.4统计学分析
实验结果SPSS22.0评测。计量以(x±s)的形式表述,经t值检验;计数在表示时用(%)形式,经卡方值检验,检验值为P<0.05提示统计学差异显著。
2、结果
2.1手术指标结果比较分析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肠功能恢复、术后进食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手术指标结果比较分析表(±s)
.jpg)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不断发展,腹腔手术的应用逐步在临床广泛应用。腹腔镜肾癌根治切除术(LRN)的安全性较高,且具备创伤小、出血少、视野好、操作精准、术后恢复快等优势,现已成为治疗局限性肾癌的首选术式,逐步取代传统开腹术。值得注意的是,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的关键在于,一是止血彻底,解剖标志要明确;二是依照解剖层次实行手术。临床借助超声刀将病变组织切断,有效减少出血的同时保障术野清晰。在分离肾动静脉后,先暴露后离断再处理步骤,避免不必要的出血外,缩小肾脏体积;另外,术中切除肾脏时可稍作切口扩大,便于完整取出,从而防止组织破碎致使后腹腔污染及肿瘤种植。
LRN从手术入路包括腹膜后及经腹腔两种路径,经腹腔入路术式具备清晰解剖标志、手术空间相对较大、肾蒂暴露充分、切除方便等优势,但易损伤腹腔内其他脏器及肠管,手术风险相对较大。而腹膜后路径则与经腹腔术式相反,因肾脏位于腹膜后位器官处,虽操作空间较小,但有可靠解剖标记,后腹腔入路进行切除能够快速控制肾蒂,及时处理血管,分离组织较少,且对腹腔内脏器官及相关组织干扰少,减少术中出血量的同时加快肠功能恢复;此外,其他损伤小,避免腹腔污染和肿瘤种植,并发症发生几率降低,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者预后[2]。
实验结果指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肠功能恢复、术后进食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相比对照组,对观察组进行测评,其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呈更低显示(P<0.05)。这表明应用开放性肾癌根治术术中出血量较大、且肠功能、术后进食等时间恢复较慢,并发症发生几率高;而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微创效果明显,有效减少术后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术后康复。
总之,相比开放式肾癌根治术,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疗效更为突出,有效改善局限性肾癌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欣,朱欧奇,曹滨,等.后腹腔镜下程序化肾癌根治术的围术期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24):58-60.
[2]吴俊雁,潘杰,肖玉玲,等.腹腔镜肾癌根治术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术治疗T1期肾癌的疗效比较[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03):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