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级管理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4期   作者:李诗瑜
[导读] 班级管理要以尊重引导孩子为主旨,目标是帮助幼儿树立“我要学”的意识,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李诗瑜
        31677部队幼儿园  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班级管理要以尊重引导孩子为主旨,目标是帮助幼儿树立“我要学”的意识,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班级管理如何与幼儿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同时也关系到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和综合评价。所以认真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关键词  幼儿教师 班级管理 现状 策略
引言:班级作为一级小社会组织,除教学之外,它所包含的内容涉及非常广泛。幼教工作内容繁杂,所以说创建一个优秀的幼儿园班集体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主班老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和管理才能,进行周密细致的管理。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我对班级管理认识的一些见解。
一、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班级的目前情况的反思和总结,个人觉得总体看来当前幼儿园班级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1.班级秩序方面
        日常班级管理中,不少班级呈现出来的效果还是很有秩序的,能够对老师的要求和指令及时做出回应,服从老师的安排,有秩序地参与到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来。但是也会有一部分班级出现一些问题,例如:主班老师与配班老师的要求出现分歧,甚至教育理念不一致,使幼儿自身也出现矛盾,影响到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
        2.班级规则方面
        为了班级管理更加有秩序、有条理,老师会制定各项班级规则,这些往往都是老师以约束幼儿行动,便于班级管理为目的。这样的做法,就容易忽视幼儿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任何事情都整齐划一、强行制定标准,这说明我们幼教老师还欠缺对幼儿个体情况的掌握,教育也缺乏因人而异。
        3.师幼互动方面
目前班级管理中还存在不少这样的现象,教师完全以自我为中心,教师要求幼儿一切听从于老师的安排,要求绝对的服从甚至也会有不少幼儿老师的教学行为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和习惯来进行管理,没有遵从于基本的教学规范。幼儿行为经常要受到老师的影响或者完全服从老师的指令,与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理念相违背。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1.幼儿园:幼儿园老师做事时依据的准则,所追求的目标,幼儿园的管理文化,幼儿园领导的领导能力和管理策略,以及教师结构水平和经营状况的好坏,保育人员的理论和能力水平的高低等方面的诸多因素,都会对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水平形成影响,严重地甚至会限制和阻碍幼儿园的整体发展。
        2.教师:幼儿教师疏于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缺少班级管理的专业理论知识。没有了这些基础,班级管理就如空中楼阁。再有,除了专业水平的差别教师对于班级的管理的思想和看法也不尽相同,这也容易使得班级管理出现效果上的差别。
        3.幼儿:孩子的生活习惯、性格和受教育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异,年龄都比较小,所接触的事物比较少,认知能力有限,这就决定了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发育程度还不太高。这就让幼儿班级管理工作变得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同时也有很大地灵活性,对老师的班级管理工作来说也是一项挑战。
        4.家长
        家长由于自身的各种情况,经常出现对班级管理的理解和认识不够,再加上受陈旧教育观念的作用,目光更多的是停留在孩子的学习知识层面上,较少关注幼儿在幼儿园的实际生活,对班级管理的体会不太深,没有实际概念。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策略
(一)培养自主常规和良好班级秩序
一个好的国家需要一个健全的制度,一个成功的企业也需要一个健全的管理制度,幼儿园也有一套健全的制度,否则就如同一盘散沙。

在幼儿园里,要有一定的秩序,比如右行、排队和不乱扔垃圾等,同时,在班级也应该有一定的秩序,比如,垃圾放在指定地区,玩具的摆放等,同时也要有一定的奖惩制度。同时,家长也要帮助学校和教师规范孩子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在日后生活中的规律生活。
        在幼儿园实际管理中,形成常规的方法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园领导依据幼儿园自身的特点,综合近些年的教育管理经验,确立的可操作性强的规定;另外还有就是由主班老师根据对所带班级幼儿实际情况的掌握,结合园内每项活动的特点,自己尝试的一些新的安排和调整。前者属于幼儿园常规,需要每一位幼儿遵照执行的,后者一般只针对于本班幼儿。教育活动是在一个规律的生活下展开的,所以,班级常规管理工作也有其可以遵循的原则:第一,规则的设立要从幼儿实际情况出发,要充分尊重幼儿。教师通过对孩子进行深入了解后,要在班级制定一定的要求,要求每个孩子遵守,并提出相应的惩戒制度,同时,要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当孩子违反规则时,耐心的听他们的原因,并耐心疏导他承认错误,当然对于特殊孩子的管理方法也不能一成不变。尽可能全方面的考虑问题,才能使得孩子健康的长大,同时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的作息时间。第二,在日常管理上,教师不能出尔反尔。一旦制定一个班级规范制度,就不能轻易更改,所以就要保证制度是经过考虑了所有的因素后,并经历了深思熟虑后的成果,而且制度涵盖的范围要大,从小细节的卫生到大范围的道德问题等。所以,教师要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参照一日生活的内容,逐步开展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从小班入园之后的明白易懂的规则慢慢过渡到大班的自我约束,逐步由浅入深,由宽到严地提高规则的内容和标准,千万不要操之过急,脱离了幼儿的实际情况,揠苗助长,就违背了规则的宗旨,也违背了教育规律。
        (二)制定师生共同遵守的班规,让幼儿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班级活动的开展和管理工作必须有稳定的制度作保障。那就要建立有效的规则秩序。如果缺失了有效的规则秩序,班级出现混乱,幼儿不知所云,无所适从,对老师的要求也不确定。教师要与幼儿一起探讨哪些行为是正确的、礼貌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不文明的,做错了就要受到相应的惩戒。比如,班级里的孩子起初秩序比较混乱,爱吵闹。后来慢慢在上课的过程中,让小朋友轮流到台上给大家“讲课”,之后我会问他们:“课堂上这么乱,是不是都听不见小朋友讲故事呀?”讲课的小朋友感同身受,也就能明白一个安静的教室环境是多么重要。班规也就慢慢从小朋友的心中树立起来。班规正式实行之后就要成员共同遵守,也包括教师。班规适当地改变也要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班规的内容所涵盖项目不宜太杂,因规则太多会让幼儿无从下手,不知怎么办才好,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三)多加鼓励,多树立榜样
        在班级里对做得好做得对的孩子要多多鼓励,并在全班孩子的面前做出奖励,并成为班级的榜样,使全班的孩子学习,这样也会使得教师更好、更容易的管理班级。对于幼儿表现好的情况要及时给予鼓励,这样会给其他孩子一个激励作用,产生一种榜样的正能量。另外,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教师的言行对幼儿有着很深的影响,他们会不自觉的模仿学习,所以教师要谨言慎行,避免把自己的不当言行,尤其是负能量传递给幼儿,影响幼儿正确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建立。同时,最重要的就是教师也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无论班级的榜样有多少,教师才是孩子学习的最直接的榜样。
        三、结论
        幼儿园的管理不仅仅是教会孩子什么,同时也体现在教会了新人家长什么。对于幼儿,他们在幼儿园接受教育,教师的关心,学校的关注,都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日后的生活状态。只有在健康的氛围下成长,孩子在日后才能笑对生活,无论自己的处境多么困难,也会相信世界是存在爱的。教师在表面上带给孩子的确实是知识,但是更深层次,他们教会了孩子如何成长,如何生活,如何面对各种情况,所以,教师的情绪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师满玲.关于幼儿园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问题探讨[],教师.2013(24)
        [2]崔继元.关于改善幼儿园安全管理的若干建议[],才智,2013(12)
        [3]王小波.平安?健康?发展一一幼儿园安全管理之我见[J],上海教育
        科研,2010(09)
作者简介:李诗瑜 女1993年1月 满族 河北保定人 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 学前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