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义凡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宁江小学
摘要:体育课上注重的是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可能因为好习惯造就一副好身体,也可能因为一些坏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把身体搞坏。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改掉坏习惯,但如果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并不友好的话,学生很容易将教师的话当成耳旁风,进而导致坏习惯被保留下来。这种情况,就需要尽可能的增多课堂互动,改善课堂气氛的同时,让师生关系得到改善。课堂不再枯燥,学生对体育这门课程的兴趣也会增强。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互动;课堂气氛;师生关系;体育兴趣
人是一种群居动物,无论什么时候,适当的交流都能让人的心情愉悦,小学生也不例外。且,小学生对于学习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他们的世界里只有快乐与不快乐。在不快乐的时候,学生很容易出现烦躁的情绪,学习起来效率低下。但体育课相较于其他课程,本身就比较容易被学生接受,但大量的重复运动依然会引起学生的厌烦,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适当的进行互动,帮助学生保持一个好的情绪。
一、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
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很容易受到周边情绪的感染,学习也是如此。在面对一个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时,即便是学生本身愿意去学,但学起来味同嚼蜡,慢慢的学生也就不喜欢学习了。但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所有学生都愿意去学,这种情况下,即便是某个学生不愿意去学了,也会被带动着进行学习。教师需要做的,就是通过课堂互动来营造这种良好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例如,我在讲解“单手持轻物投准与游戏”这一课程的时候,考虑到小学生的世界比较简单,投得远近或许能作为一个评判标准,但准确程度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这种情况下,课程很难进行,教师就必须根据情况做出改变。我会基于学生的情况来进行一个游戏,游戏规则如下,“在篮球场里,准备几只篮球,进行投篮活动,谁投进去的多,谁获胜。”,既然投准没办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那就制定一个比赛,学生在比赛中能够更加轻松的找到成就感,当所有学生都有了自己的目标的话,整个课堂的气氛都会变得好起来,学生深处其中,学习起来只会感觉到自然,在不断的学习中,不断改善对学习的印象,慢慢的喜欢上学习。
二、改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学中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很难解决的问题。自古以来,学生就被要求尊师重道,学生和教师从最开始的时候就被放在了对立面上。
教师所代表的教与学生所代表的学,很难达到一致。但现在不一样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断出现在课堂上,教师教学起来更加轻松,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得到一定的提升。双方都轻松了,就能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交流,改善师生关系。
例如,我在讲解“单手正对投掷方向持小垒球(小沙包)掷远与游戏”这一课程的时候,就会和学生一起进行游戏,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其轻松的游戏,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能够轻松的参与进来,而我也可以在开始之前,对游戏规则适当的进行改变,“有原本的单人投掷转变为双人投掷,并且在中间躲闪的人也变为三人,被击中则淘汰,借助沙包则加一分,可以用于复活队友”,学生分成小组,我可以在每个小组中饰演投掷手或者躲闪者,通过和学生的互动,帮助其快速掌握这节课的知识点。而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我会用实际行动来告诉学生,教师并不是他们心中想象的那样,教师也只是一个正常人。从根源上拉进师生关系。
三、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学生喜欢体育课,并不是喜欢体育课上的运动,而是喜欢体育课所带来的自由活动时间。教师可以借助这一点,在上课之前,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并且告诉学生,完成这些任务才能获得自由活动的时间。自由活动的时间不多,且不容易得到,学生的兴趣不会减弱,甚至还有可能增强。以此为基础,当学生真正的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渐渐的明白体育的乐趣时,教师的目的就达到了。
例如,我在讲解“攀爬肋木、攀登架、体操凳与游戏”这一课程的时候,这些东西学生可能遇到过,但如果真的要让他们上手的话,可能还会有一点束手无策的感觉。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学生想要对这种新鲜的事物进行一个尝试。我可以借助学生的这种想法,对学生说,“我们现在先进行讲解,在结束之后,我会留出一部分自由时间,你们想玩什么自己选择”,学生想要得到这种自由活动的时间,且对这种新鲜的事物充满兴趣,在学习的时候自然更加认真,而在讲解结束之后,我履行自己的诺言,学生感觉到开心的同时,我的言传身教也能起到很好得到作用。而在学生自由活动的过程中,我也会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魅力,进而爱上这门课程。
总而言之,学生本身就很喜欢体育课,因为这是他们在上学的时间里,唯一能够得到的释放情绪的课程。如果这一课程从原本的轻松转变为枯燥的话,学生的兴趣也会被剥夺,唯一的喜爱也会消失。教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避免这种情况,通过劳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并发现体育这门课程的魅力,改善师生关系的同时,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
参考文献:
[1]周兴华.让互动游戏点燃小学体育课堂[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21)
[2]周丽丽.小学体育课堂互动游戏教学策略实践分析[J].小学生(下旬刊),2018(11)