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艳芳
旬阳县水利局 陕西安康 725700
摘要:小流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这就需要结合附近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要求,立足水土流失现状问题,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二者共同改善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简述
前言:小流域不仅是一个完整的水土流失单元,也是一个生态系统。因此,在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过程中,水土流失治理尤为重要。将水土保持技术应用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当中,不仅可以有效治理水土流失,也能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治理过程中,要注意结合水土流失原因、地形条件及当地社会发展规划,切不可盲目治理,因地制宜选择最合适的水土保持措施,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理效果。
1水土流失的危害和保持水土的重要性
水土流失问题是生态环境问题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水土流失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对自然环境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在大雨天气里,土壤受到雨水的强力冲刷,地表较为疏松的土粒随着雨水沿着地势倾泻而下,泥沙会阻碍道路交通,这就极易造成交通瘫痪。大量的泥沙也会堵塞桥洞的出水孔,这就容易造成堰塞效应,在泥沙淤积的河段形成雨水的蓄积,这对下游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小流域内水土流失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极易发生旱涝灾害,加重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危害。水土流失已经是生态环境领域的一个棘手问题,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负面影响非常突出,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这就需要从实际入手,抓紧治理水土流失问题,尽快恢复水土流失地区原有的面貌。经过治理的土壤,慢慢地恢复了之前平整的土地,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得以持续,这就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对于保护自然环境和保证经济生产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2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作用
2.1有助于提升拦沙效果
沙土经过雨水的不断冲刷后,较为疏松,极易被雨水冲走,而且地表经过一次次地冲刷后形成沟壑,更加加剧了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水土流失的形式中沙土的流失是其中一种重要形式,虽然晴朗无雨的天气不会出现水土冲刷的现象,但是在风大的天气中,细小的沙土颗粒伴随着大风飘扬在空气中,形成沙土天气,这也为天气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沙尘暴等恶劣自然天气的出现与沙土疏松极易被大风吹入到空中具有直接的关系。要减少这些恶劣自然天气发生时造成的影响,就必须减少沙土在空气中的含量。因此,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也会影响到天气现象。经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后的土壤,地表的植被有了恢复,坡面得到修整,融入河流的地表水泥沙含量下降,那么河流的泥沙量也自然跟着下降。小流域内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一来可以减弱不良天气中沙土的含量,二来可以减少河流的泥沙含量,这就使得拦沙效果极大地提高。
2.2有助于经济生产
水土流失造成耕地表面的肥沃土壤大量流失,土壤肥沃程度下降,导致耕地庄稼生长缓慢,产量下降。这就导致农作物减产,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另外,由于水土大量流失,经济生产活动必须分出更多的财力物力去进行经济损失的弥补,这也就不利于经济生产的开展。因此要开展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防止农田肥沃土壤流失造成农业生产受挫。
2.3有助于提高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经过雨水不断冲刷的土地,沟壑纵横,地表水极易流失,并且在流失过程中还容易带走更多的沙土。
首先,在大雨来临时,沟壑形成的地势低洼的位置极易形成雨水的积蓄,形成“堰塞湖”,这就是洪灾发生的危险信号,对于生活在山区的人们是非常危险的。其次,在干旱的季节,如果抽取地下水对农田进行灌溉,沟壑的地表不利于水分的积蓄,这也就导致农田灌溉效果不理想,对于缓解干旱对庄稼的负面影响极为不利。过多的降雨造成洪灾,过少的降雨容易造成旱灾,这都是自然灾害的表现。经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后,流域内土壤表面的泥沙大量减少,雨水对于土地的冲刷力大幅下降,这就使得雨水可以被有效控制加以利用。蓄水库的修建,可以实现将地表的径流汇聚起来,这就可以在旱季开闸防水,用收集的雨水对农田进行灌溉。通过水利工程的修建,就可以实现提高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3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方法
3.1工程方面的治理措施
防治水土流失,首先要从工程方面抓起。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大部分都在工程建设方面存在不足,这就需要我们分析工程建设的不足之处在哪些方面,并制定相应的工程建设措施,不断提高小流域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的能力。在治坡工程方面,坡面较多的山区等地区,要以梯田的修筑为主。梯田形成层级结构,可以有效地减缓大雨时雨水的倾泻速度,这就可以减少雨水所能冲击下来的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另外,平整的梯田可以有效地积蓄雨水,将雨水积蓄在梯田内,使得农作物可以得到有效的水分,减少灌溉成本,这就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还有,要在山坡梯田附近种植根部较为深的树木,利用树木扎根深、能抓住土壤的特点,减少雨水冲刷对土壤的破坏,帮助农作物在土壤中更好地生长。在治沟工程层面,可以合理地挖掘沟渠、修建谷坊,沟渠引导雨水流入水库和水塘,将雨水收集起来,待干旱时期进行农田灌溉;谷坊可以拦截泥沙,固定沟床,防止沟底下切。
3.2林草方面的治理措施
林草对于治理水土流失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几乎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植被覆盖率低。因此要从林草方面多做文章,利用林草根部对土壤的抓力,实现巩固沙土,减少流失的目的。林草种植过程中,应当遵循适地适树原则,选择既能在流域内长久存活,又能有效固结土壤,不让水土流失的苗木。事实证明,林草等植被对于防治水土流失确有奇效。开展林草防治活动,要结合当地实际状况,发挥当地地形和自然资源的优势,在流域范围内种植适合当地的经济型林草。经济林具有巨大的意义和作用,一是可以帮助当地居民增加经济收入,二是可以提高植被覆盖率,有助于改善自然环境。此外,经济林栽植的地块要选择坡度较小,路面较为开阔的农田附近,这样可以便于居民对经济林果进行管护。
3.3封育方面的治理措施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对于植被的破坏是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小流域内,由于经济发展对于自然资源的急剧需求,导致一部分急功近利的人员开始破坏自然环境,对植被进行破坏,用自然资源的消耗换取经济利益。这也就导致许多小流域内的植被遭受极大的破坏,植被的大量减少使得植被对于土壤的保护能力大大减弱,从而导致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林草植被的保护,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减少植被的破坏,增加植被对土壤的保护能力。小流域内可以实行封山育林的措施,比如设网围栏来进行封禁,防止人和牲畜对植被破坏,让植被自我恢复。同时,还要组织人员在稀疏地开展补植补种活动,增加植被的面积,提高林草覆盖率,最终达到理想的效果。林木的生长周期较长,要组织技术人员及时对林木进行管护,并且要对植被管护区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语,防止破坏植被的行为。
4结语
水土流失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水土流失的成因是多方面的。这就需要我们准确分析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从多个方向找到可以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逐步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实现生态环境的良好改变和良性循环。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问题要从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两方面综合考量,找到适宜的治理方法,逐步解决流域内水土流失问题。
参考文献
[1]徐庭馨,张健.北方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探析[J].东北水利水电,2019(1).
[2]吴瑕婷.水土保持措施在小流域治理效益点滴谈[J].山东工业技术,2008(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