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 安全保卫处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为新时代社会治理机制创新和体系完善指明了方向。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矛盾多元多样多发,打造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高校作为社会的第一道大门,平安和谐的校园是他们能够安心学习和生活的重要保障。当前高校校区多、占地面积广、进出人流量大等特点,给平安校园安全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综合防控手段,提出可能存在的各类问题和改进建议,为平安校园的长久建设保驾护航。
关键词:共建;共治;共享;综合防控;平安校园
前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同时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高校作为学生踏入社会的第一道大门,平安校园永远是高校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高校综合防控分别从多元共建体系(构建保卫部门、各单位、师生员工的多元共建体系)、多元共治体系(以党委领导、保卫部门主导、各单位协同参与为框架的多元共治体制)、多元共享体系(以满足师生安全需要为目标的多元共享机制)三个方面进行建设研究,在建设路径上按照“一个中心、三大方面”的思路,从而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校园。
1 以协同联动为目标,建设一个指挥中心
目前高校安防指挥中心建设以全面监控、及时预警、高效处置、智能评估为总目标,形成了以事件为中心,集合了视频监控、车辆道闸、车辆超速、违停抓拍、人脸识别、人脸闸机、消防智能预警等系统,通过统筹高校安防要素和力量,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可视化等技术,建立起一套具有预案及状态管理、安防实时监控、危机事件预警、应急联动处置、智能评估反馈等功能的综合安防管理支撑系统。通过精准和迅速的一站式管理来执行可视化操作,更高效的实现安防工作的闭环管理,有效支撑校园安防态势综合研判和应急事件协同处置,帮助管理人员形成科学精准管理,全面提升安防管理工作效率。
2 以技术应用为抓手,打造三大技术系统
当前各高校已经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校园综合防控体系,主要涉及综治、交通、消防三大方面,所有的系统为后台监控中心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师生构筑了一张立体化校园安防智能感知网,让师生安心教学、科研与生活,为构建平安校园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2.1 升级监控设备,做好进出人员精准制控
目前各高校均采用较为完善的一体化视频监控系统,即融合了高清化数字化网络化的视频监控,并成立监控中心,由专人专职24小时全程监控校内情况。高校保卫部门以师生需求为导向、以安防技术为支撑、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采用技术先进、性能稳定、功能实用的设备,立足人防、物防、技防的防范体系。通过对安防视频监控系统升级改造、监控盲区补点等工作,将原来的模拟监控系统改造为数字监控系统,在提供视频图像清晰度、夜视效果和监控覆盖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人脸识别、机动车超速抓拍等智能应用。人脸识别技术通过摄像头快速获取人脸信息,对进出校园人员进行人脸抓拍,利用以图搜图功能,快速锁定目标人物进出校时间,利用事先导入的黑名单库报警功能,在满足一定相似度的条件下,经研判分析,实时监控黑名单人员进出校园信息。2020年突发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打乱了师生原先的生活和学习节奏。在“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要求下,各高校即刻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下,很多高校已经使用了人脸识别闸机,师生通过刷脸、刷卡等方式核验身份信息,一人一闸,实现高效通行、智能管理。系统后台能对人员出入情况进行记录,做到严格守牢校园安全防线,实现精准管控。
2.2 统筹车辆管理,做好校园交通智能化出行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校内的车辆也越来越多,其中包括各类共享单车、电动自行车还有机动车。而高校校园内尤其对机动车超速、违停等行为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尤其是部分老校区,道路规划和地面车位设置不合理,道路窄、停车难、车位少的情况屡见不鲜,由此带来的交通问题也是时有发生,这不仅给学校教学环境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将危害师生的人身安全。高校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校区功能和地域区位,在不同时段采取不同等级的调控措施,有序引导、科学管理来校车辆。当前高校保卫部门主要采用车辆智能道闸管理系统,除了校内车辆日常进出校园以外,疫情防控期间严禁外来人员和车辆入校。确因工作需要进校的,由校内对接单位人员执行外来人员和车辆预约进校审批。该系统对校外车辆实施收费管理,支持车辆无感支付,保障校区交通顺畅。同时校园内主干道路增设车辆违停和超速抓拍系统。以浙江某大学为例,车辆违停系统能对违停车辆进行违停抓拍,同时监控中心能够实时报警,并通知工作人员联系车主及时处理。车辆超速抓拍系统对30米开外行驶的机动车进行雷达测速,并将车牌和车速在立柱电子屏上显示出来,相关信息通过短信平台告知车主。高校保卫部门对上述违停或超速的机动车车主视具体情节分别采取安全教育、下达整改通告、抄送车主所在单位、公开曝光以及道闸自动禁止机动车辆驶入校园等措施,上述系统对于维护校园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切实做好平安校园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2.3 筑牢消防红线意识,做好火灾隐患排查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内人员数量庞大,部分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有待加强,因此消防安全工作始终是促进高校长期稳定发展,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基础,从根本上直接关系到整个校园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目前国内各高校已有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消控室由专人24小时值班、专人巡查,实现火警全天候监控和应急处置,同时与校内单位签订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书,明确消防管理职责。各校区建设消防给水远程监测管理平台,该系统依托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通过在消防给水系统不同节点安装传感器、监测模块等,实时记录消防给水系统水压及水位变化数据,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发出报警提示,为快速排除和解决故障提供了巨大支持。高校消防管理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落实,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大检查,严查学生宿舍、教师公寓、后勤员工宿舍等,对使用大功率电器、接线板串接、私拉乱接电线等违规行为的人员进行教育引导,将安全检查结果反馈到人,并督促整改落实。与此同时对校内师生开展应急疏散逃生演练和灭火演练,从思维上转变师生员工消防安全意识。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确保高校校园消防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3 总结与展望
当前各高校总体发展势头较好,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平安校园建设日趋完善,但我们也要居安思危,近两年校园安全事故也是时有发生。与此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上述系统相对独立、集成度不高,无法形成统一大平台,保卫部门与有关部门间数据信息尚未完全打通,大数据信息需要进一步共享。但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科技的进步,平安校园的建设一定会取得更大更长足的进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应对高校综合防控建设建设需求,当前高校安全综合防控工作面临主动适应动态化、信息化条件和开放性、社会性、区域综合性征,重构防控体系的艰巨任务。具体地说,就是重新检视现有的以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校园治安防控体系,从多个方面重新构建,以广义安全为防控对象,突出整体防控能力建设的新形势高校综合防控体系。
参考文献:
[1]略论新时期高校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J].新校园(上旬刊),2014,(9).
[2]道闸系统与高校校园技防体系建设[J]. 科教导刊,2017,(24)
[3]高标准推进技防城建设创新升级社会治安防控体系[J]. 中国安防,2017,(8).
[4]用“精治、共治、法治”理念推进高校安全稳定工作[J].高校安全管理,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