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4期   作者:孙晓倩
[导读] 按照教育部的新教改大纲和研发思路指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除了需要提升教学品质外,还需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孙晓倩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临齐街道办事处西关小学  山东省德州市253500

        摘要:按照教育部的新教改大纲和研发思路指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除了需要提升教学品质外,还需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和教学思路创新,构建创新性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提升成绩外,还能提升个人的创新思维能力及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但当下,部分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依旧存在被动情况,针对现在的情况,笔者分别从课堂教学、学生互动、教学的创新和老师专业度的培养和重塑展开讨论,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案,来为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教学创新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核心和主旨,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创造提供了有利的依据和保障。在课程的培养和学习中,教师除了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外,还需要通过创新的教学逻辑,来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体验感。而在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除了需要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外,还需要不断提升教学经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做好铺垫。因此,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下面笔者从现在的教学模式开展中提出一些意见。
        一、提升课堂活跃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现阶段,国内的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学中,依旧存在教学形式单一及课堂互动感差、学生不活跃的情况。而对于数学老师在教学开展阶段,还是需要将数学的教学方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互动、活跃度全部串联在一起,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期开展主动式教学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埋下伏笔。
        小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依旧存在知我意识能力淡薄及主动学习能力弱的情况。部分学生在课堂中,并不会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和学习,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老师需要调查这部分学生的需求,是课程内容原因还是学习跟不上问题导致学生的活跃度下降。
        比如说在开展综合运算的过程中,单纯将公式带入到教学中,是非常不利于现阶段的教学开展。因此老师可以利用生活的案例作为讨论的例子,比如说小明的哥哥今年9岁,姐姐比小明大3岁,比哥哥小1岁,请问小明几岁。然后开展分组讨论模式,展开问题PK,最终第一个回答出来的同学获胜。
        虽然问题设计简单,但是通过系列问题的互动后,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因此,在教学阶段,除了案例教学讲解外,老师还是需要融入课堂互动环节,培养学生的兴趣,才助于后期教学的开展。
        二、利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效率
        数学学习活动的开展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离不开课外的实践和检验。对于学生而言,教学实践就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课程设计环节,除了需要加强案例的讲解外,还需要针对学生的作业和学习掌握情况开展课外活动拓展。如小学中比较常见的圆周率计算公式。也是培养小学生学习效率的开端。
        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效率,最佳的方式就是利用课外时间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时间能力。比如说在圆的培养方面,可以将圆进行划分。然后根据小组的互动,组织大家进行拼图等活动来计算圆的面积。其实这样的方式,除了可以让大家体验学习的过程外,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对圆周率的认知,为后续开展圆的计算做好铺垫。
        其实在课堂中,利用实践活动+案例教学的模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通过课上学习理论和知识,课下锻炼和复习的方式,来给学生创造主动学习和检验的机会,这样才可以为创新教学提供有利的支撑和保障。


        三、探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不管是逻辑思维的转化还是学习创造力的培养上,都需要注重创新,这样才能从源头上解决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其实在学习阶段,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还是需要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思维上去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还是要从动手能力及实践能力上去下功夫。比如说测算水杯的体积,学生可以利用尺子、容器等方面的器材测量杯子的容积,然后展开计算。为了检测学习的效果,老师可以利用水、泥巴等材料进行延展,学生可以在动手体验的时候,实现认知潜能激活与数学思维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例如,学生在学习了长方体体积相关知识之后,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有的学生提出了:几个体积相等,形状不一的长方形,棱长之和是否相等?教师在看到学生提问之后,不要着急给出答案,而需引导学生自主测量和计算解决学生存在的疑问。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有效验证想法,在探究过程中有的学生得出了:相同体积的长方体,棱长之和不一定相等。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从而深化所学知识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还是需要时间的检验,对于学生而言,在自主学习能力上,还是需要从思维方面开始展开。比如说通过思维培养、探索能力培养、课外的实践、课程的互动、学习的兴趣等方面开展对应的策略。即研发出对应的针对性案例,利用互动、拓展思维等方式,利用互动、小组讨论等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四、将学习内容生活化
        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注重教学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利用生活化的主题来进行教学学习。如数学的综合运算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情景剧模式和商家、消费者的扮演角色展开教学活动,让同学现场模拟教学,然后在指定的时间,核算出答案。这样的趣味性学习模式的培养,可以提升思维空间、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做铺垫。
        但是需要注意,教师在授课阶段,除了注重教学题材的生活化外,还需要在案例中穿插练习、模拟和复习等环节,才能将传统枯燥的数学课程变得更加合理、有逻辑和有趣味性。另外,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需要引进新的课程教学大纲,利用生活化的场景设计科学的学习场景和体验,才能全面推进教学及课程的构建。
        五、总结
        总之,在新课改的改革中,小学数学的教学现存的问题诸多。身为数学老师,在教学开展阶段,除了不断更新自己的课程主题外,还需要借用新的案例和学习实践活动来开展规范性的教学方针。因此,在创新思维能力的建设中,老师还是需要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建设。在教学调研中,转变教学思路,以疏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有效力、科学、合理的教学方针,这样才能全面推进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搭建。另外,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及竞赛等教学形式,来让学生更积极的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的建设中去。如开展有奖互动、开展小组讨论,然后利用奖励,激励等方式去带动学生参与课堂互动,这样学生在提升自我学习主动力的过程中,还可以开拓个人的创新能力的建设,让自我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耀军.试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革新,2019(08):59.
        [2]刘银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52-53.
        [3]杨海波.创新策略  激活思维——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普童话,2019(30):51.
        [4]韩路宁.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J].新智慧,2019(21):1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