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海伦
国网陇南供电公司 甘肃陇南 746000
摘要:电力是人们生活和工作必不可少的资源,必须加强输电线路管理,以便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电力服务。特别是紧凑型输电线路,线路塔头尺寸小,相间距离小,因此对带电工作间隔和配合间隔的要求较高,同时对进出线的影响比较大。为了有效地确保工人的安全,有必要在紧凑的带电线路上有效地分析带电作业的安全距离,并对其工作方法和安全防护进行详细研究。在本文中,将对紧凑型输电线路上工作的带电线路的安全距离进行研究和分析,以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并为用户提供更多优质的电力服务,并讨论其运行方式和安全保护措施。
关键词:紧凑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方式;安全防护
引言:由于紧凑型传输线的传输容量大,可以有效减少线路占用土地的问题,不断扩大了紧凑型传输线技术的应用范围。应执行带电作业安全保护措施,以有效确保操作员安全。应该认真研究紧凑型输电线路建立科学合理的对策,提高调查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紧凑型输电线路的推广,应用和设计提供保证。
1.紧凑型输电线路的特点
紧凑型输电线路投资少,线路狭窄,在国内外电力建设中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紧凑型输电线路在电力建设中受到了高度评价。在电力构造中,左右导体水平地放置在塔的悬臂的两个壁上,中间导体分别放置在塔窗上。行距相差约12m。紧凑型线路的三相导体在同一塔形窗口中以6.5 m的距离布置成倒三角形。而且,紧凑型线路塔具有大塔头。塔顶分为前部和后部,塔架的长度和质量越大,塔架越大。塔架柔韧性好,组装后不易变形。在绝缘子方面,紧凑型线路塔使用V型绝缘子串(角度为80或)和六段导体:绝缘子串上方为2个非导体,在绝缘子下方为4个非导体,安装配件非常困难。
2.紧凑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距离
在紧凑型输电线路中,带电作业的安全距离主要受塔架结构、过电压波形、电压幅度、工作范围和操作人员的工作位置、间隙系数等因素的影响,而电压幅度是最重要的因素。根据我国500kV紧凑型输电线路的分析,电气间距为3.2m,操作人员的工作范围为0.5m,地面设计均为3.7m。根据相关安全法规,在海拔500 m以下的区域中,实况工作的最小安全距离为3.2 m,在海拔500至1,000 m的区域中,最小安全距离为3.4 m。根据规定,紧凑型传输线的安全距离要满足500至1000 m高度的最小安全距离要求。根据对500kV小输电线路的分析,最大过电压为2.18pu,实际上,由于系统结构,设备参数,运行条件等条件的不同,每条线路的过电压存在一定的差异,长线的过电压倍数也会增加。在波形计算结果中,最大过电压的波长通常为500s以上,这有助于增加间隙的放电电压。实际经验和实验数据分析表明,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区域,过电压幅值应小于1.80pu,最小电气间隔要小于1.80pu,最小电气间隔应为3.0米或以下。当过电压幅度为0.8-2.18pu时,最小电气间隙为3.2米。在通电工作时,有必要考虑间隙放电特性的不确定性和离散性。
3.紧凑型带电线路运行方式及安全防护措施
3.1工作原理
在紧凑型输电线路的实时运行过程中,有必要分析运行期间的最大过电压倍数,以确定绝缘工具的最小安全距离和最小长度。如果无法确定确切的过电压倍数,则必须根据系统系数或在500kv时可能发生的最大过电压倍数来计算最大过电压倍数。根据相关要求的分析,最小安全距离必须满足以下要求:如果最大工作过电压倍数为1.8pu或更小,则最小允许电气安全距离为3.0m,最小绝缘长度为3.2m。另外,当执行进出等电位操作时,有必要分析塔顶间隙的收紧,并且组合间隙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控制的。当过电压幅值超过1.8pu,操作员进入直塔,应采用保护间隙的操作方法,并将保护间隙设置为1.6米。
3.2安全防护措施
首先,塔中的工人应穿戴防护服进行全面的带电工作,并且防护服应确保所有部件连接良好。其次,必须确保在安装防护间隙的工人及时穿上全套防护服。要使用专业的绝缘操作杆或遥控器来适当调整保护间隙的间距。悬挂间隙之前,需要确保接地线已接地。连接时,间隙距离应调整为最大值,并且前插入夹应紧紧压在电线上。在进入之前,操作员必须相应地调整间距,以校正该值。在工作完成和操作员完成之后,必须将间隙距离调整为最大值,并使用插入式夹具断开电线,然后正确地拆除接地线。在安全完成间隙保护之后,电位操作人员必须开始在接地电位下处理等电位。当等电位操作员进出等电位时,带电体的正确接触位置或各种间距必须满足客户的要求。在带电作业过程中,必须确保人体的空间供应不超过0.5m,并避免在行驶过程中发生较大的运动。此外,在使用线性琴弦时,应在道德上对温度进行相应的控制。保护间隙垂直于绝缘子串联并并联安装。对于“ V”形弦,可以将其垂直安装在V形弦导体和上梁结构之间,同时也可以将其水平安装在导体和侧框架之间。
.png)
4.影响紧凑线路上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的因素
4.1安全差距分析
根据操作员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带电作业可以分为三种:等势作业,地势作业和重势作业。安全距离是一个通用术语,是指为了确保人身安全而在操作员与被充电物体之间保持的各种最小气隙。实际上,可以分为五类:最小安全距离、最小接地安全距离、最小相间安全距离、最小安全工作距离和最小配合距离。在以安全距离运行的线路上工作时,在运行期间会立即产生最高的过电压,但是在此间隔下发生故障的可能性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其中,最小安全距离是地电势算子与人体之间的最小距离,最小接地安全距离是地电势算子与周围地面之间的最小距离。最小间隙安全距离为:电位的操作人员与相邻的带电体之间必须保持的最小距离。最小安全工作距离是为了确保人身安全和工作要求,是接地电势操作员与带电体之间的最小距离。
4.2影响安全距离的因素
根据紧凑型线路的特性和工作条件,影响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带电作业的电压和绝缘介质的绝缘性能。
绝缘介质的绝缘性能是影响紧凑型管线中带电作业安全间隙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由于介电绝缘特性的不同,即使电压相同的线路也具有非常不同的安全间隙。在带电作业中要考虑的绝缘介质包括空气,环氧化FRP和丝绸。其中,空气是带电作业中最常见的绝缘介质,也是电力系统和设备绝缘中使用最广泛的气体绝缘介质,但是空气的绝缘性能非常不稳定,容易受到影响。必须考虑实际的空气状况,例如气候,环境,污染和海拔。环氧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主要存在于绝缘管、绝缘棒、绝缘板等工具中。这些工具具有很高的绝缘性能,很高的机械强度,耐老化性,并且通常在带电作业工具中使用。丝绸主要用于带电作业中的绝缘绳,安全绳和梯子,但是湿气、灰尘、老化和磨损会降低绝缘性能。
结束语:在紧凑型输电线路实时工作时,应考虑工人的安全,并采取适当的安全保护措施。根据相关的研究和分析,不同的海拔地区对安全操作有不同的影响。在海拔为1 km或更小的区域中,对于1.8 pu或更小的过电压幅度,最小电气安全距离必须至少为3.0 m。当过电压幅度在1.8pu和2.18pu之间时,最小电气安全距离可以设置为3.2米,在此规定下,可以有效地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此外,当等电位功入口和出口的过电压幅值超过1.8pu时,操作人员应使用安装保护间隙的工作方法,以在进入线性塔体时立即有效地确保带电工作。并且,在可靠性电压为500 kv或更高的输电线路中安装保护间隙是一种全新的操作方式。但是目前,由于对其特性,功能和安全性的研究,一些单位对此不能完全信任。如果现有的操作方法不能满足安全操作的要求,安装防护间隙可以有效解决紧凑型设计与安全维护之间的矛盾。
参考文献:
[1]曹辰.紧凑型输电技术及其在广东地区的应用前景[J].广东输电与变电技术,2013,23(1):65-70.
[2]刘亚芳.500kV紧凑型输电技术的研究[J].电网技术,2014,23(2):55-58.
[3]郝旭东,龚延兴.500kV紧凑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研究[J].电力设备,2015,6(2):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