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电网信息化建设研究 徐春芽

发表时间:2021/4/6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1月上   作者:徐春芽
[导读] 近年来,我国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对各行各业的发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智能电网信息化发展得益于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物联网的智能电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实现了电网设备在物联网上的映射,可以进行智能化处理和全面感知,推动电网建设的智能化发展。

江苏省南京市鼎擎科技有限公司  徐春芽   210018

摘要:近年来,我国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对各行各业的发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智能电网信息化发展得益于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物联网的智能电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实现了电网设备在物联网上的映射,可以进行智能化处理和全面感知,推动电网建设的智能化发展。鉴于此,文章对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电网信息化建设冯作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电网;信息化建设
        1智能电网与物联网的基本概述
        1.1智能电网概述
        智能电网是电网的一种最新型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将传统的电网进行智能化处理,智能电网是在特定的网络基础上所建立的,特定网络需要具有安全稳定高速双向通信以及集成功能的特点。智能电网的优势主要有四点:(1)信息获取及时、安全。由于将自动化控制技术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等运用到智能电网中,因此人们能及时且安全的接收到信息,并能根据信息及时预测出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而及时解决问题,维护智能电网系统的安全运行。(2)基础和技术体系较为庞大。由于智能电网基础体系与技术体系的庞大,从而可以有效的抵御外界的攻击或者干扰,保障智能电网稳定、高效的运行。(3)现代管理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综合运用。智能电网将通信技术与现代管理技术进行综合使用,有效降低了设备的电能损耗,有效增加了设备的使用效率,节约了智能电网的运行成本。(4)供电机构与用户实行双向互动。双向互动的服务模式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系统可以通过对用户用电信息的获取进而为用户提高更加便捷的服务,而用户也可以及时的获取自身的用电状况,进而选择更优质的用电服务。
        1.2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是当今信息时代的一种新型技术,物联网的建立还是基于互联网基础之上,物联网的高效运行主要是通过射频自动识别技术促使物品之间可以交换信息等,促使通信与信息交换等由人发展到物品。电力系统和物联网结合,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传感装置能够快速识别周围环境情况和电网设施情况,对其可以进行感知互联,能够更高效的控制,能够与物联网的应用层和网络层对应。(1)感知层。由通信延伸子层和感知控制子层组成,前者在通信终端模块上直接延伸或者延伸网络组成。后者在智能电网中,用智能采集设备采集智能电网中的不同环节的电量情况和环境情况。(2)网络层。它由接入层传输到分汇聚层,再由分汇聚层传输至核心汇聚层,物联网通过电力通信在网络层来传递信息,使用独立专用网络,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实时可靠性。(3)应用层。它由中间件和基础设施组成。中间件和基础设施收集信息,再通过后台服务器进行计算处理,达到可视化效果,在此基础上可以实现物联网技术的高级应用。
        3物联网基础上的智能电网信息化建设
        3.1射频识别技术和移动终端的管理
        射频识别技术的主要功能就是检测和管理,从当前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情况来看,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信息和数据标签的录入,从而让数据和信息都可以和电子标签之间保持一致。之后通过射频识别技术也可以在电子标签和阅读器之间形成射频通信链路,这样一来就可以很好地实现信息的监测和采集。


完成上述环节之后,后台数据服务器也会接收到无线通信网络发送的信息,然后监控管理中心就可以通过平台很好地和移动终端之间实现信息交换。具体来看,射频识别技术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通过提供采集到的信息使企业的投资决策会变得更加合理,与此同时资产的使用效率也会大大提升;另一方面,通过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资产信息的监测和跟踪,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减少各种人力干预的状况,充分保证整个监控过程的效率和准确性。另外,射频识别技术可以在对资产进行检修的同时对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帮助企业提升资产调配的效率。
        3.2检测检修一体化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设备状态的监测和评价工作变得更加高效,物联网技术可以高效地收集整个电力设备运行的数据,从而实现对电力设备运行全过程的监管。这样一来通过物联网的作用相关工作人员也可以更好地对设备的状态信息进行分析,包括离线状态、静态状态以及在线状态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加全面地将整个电力设备运行的实际状况真实地反应出来,以便出现故障维修人员更好地展开分析和维修工作,更加精准地找到受损部位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对其进行完善从而帮助有效提升整个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3预测电网外部环境
        电力设备运行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做好对外部信息的检测、分析,这时就可以用到物联网技术。具体地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来收集到风速、温度、湿度、气压、光辐射、风向等参数,之后相关工作人员在利用后端分析系统来对这些前端采集到的外部信息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这样一来可以更好地保证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另外,通过预警系统我们也可以提前做好相关的防范措施,从而有效减少由于恶劣环境因素导致的智能电网系统使用寿命受损,充分保证着整个智能电网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将来通过不断地优化电力物联网的相关技术,全面提升人们生活的便捷性。
        3.4保证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保障的措施可以通过四方面实现:(1)利用物联网的感知能力进而对电力设备进行物理安全保护;(2)对来访人员进行严格监测与管控,同时还要在网络页面中设定相应的密码,进而保护网络的安全;(3)对于物联网中的重要数据,其保存方式可以选用异地存储进行保管,从而提高物联网的安全系数;(4)针对用于存放保存数据的服务器同样也需要设置级别较高的密码,促使数据的完整性可以得到有效保护,同时还要将软件的容错能力进行提高,对相关消息的来源还要进行全面的认证。(5)针对特别重要数据需增加硬件防火墙等设备,防止黑客及病毒攻击,确保信息安全不泄露。
        结语
        综上所述,智能电网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物联网技术的强力支撑,物联网技术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因此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的挑战,相关机构应对此展开深入的研究,运用先进的技术,从而提高物联网技术的安全性以及高效性,进而促进我国智能电网的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巍川.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电网信息化建设研究[J].农家参谋,2020(09):166.
[2]张兴霖.智能电网基于物联网的信息化建设[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7,7(15):53-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