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华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实验幼儿园255100
摘要:随着幼儿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很多教师都采用了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游戏化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有效发展。在本文中,笔者将从教学实践入手,探索幼儿园数学活动游戏化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数学活动;游戏化;方法
在幼儿园教学中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是为了让幼儿能够接触数学基本原理,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对幼儿未来逻辑思维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结合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让幼儿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吸收更多的数学知识,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结合教学内容,简化数学知识
在幼儿看来,数学知识比较复杂,并且比较抽象,使得他们在学习的时候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吸收,教师应将教学内容进行游戏化的改进,使其难度降低,让幼儿能够更加容易接受,顺利走入到数学世界中。
例如,在一次数学教学活动中,我想要让幼儿理解分类和整理的概念,但是幼儿对于比较专业的名词,在认识起来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为幼儿准备了很多玩具,并为幼儿准备了很多小筐。我问幼儿:如果我们想要把这些玩具使用颜色来进行分类,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操作呢?大家可以动手尝试一下。幼儿通过观察发现,玩具有白色的,有红色的,有绿色的,有蓝色的,有粉色的,幼儿先把相同颜色的玩具放在了一起。然后幼儿将相同颜色的玩具都放在同一个筐里。我开心的对幼儿说:现在玩具都整理好了,真是太棒了!小朋友们,我们刚在玩的就是分类和整理的游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整理物品。通过游戏的方法,幼儿对于数学知识很快进行能够掌握,认识到数学知识并不是很难,降低了对数学学习的抵触心理。
二、采用多样方式,感受数学原理
在开展幼儿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如果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幼儿就会逐渐产生消极、抵触的情绪,影响了幼儿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应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转换,使幼儿能够从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中体会数学原理,从而对数学知识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例如,在一次数学活动中,我为幼儿准备了很多积木。
幼儿看到今天要玩自己喜欢的搭积木游戏,都觉得很开心。我告诉幼儿,积木上都有不同的数字,大家在搭积木的时候,要按照数字从1到10的顺序来进行叠加。有的幼儿在搭积木的时候,向我询问:老师,数字越大,我的积木也摞的越高呢。我对幼儿的发现进行了表扬,并告诉其他小朋友,数字越大,就说明我们搭积木所用的积木的数量也越多,因此我们的积木就能搭的更高了。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对数学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感受,并且能够具备初步的数和物的意识,为幼儿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游戏方式,能够让幼儿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引导幼儿带着乐趣走入数学学习中,充分感受数学原理,使幼儿的数学素养实现了进一步的提升。
三、融入生活游戏,鼓励知识应用
很多幼儿在学习的时候,没有认识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仅仅将数学当做独立的存在,从而使幼儿无法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进行应用。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的数学游戏,让幼儿在参与到游戏的过程中,能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并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应用,从而达到有效的实践效果。
例如,在一次数学活动中,为了能够让幼儿对时针、分针和秒针进行了解,我为幼儿使用玩具,进行了一个“赛跑比赛”。幼儿看到,写着“秒针”的玩具长得非常细长,并且跑的最快;写着“时针”的玩具长得非常粗、短,并且跑的很慢。我让幼儿观察教室中的时针,让大家凭借刚才游戏中各个玩具的表现,猜一猜哪个是时针、哪个是秒针呢?幼儿纷纷说,跑的最快的是秒针,跑的最慢的是时针,跑的不快不慢的是分针。在这个游戏中,幼儿都对时针、分针和秒针的特点进行了认识,能够简单地分辨出哪个是时针、分针和秒针,对幼儿未来认识时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由于这个游戏与幼儿的日常生活连接比较紧密,幼儿在家的时候也可以对自己家墙上的钟表进行观察,进一步认识时针、分针和秒针。通过采用生活化的游戏,幼儿能够认识到数学与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密切联系,从而能够主动在生活中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和应用,使数学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总之,在开展幼儿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认识到,只有贴近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能够让幼儿对数学知识进行更加透彻的掌握,教师可以设计趣味化的数学游戏,指导幼儿参与到其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并让幼儿能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吸收更多的数学知识,掌握更多的数学能力,并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进行应用,实现自身数学综合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文.幼儿园数学活动游戏化的实践策略[J].教师,2020(09):123-124.
[2]郭艳芳.幼儿园数学活动游戏化教学策略探究[J].新智慧,2019(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