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绝缘配合设计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第31期   作者:吴闯
[导读] 采用输电防雷线路的各种绝缘防雷配合系统能够有效提高输电线路绝缘防雷性能水平
        吴闯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开化县供电公司  浙江开化  324300

        摘要:采用输电防雷线路的各种绝缘防雷配合系统能够有效提高输电线路绝缘防雷性能水平,输电防雷线路的各种绝缘体系和配合不断变化显示出对增强输电线路绝缘防雷性能水平的重要性。输电电源线路主要漏电问题和它们的相互配合,对于供电机器设备安全以及供电系统运行稳定性都有直接性的影响。因此,我们就需要通过本文介绍各种绝缘体的配合设计基本原则,研究和提出各种绝缘体的配合线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分析各种输电电缆线路绝缘配合的有效设计方法。本文主要对各种输电绝缘线路中的绝缘元件配合线路设计具体方法进行深入探讨,首先对输电绝缘元件配合线路设计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其次详细分析它的设计工作流程,最后,从三个主要方面对输电绝缘元件配合线路设计具体方法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绝缘导电配合器的设计不仅可以有效保证各种输电电缆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其在这两个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绝缘配合;设计流程;电气间隙;爬电距离
        引言:如何提高民用输电电缆线路以及输电设备上的防雷水平有效的防雷方法之一就是使用绝缘件的配合。绝缘评估配合从多个角度方面对于电力输电电缆线路部件进行绝缘评估,评估费用包括技术费用以及经济损失等等几个方面。通过合理评估选择电子绝缘的技术水平,降低测量成本费用,主要用于对工频仪器进行质量测定,根据不同的测量结果值来确定产品性能。一般可以通过对各种输电电缆线路上的绝缘三角配合器的设计要求来实现,减少由于三角绝缘配合故障所产生的电能损失,对于各种输电电缆线路的三角绝缘配合器的设计也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对于运输线路的安全防雷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有效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绝缘配合设计原则
        我们在准备进行机器输电排水线路的热绝缘能力水平检测操作时,在仔细考虑一下机器设备输电防雷防水能力的情况同时,还要仔细考虑一下机器设备的输电防污防水能力。依据我国电网常规输电电缆线路的安全相关法律规定,在电网输电电缆线路的安全防雷冲击水平设计方面,耐雷冲击能力也要有较高的的要求,必须一定要达到大于100或等于100的常规输电线路。除此之外,控制好由于自动跳闸系统问题导致出现跳闸故障的发生概率也尤为重要。在我国电网电力输电网络线路以及电网耐力强度水平之间要求有两个基本要求:第一个就是在中华北平原东部地区的电力输电电网线路中在电压耐力等级以及电网耐力强度水平之间要求都保持在一定程度范围之内。其次,根据中原地区的实际输电电力线路运行状况,电压能力等级以及耐雷能力水平也可以要求具有一定的精确数值表示范围,要点是明确最优值。因此,如果说想要通过更好的设计完成对供电设备防雷绝缘体的防护设计,就要充分注意耐雷能力水平以及设备遭受多次雷击是否跳闸这两个多方面影响因素,利用两种回线的相互配合性来满足这一目的。
二、绝缘配合的流程步骤
        在公用电网以及输电线的各种绝缘元件配合设计过程中要以各种绝缘元件配合的系统设计基本原则来作为理论基础。要准确遵循线路设计工作流程的四大基本步骤:一要准确找到使用计算机的参数,查找和统计分析已经确定存在的物理线路,包括根据物理线路性质计算参数以及物理环境参数。二是需要正确根据不同输电信号线路的各种参数情况来正确划分输电路段。只能是采取一种线路绝缘参数配合方式设计这种方法不可行,要具体进行划分,根据不同输电电缆线路绝缘参数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输电路段以及各种绝缘配合方式,但也不是不能说路段划分越多越好。三是对设计电源线路的导电绝缘保护水平并没有所谓的讲究,要使其能够符合防电耐雷和耐水防污的技术要求。线路的最低绝缘电压水平主要有分为两类,一类指的是使用高压供电线路的最低绝缘电压水平,另一种分类的则是使用低压供电线路的最高绝缘电压水平。一般而言,首先需要确定一个低压绝缘线路的实际绝缘电压水平,再考虑运用不断变化递加的计算方法在未来可以达到确定高压线的绝缘线路水平的实际需求。四是还要注意安装专用避雷针。按照一定的测量参考设计流程的要求规定设计数值,用反向递减的设计方式可以确保它的保护侧向角正确,设置保护侧向角和避雷针,提高防雷击的保护功能,进而可以实现对圆形避雷针的正确保护和死角的正确设置。
三、设计输电线路的绝缘配合
        绝缘器件配合产品设计易是否受主要环境因素决定影响,依据上述对于各种绝缘器件配合产品设计基本原则和工作流程的详细介绍,也就是可以这么说易受环境因素决定是直接影响各种绝缘器件配合产品设计的主要环境因素。

本文从三个主要方面详细分析和深入研究了固体绝缘元件配合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分别为固体绝缘结构配合中固体电气导线间隙的正确选择,固体爬电绝缘配合结构的正确设计和固体绝缘结构配合中固体爬电导线距离的正确设定。从这三个因素方面我们可以知道,绝缘体是配合电路中的各个电气元件间隙的最小选择,要尽量保证不超过放电这个时候的最小电气间隙,其余任何地方的电气间隙最小值都一定要比这个最小值的间隙值还要大。绝缘材料板的设计一般要求具有一定的机械绝缘性,要注意保证这种材料的一定穿透力和距离,避免被硬物击穿。绝缘材料配合的最小爬电工作距离一般是广泛指要有效防止各种绝缘材料及其表面涂层发生较大爬压放电时的最小爬电距离。
3.1绝缘配合中的电气间隙的选择
        在保证输电电气线路正常运行中的过程当中难免会出现存在电流超过负电压的工作状况,因为进入电气线路间隙两侧的输出电压误差会随着进入输出端的电压瞬间转化变大。如若这个间隙范围不够大,就可能会直接导致较大电流被外力击穿。如若一个输电电源线路严重电压超出它的它所能够承受的最大负载值时,间隙就会没有我们预期的大就这样会较容易被电流击穿。我们必须要具体地对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不能只是全权直接依靠国家相关法律规定要求给出的相应或对应的企业推荐值,避免盲目追求跟定。比如说,当输电电源线路的接地电场不稳定时,可能用户会感到受当地海拔高度变化影响,数值随之发生变化。
3.2固体绝缘结构的设计
        绝缘系统设计产品有大部分为基本自动绝缘,附加自动绝缘,加强电气绝缘等等部分。在实际使用时容易遭到受制于输电电源线路自身以及其他环境因素的直接影响。比如说,如果一个输电电源线路不能产生较高的发热量就可能会因此使得热绝缘的产品使用寿命就会有所大大缩短。
3.3绝缘配合中爬行距离的设定
        为了能防止在系统正常运行中可能出现许多空气污染物,从而被直接击穿我们已经设计好了的输电电缆线路的每个爬电导线距离。爬行电梯距离差的大小还需要根据电梯工作电压的统计数据大小来进行确定,不过还需要额外考虑突然启动超出的工作电压,因为我们爬电梯的距离不会直接受他的电压影响。同时,我们还需要根据它的周边地区环境污染及这些绝缘材料是否构成具体环境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因为这些环境因素可能都会对它本身造成直接影响。
结语:漏电绝缘保护配合器在输电设备线路中具有重要保护作用,它给整个输电设备线路本身带来的保护效果十分的明显,并且它既经济又实用,可以直接影响整个输电设备线路的运行稳定性以及输电设备的使用安全性。通过对本文的系统分析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得出关于绝缘输电配合线路设计绝缘输电配合的许多实际设计的经验与方法,具有大量的收获,得出了一些如下的设计结论:例如查找输电路线、划分输电路段、初设设定绝缘输电水平、安装绝缘避雷针等等,都是关于绝缘输电配合的设计步骤。耐雷能力水平和设备遭受强烈雷击的雷电跳闸事件概率值的推断在雷电绝缘保护设备设计制造过程中不可缺少。电气元件间隙,爬电源线距离,固体材料绝缘这三个重大方面的都是关于绝缘元件配合系统设计应用方法的深入探究。对于我国输电电缆线路安全绝缘元件配合系统设计操作方法的深入研究以及确保输电电缆线路的安全稳定与可持续健康发展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沛洪,吕金壮,戴敏,娄颖,何慧雯.+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缓波前过电压和绝缘配合[J].高电压技术, 009(07)
[2]韩永霞,李立浧,陈辉祥,张劲松,卢毓欣.直流保护策略对特高压换流站过电压与绝缘配合影响的伤真分[J].高电压技术, 01 (0 )
[3]黄俊,赵成勇,高永强.MMC-HVDO换流站过电压与绝缘配合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013(01) .
[4]陈锡磊,周浩,王东举,沈扬,钱锋,周志超,丁健.向家坝一上海 + 800kV特高压直流工程直流滤波器过电压与绝缘配合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01 (03).
[5]陈锡磊,周浩,王东举,沈扬,丁健,钱锋,周志超,丘文千.溪洛渡一浙西土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浙西换流站绝缘配合[J].电网技术, 01 (0 ).
[6]杨万开,印永华,曾南超,等,同家坝一上海土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系统调试技术分析[J].电网技术 011,(07):93-95.
[7]陈锡磊,田杰,王东举,等.大生桥一广州直流工程控制保护系统改造后的过电压分析[J].电网技术, 011,(06):76-79.
[8]袁士超,上东举,陈锡磊,等.天广直流系统中性母线过电压机制研究[J].电网技术. 011.(05):94-96.
[9]潘文霞,刘迅,夏定珍等.特高压直流换流站绝缘配合软件的开发与应用[J].电力自动化设备 011-(03):11 -114.
[10]管敏渊,徐政,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型直流输电的建模与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 010.(19):75-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