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100872
摘要:KANO模型在需求排序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般会根据问卷调研结果,计算出各项需求的better指数,worse指数,之后再根据各项需求的better指数、worse指数绝对值的取值绘制四象限图,最后根据各项需求所处的象限确定需求的顺序,本文在此基础上,针对处在同一象限的需求提出更加精细化的排序方法,同时给出常用办公软件Excel的操作步骤,便于读者实际应用,该方法在解决KANO模型中大量需求的排序问题上优势突出,在不需要绘制四象限图的情况下即可得出各项需求的排序结果。
关键词:KANO模型;需求分析;需求排序
一、引言
受行为科学家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启发,东京理工大学教授狩野纪昭(Noriaki Kano)和他的同事于1979年10月发表了《质量的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一文,第一次将满意与不满意标准引入质量管理领域,并公开了《魅力质量与必备质量》研究报告。该论文1984年1月18日正式发表于日本质量管理学会(JSQC)杂志《质量》总第14期上,标志着狩野模式(Kano model)的确立和魅力质量理论的成熟。KANO模型(图表1)在互联网产品研发的需求排序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模型运用了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确定各个产品需求或者服务的类型,给出了产品需求或者服务的基本排序规则: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魅力型需求>无差异型需求。该模型在应用实操中需要绘制四象限图,过程相对复杂,另外,四象限图的排序方法并没有给出处在同一个象限内的需求排序方法。本文给出一种脱离四象图绘制的需求优先级排序方法,在原四象图分类的基础上,引入两个数据指标,一个是需求点的位置与原点连线和X轴夹角a的大小,一个是需求点到原点的距离s,借助常用的办公工具Excel实现对条件排序。该方法跳过了箱线图的过程,节约了研究者的时间,并且可以对处在同一需求类型中的多项需求进一步精细化排序。
图表1 KANO模型图
狩野纪昭(Noriaki Kano)根据影响满意度的情况将用户需求划分为5个基本类型,分别为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魅力型需求、无差异型需求和反向型需求。基本型需求也称为必备需求,是顾客对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基本要求,是顾客认为产品必须有的功能或服务。如果具备该功能,用户的满意度并不会显著提升,如果不具备该功能,用户的满意度会急剧下降,甚至放弃使用该产品。期望型需求也称为意愿型需求。是指顾客的满意状况与需求的满足程度成比例关系的需求,此类需求得到满足或表现良好的话,客户满意度会显著增加,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水平超出顾客期望越多,顾客的满意状况越好。当此类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表现不好的话,客户的不满也会显著增加。魅力型需求又称兴奋型需求。指不会被顾客过分期望的需求。对于魅力型需求,随着满足顾客期望程度的增加,顾客满意度也会急剧上升,但一旦得到满足,即使表现并不完善,顾客表现出的满意状况则也是非常高的。反之,即使在期望不满足时,顾客也不会因而表现出明显的不满意。无差异型需求,不论提供与否,对用户体验无影响,是质量中既不好也不坏的方面,它们不会导致顾客满意或不满意。反向型需求又称逆向型需求,指引起强烈不满的质量特性和导致低水平满意的质量特性,因为并非所有的消费者都有相似的喜好。许多用户根本都没有此需求,提供后用户满意度反而会下降,而且提供的程度与用户满意程度成反比。例如:智能手机出厂会预装非常多的软件。针对这5种基本需求类型,KANO确定需求的开发顺序为:基本型需求优先于期望型需求,期望型需求优先于魅力型需求,魅力型需求优先于无差异型属性,坚决不做反向型需求。
KANO模型的实施过程一般需要经过下面几步:第一步,在开发某一项产品前,我们一般需要通过“头脑风暴”或者产品调研去确认产品需要开发的功能或服务;第二步,通过标准化问卷进行调研,问题的设计也具有独特性,测量用户对产品功能或服务提供与否的双向满意度,问题的答案一般将用户满意度分为渐变式5级。以用户对产品功能(或服务)提供与否的双向满意度评价为基础,可以对应得到一个二维需求属性评估表(图表2)。M、O、A、I、R分别为5个层次需求英文首字母,Q为可疑结果。分别统计每个产品功能M、O、A、I、R、Q的用户人数;第三步,分别计算产品的better指数、worse指数。公式(1)(2)如下:
better指数=(A+O)/(A+O+M+I) (1)
worse指数=(O+M)/(A+O+M+I)*(-1) (2)
better指数指产品提供某项功能或服务时,用户满意度提升的程度;worse指数指产品不提供某项功能或服务时,用户满意度下降的程度。第四步,将计算得到的better指数和worse指数绝对值绘制成四象限图中。在这一步有个分界点的确认,不同的产品分界点也不一样,better指数的取值范围[0,1],worse指数的绝对值的取值范围[0,1],我们可以取0.5作为功能需求或服务的better指数、worse指数的绝对值的分界点,将产品或服务需求划分为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魅力型需求和无差异型需求。如果需求项较多,也可以根据better指数、worse指数绝对值的实际取值来定,可以取平均数、中位数或者行业标准等。有了分界点后,接下来就是将所有产品功能或服务归属到四种需求类型中,按照基本排序规则: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魅力型需求>无差异型需求,确定满足需求的优先级。
图表2 二维需求属性评估表
二、无需绘制四象限图的精准排序方法
需求类型排序的实质是我们需要优先满足worse指数绝对值较高的需求,其次满足better指数较高的需求,最后满足worse指数绝对值和better指数较低的需求。基于KANO模型的排序规则,本文提出基于Excel多条件的需求排序方法。该方法需要用到三个维度的数据,分别是类别、夹角和距离。
第一步划分需求类别:假如我们的分界点是0.5,我们就可以根据worse指数绝对值和better指数的取值得到我们每个需求对应的需求类型,并做相应的编号标记,如图表3。将各项需求归属到相应的需求类型中。
图表3 KANO模型需求分类标准
第二步如果多个需求同在一个需求类型中,则需要计算需求点与原点的连线和X轴的夹角a,夹角a越小,worse指数的绝对值越大于better指数的绝对值,则需要优先满足。
第三步如果在同一个需求类型中,夹角a的值也相同,则需要考虑点到原点的距离s,s越大,worse指数绝对值和better指数都大,则需要优先满足。
三、算法案例
本文再以具体的算例将方法进一步阐述,以曾祥远、王希杰两人研究的《基于KANO模型的儿童3D打印机用户需求调研》的数据为例,运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需求的精准排序。如图表4所示,为传统的四象图排序方法,展示了33项儿童3D打印机用户需求归属的需求类型,由于需求项较多,我们依然不能得出这33项需求的精准排序。
图表4 四象限图的需求排序结果
我们按照本文提出的新方法重新对这33项需求进行排序:
图表5 基于EXCEL的需求排序表
第一步,划分需求类别,已知33项需求的better指数、worse指数,我们按照需求类型的划分标准,借助Excel工具快速实现需求类型的划分。Excel中IF函数可以实现条件判断,具体操作时在图表5中K2单元格输入公式(3),并对K列进行公式的快速填充,完成需求类型的划分,公式(3)如下:
=IF(ABS(J2)>=0.5,IF(I2<0.5,1,2),IF(I2>0.5,3,4)) (3)
其中0.5为分界点,1代表必备属性、2代表期望属性、3代表魅力属性、4代表无差异属性,IF函数主要是进行条件判断,对满足条件的返回一种结果,对不满足条件的项返回另一种结果,ABS函数是求绝对值,这里的worse指数是负值,我们需要用到worse指数的绝对值进行比较运算。
第二步,计算夹角a大小,根据已知的better指数和worse指数的绝对值,可以求出夹角的正切值 tan a=better指数/worse指数绝对值,根据tan a的值我们运用反正切函数求出夹角对应的弧度,进而求出夹角a的大小。具体操作是在L2单元格输入公式(4),然后将L列进行公式的快速填充,完成夹角a的计算,公式(4)如下:
=DEGREES(ATAN(I2/ABS(J2))) (4)
其中ATAN函数是求反正切,DEGREES函数是将弧度转化为角度,ABS函数是求绝对值。
第四步,计算到原点的距离s,根据已知的better指数和worse指数的绝对值,可知better指数和worse指数的绝对值构成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就是点到原点的距离s。具体操作是在M2单元格输入公式(5),然后将M列进行公式的快速填充,完成距离s计算,公式如下:
=SQRT(POWER(I2,2)+POWER(J2,2)) (5)
其中power函数在第二个参数为2的情况下是求某数的平方数,SQRT函数是求某数的正数平方根。
第五步,排序,排序这一步非常关键,这一步的操作有着严格的顺序,我们首先要对需求类别进行排序,1代表必备属性、2代表期望属性、3代表魅力属性、4代表无差异属性,所以划分需求类型(K列)进行的是升序排列;在同一需求类型中,夹角越小,worse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越需要优先满足,所以夹角大小(L列)需要进行升序排列;在同一需求类型中,夹角的大小一样,距离越远,worse系数就越大,需要优先满足,所以到原点距离(M列)需要进行降序排列。在Excel中点击“数据”-“排序”,依次将“划分需求类型”、“夹角大小”,“到原点距离”添加为排序条件列,将排序依据设置为“单元格值”,将次序分别设置为“升序”,“升序”,“降序”,点击“确定”即可完成多条件排序的操作(图表6),得到33项需求的排序结果,优先级是从高到底依次排序。
图表6 Excel多条件排序设置
四、结论
KANO模型在产品的需求排序中应用广泛,文章在原需求类型的排序基础上,提出了同在一个需求类型中的排序方法,即根据点和原点的连线与X轴夹角a的大小、点到原点的距离s远近进行排序,同一需求类型中,夹角a越小,需求的worse指数绝对值越大,越需要优先满足,同一需求类型中,夹角相同,到原点距离s越大,需求的worse指数绝对值越大,越需要优先满足。同时,文章结合之前学者研究的数据,运用本文的方法,给出了常用办公软件Excel的实操步骤,让KANO模型无需绘制四象限图就可以完成多项需求的排序工作,大幅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顾恬伊.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儿童益智玩具研究设计[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
[2]曾祥远,王希杰.基于KANO模型的儿童3D打印机用户需求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0(11):96-98.
[3]张俊峰.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习设计——基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标准[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2):111-115.
[4]黄立中,杜宇,罗佳龙,邢晓光,卫锋,饶锦峰.基于儿童体验的3D打印机产品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5):146-148.
[5]徐凯,骆小青,张红菱,聂蓉,齐玲,程清洲.基于Kano模型的儿童保健护理服务需求属性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7(9):1321-1323.
[6]龚娜.基于KANO模型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功能需求研究[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20(01),178-182.
[7]赵雅婷,顾东晓,赵树平,梁昌勇.基于Kano模型的养老服务机器人功能需求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9(10):1419-1423.
[8]虞慧岚,田多,宋明亮,胡平.基于KANO模型的房车营地服务设计需求分析[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9(7):98-100.
作者简介:
董浩(1989.5),男,河南省夏邑县,研究方向:概率论与数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