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35期   作者:黄书超
[导读] 一般而言,小组学习是小学数学课堂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黄书超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红基学校
        摘要:一般而言,小组学习是小学数学课堂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完成学生自己难以完成的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形成团结合作的意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小组合作。但是,长期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需要加强班级纪律,拥挤现象严重。教师需要采取一些行动。通过改善教学目标,优化问题计划和加强教师参与度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措施。
        关键词:小组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合作式小组学习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但教师不应过多地依赖于合作式小组学习,而应侧重于确保课堂纪律,以及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基于多年实践经验,笔者总结了小组学习中的学习策略,并进行分享,希望为大多数教育者提供参考。
        一、课堂上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协作能力不强
        小组学习方法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并鼓励学生有效地掌握数学学习技能。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这使得学生对合作式小学教学的参与度不是很高。小组学习方法的使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在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通常在小组合作教学中发挥关键作用,而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通常在小组讨论中扮演听众角色而不积极表达个人意见,这不利于能力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经常采用讨论学习的方法,导致学生缺乏自我意识,课堂参与度不强,课堂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2.学生缺乏小组学习的热情
        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直接影响到合作小组学习的效果。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常只是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被动地参与。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没有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小组学习,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缺乏合作学习机制和合作学习主动性,因此在讨论合作学习的影响时,不是很理想,学生无法有效地掌握数学技能。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中的应用策略
        充实数学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相比,讨论问题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讨论热情。有趣的问题通常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在小学数学课上,教师可以随课程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始终注意学生讨论的变化以及对学生的指导和协助。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无法有效地理解更复杂的数学问题,因此无法有效地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用小组学习可以鼓励学生有效地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数学上的压力较大。考虑到学生对小学数学的恐惧,教师可以根据小组特点来识别数学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并有效地促进小学数学发展。
        1.与现实生活联系并创造学习环境
        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进行合作式小组学习之前,教师应仔细分析所教的科目,考虑知识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积极运用。应用程序作为一个主题,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所学的数学知识在小组中进行交互式研究,并解决实际问题以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


        例如,通过了解矩形的周长,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生活情境:小明的父亲在自己的房子前面种了一个矩形的菜田,但是由于他没有时间管理,菜田里的蔬菜经常被家禽偷吃。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再次发生,小明的父亲决定将菜田围住,以防止家禽进入偷吃食物。这时,父亲问小明“我要买篱笆,但我不知道应该买多长。你可以帮我进行测量和计算吗?”。问题提出后,教师会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并帮助小明解决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各组分别开始讨论。讨论完毕,教师邀请学生回答。许多学生的回答是使用测量工具测量菜田四个侧面的长度,然后将它们相加以确定要购买的篱笆的长度。然后,教师对矩形的周长进行计算,该计算必须将矩形各边的长度相加。最后,教师指示学生绘制一个计算矩形的公式。这使学生可以小组讨论问题,然后利用这一趋势来介绍数学知识,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容易接受,更好地理解并提高学习效果。
        2.组织实践活动以提高团队凝聚力
        在小组学习过程中,组织与课堂知识相关的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小组凝聚力,从而通过未来的合作促进更好的学习。实践活动的布局应根据教科书的内容确定,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数学的相关知识,从而使学生可以潜移默化地学习实践活动中的知识。
        例如,通过学习“观察物体”知识点,教师可以提前安排家庭作业,以便学生可以将各种日常物品带入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带来不同的东西。为了确保可以在小组中形成更多不同的物体,如一些学生带来一盒鸡蛋、肥皂、茶,一些学生带来一盒纸巾、魔方、乒乓球等。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际触摸和区分实际用途来分组识别不同的对象,并描述每个对象的形状特征和实际用途。然后,可以组织不同的小组,以便他们可以共享物品,彼此交流和探索,并了解不同的对象。最后,教师可以收集学生带来的各种物品,让学生分类和识别各种形状,如圆形、立方体、圆柱等,以加深学生对几何的理解。使用此方法,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彼此讨论和学习,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3.选择共同的学习内容和明确的评估机制
        在优化小组成员的布局之后,教师还需要完善合作小组学习的内容。为此,教师应理解小组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帮助学生吸收重要知识,而且还应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因此当教师解释小组学习合作的内容时,必须合理设计并使其与小学生的实际水平相适应。最好是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挑战性的合作问题,以便小学生可以探索并可以有效地鼓励合作的开展。
        4.提出合理化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合理地识别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可以使用问题来导入,然后允许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得到问题的答案。这不仅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将确保小组学习的顺利进行。
        例如,当讲授三年级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时,在入门部分,首先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谁知道我们周围的哪些物体在表面上是四边形?”“矩形的性质是什么?”“四边形的性质是什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然后让学生回答这些问题。允许学生在小组中独立学习,通过与小组成员互动来探索矩形和正方形的属性。通过提出简化的问题,学生可以探索并在帮助实现小组学习目标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总之,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很好地创造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并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以提高小组凝聚力。此外,教师还应在小组领导中做好工作,以确保小组学习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成贵.合作促进小学数学小组学习策略的发展[J].阅读与写作(教育与教学杂志),2019,16(10):161.
        [2]秦杰,刘开鹏.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研究[J].课程研究,2019(41):1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